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慧慧

作品数:3 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心肌
  • 3篇心肌梗死
  • 3篇梗死
  • 2篇介入
  • 2篇急诊
  • 2篇急诊介入
  • 1篇动脉
  • 1篇动脉介入治疗
  • 1篇心肺
  • 1篇心肺复苏
  • 1篇心肺复苏后
  • 1篇心肌梗死后
  • 1篇心脏
  • 1篇心脏性
  • 1篇心脏性猝死
  • 1篇型心
  • 1篇性猝死
  • 1篇脏性
  • 1篇时间延误
  • 1篇死后

机构

  • 3篇郑州大学

作者

  • 3篇楚英杰
  • 3篇宋慧慧
  • 1篇李静超
  • 1篇孔春玲
  • 1篇董淑娟
  • 1篇张雷明
  • 1篇王峻涛
  • 1篇陈盼盼
  • 1篇乔堃
  • 1篇朱智瑞

传媒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后急诊介入术的疗效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心肺复苏(CPR)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AMI后接受CPR后存活的患者68例,根据复苏后是否接受急诊PCI将之分为介入组(n=40例)和保守组(n=28例),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术后患者冠状动脉的病变特征,并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保守组住院期间病死率和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介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梗死后猝死患者多为前降支近中段完全闭塞,冠脉三支病变者居多,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是心肺复苏后心肌梗死患者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抢救措施。
宋慧慧楚英杰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就诊方式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时间延误的影响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探讨不同就诊方式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介入时间延误的差异,并对就诊方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单中心、观察性研究,设计统一调查表,连续收集2013年9月至2016年6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并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STEMI患者的资料,包括就诊方式、基线资料及急诊介入治疗各时间节点。按就诊方法分为EMS转运组、转诊组和自行组。所有数据经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EMS转运组总缺血时间(229min)较自行组(418min)及转诊组(512min)均较短(均P〈0.05),院前延误时间(55min)较自行组(110min)及转诊组(372min)均较短(均P〈0.05)。转诊组院前延误时间较长,自行组门一囊时间较长,但两组总缺血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882,P=0.06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就诊方式影响因素:(1)高中及以上学历、公务员、转运距离〉30km的STEMI患者转诊率较高(P〈0.05);(2)高中、职员、转运距离〈30km、killip分级≥Ⅱ级的STEMI患者EMS就诊率较高(P〈0.05);(3)个体经营者、非新农合医保、转运距离〈80km、killip分级I级的STEMI患者自行就诊率较高(P〈0.05)。结论不同方式就诊的STEMI患者急诊介入治疗时间延误不同。文化程度、职业、医保类型、转运距离、killip分级与STEMI患者的就诊方式选择有关。
陈盼盼董淑娟李静超余海佳宋慧慧王峻涛张雷明朱智瑞乔堃谭远远孔春玲楚英杰
关键词: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就诊方式
心肌梗死后心脏性猝死预测因素研究进展被引量:22
2016年
心脏性猝死指急性症状(长时间胸痛、急性呼吸困难、持续性心动过速或头晕目眩)发作后1h内发生的以意识骤然丧失为特征、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约80%心脏性猝死由冠心病及其并发症引起,其中76%发生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且猝死风险在心肌梗死后1个月内最高。本文就心肌梗死后心脏性猝死预警指标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宋慧慧楚英杰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脏性猝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