王蕾
- 作品数:4 被引量:13H指数:3
- 供职机构:河北省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疏血通注射液对脓毒症休克患者肾功能的影响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分析疏血通注射液对脓毒症休克患者肾功能的影响及治疗效果。方法脓毒症休克患者80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疏血通注射液,共用7 d。比较2组临床疗效,并检测2组治疗前后的血乳酸(LAC)、尿素氮(BUN)、肌酐(SCr)、尿量及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去甲肾上腺素用量,统计2组的28 d病死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2.5%,高于对照组的40.0%(X^2=7.12,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LAC分别为(3.83±1.65)mmol/L和(4.72±2.25)mmol/L、BUN分别为(7.1±2.7)mmol/L和(9.3±3.5)mmol/L、SCr分别为(73.9±16.2)μmol/L和(95.7±15.8)μmol/L、尿量分别为(112.1±39.8)ml/h和(73.3±28.5)ml/h,2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t=2.114、2.651、2.337、2.332,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中多巴胺用量分别为(993.1±261.7)mg和(1 340.9±356.4)mg、多巴酚丁胺用量分别为(776.2±281.0)mg和(1 049.2±364.3)mg、去甲肾上腺素用量用量分别为(56.4±34.6)mg和(107.6±51.3)mg,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2.223、2.312、2.286,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28 d病死率分别为41.1%和58.9%,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X^2=6.13,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可以改善脓毒症休克患者的肾脏灌注,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 董旭郭洁樊艳华贾琳武蕾张慧聪刘明王蕾
- 关键词:脓毒症休克疏血通注射液肾功能
- 疏血通注射液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组织灌注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组织灌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8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2组均治疗7 d。观察2组治疗前后尿量、乳酸、尿素氮(BUN)、肌酐(Cr)、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指数(CI),比较2组血管活性药物总用量及28 d病死率。结果 2组治疗后乳酸、BUN、Cr、AST、ALT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降低较对照组治疗后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尿量、LVEF、CI均较本组治疗前增加(P<0.05),治疗组治疗后增加较对照组治疗后更明显(P<0.05)。治疗组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去甲肾上腺素总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28 d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可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组织灌注,降低死亡率。
- 董旭潘丽娜郭洁樊艳华贾琳武蕾张慧聪刘明王蕾魏树慧
- 关键词:灌流
- 疏血通注射液对脓毒症休克患者肝功能的影响
- 2015年
-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脓毒症休克患者肝功能及预后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脓毒症休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积极的液体复苏、抗感染、保肝等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2组均治疗7 d。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乳酸(LA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态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血管活性药物总用量(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及去甲肾上腺素)及28 d病死率。结果 2组治疗后LAC、AST、ALT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28 d病死率(40.0%)低于对照组(60.0%,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可改善脓毒症休克患者肝功能,降低患者死亡率。
- 董旭郭洁樊艳华贾琳武蕾张慧聪刘明王蕾潘丽娜
- 关键词:地龙注射剂
- 疏血通注射液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微循环的影响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分析疏血通注射液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微循环的影响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河北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8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疏血通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按照脓毒性休克指南推荐的方法进行积极的液体复苏和抗感染等常规治疗;疏血通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疏血通注射液6 mL加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静滴),每日1次,共用7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尿量、乳酸(Lac)、尿素氮(BUN)、肌酐(Cr)、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血指数(CI)。记录两组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去甲肾上腺素等血管活性药物的总用量和28 d病死率。结果两组治疗前尿量、Lac、BUN、Cr、AST、ALT、LVEF、CI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尿量、LVEF、CI均较治疗前增加,Lac、BUN、Cr、AST、ALT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以疏血通组变化更显著〔尿量(mL/h):112.1±39.8比73.3±28.5,LVEF:0.49±0.15比0.44±0.14,CI(mL&#183;s-1&#183;m-2):66.2±5.7比54.2±6.2,Lac(mmol/L):3.83±1.65比4.72±2.25,BUN(mmol/L):7.1±2.7比9.3±3.5,Cr(μmol/L):73.9±16.2比95.7±15.8,AST(U/L):39.8±9.5比45.8±12.7,ALT(U/L):34.3±9.7比41.7±11.3,均P<0.05〕。疏血通组各种血管活性药物的总用量均明显少于常规治疗组〔多巴胺(mg):993.1±261.7比1340.9±356.4,多巴酚丁胺(mg):776.2±281.0比1049.2±364.3,去甲肾上腺素(mg):56.4±34.6比107.6±51.3,均P<0.05〕;疏血通组28 d病死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40.0%(16/40)比60.0%(24/40),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可以改善脓毒性休克患者的微循环灌注,降低患者病死率。
- 董旭郭洁樊艳华贾琳武蕾张慧聪刘明王蕾
- 关键词:疏血通注射液微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