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程玲

作品数:8 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云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学成
  • 6篇化学成分
  • 4篇化学成分研究
  • 2篇油梨
  • 2篇活性
  • 1篇地枫皮
  • 1篇乙酸
  • 1篇乙酸乙酯
  • 1篇乙酸乙酯部位
  • 1篇乙酯
  • 1篇枝叶
  • 1篇指标性成分
  • 1篇指纹
  • 1篇指纹图
  • 1篇指纹图谱
  • 1篇生物碱
  • 1篇清除自由基
  • 1篇清除自由基能...
  • 1篇肿瘤
  • 1篇壮药

机构

  • 8篇云南师范大学
  • 3篇云南大学
  • 2篇广西壮族自治...

作者

  • 8篇程玲
  • 4篇罗蕾
  • 3篇李祖强
  • 2篇潘争红
  • 2篇宁德生
  • 2篇闫晓旭
  • 1篇吕仕洪
  • 1篇黄思思

传媒

  • 2篇中国中药杂志
  • 2篇广西植物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广西科学院学...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石山巴豆枝叶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石山巴豆(Croton euryphyllus)为大戟科(Euphorbiaceae)巴豆属(Croton)植物,主要分布于西南各省的岩溶石山地区,民间用于杀虫和治疗跌打损伤。为了阐明其化学物质基础,该研究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HPLC等方法对石山巴豆枝叶醇提物进行分离纯化。结果表明:共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毛叶巴豆萜(1),jatrophoidin(2),山藿香定(3),异山藿香素(4),山藿香素(5),赖百当-13-烯-8,15-二醇(6),7-酮基-β-谷甾醇(7),(22E)-5α,8β-表二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8),豆甾烷-4-烯-6β-醇-3-酮(9),齐墩果烷-12-烯-2α,3β-二醇(10),东莨菪内酯(11),催吐萝芙木醇(12),lyratol F(13),罗布麻酚A(14),芹菜素(15),金色酰胺醇酯(16)。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8-16为首次从巴豆属中发现。
夏梦雯宁德生黄思思程玲吕仕洪罗蕾潘争红
关键词:化学成分二萜甾醇
地枫皮HPLC-UV指纹图谱及其指标性成分含量测定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建立地枫皮的HPLC指纹图谱并对其指标性成分进行含量测定。方法:采用HPLC对10批不同产地的地枫皮药材进行指纹图谱构建,并对4种指标性成分进行含量分析。结果:建立了地枫皮的HPLC指纹图谱,得到12个共有峰,10批药材相似度在0.88-0.99。指标性成分含量分析显示:芦丁、S1-3、槲皮苷和厚朴酚分别在0.066-1.980μg(r=0.9999)、0.041-1.230μg(r=0.9997)、0.200-0.600μg(r=0.9999)、0.060-1.800μg(r=0.9999)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5%(RSD=2.71%)、98.8%(RSD=1.25%)、101.2%(RSD=3.20%)和100.5%(RSD=0.89%)。结论:地枫皮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不仅为地枫皮药材质量控制提供更全面的参考,还可以鉴别地枫皮的真伪;同时不同产地地枫皮中指标性成分的含量分析显示出地域性差异。
宁德生符毓夏程玲程玲唐辉夏梦雯潘争红
关键词:地枫皮指纹图谱指标性成分
高山柏化学成分研究(Ⅰ)被引量:2
2015年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HPLC半制备等方法,对高山柏(Sabina squamata)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高山柏植物中共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这些化合物经过波谱数据分析并结合文献对照,分别鉴定为山达海松酸(1),3β-羟基山达海松酸(2),柳杉酚(3),5-羟基-7,4'-二甲氧基黄并酮(4),去甲丁香色原酮(5),柏木双黄酮(6),十九烷酸-2,3-二羟丙酯(7),胡萝卜苷(8),β-谷甾醇(9)。以上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发现。研究结果丰富了高山柏的化学成分内容,为其今后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闫晓旭潘争红程玲宁德生李祖强罗蕾
关键词:化学成分
丽江吴萸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对丽江吴萸(Evodia delavayi Dode)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方法对丽江吴萸进行分离纯化。结果从丽江吴萸植物中共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分析并结合文献,分别鉴定为吴茱萸碱(1),吴茱萸次碱(2),茵芋碱(3),7β-羟基吴茱萸次碱(4),吴茱萸果酰胺Ⅰ(5),吴茱萸果酰胺Ⅱ(6),negunfurol(7),schensianol(8),吴茱萸苦素(9),异鼠李素(10),7-ketositosterol(11),吴茱萸内酯醇(12)和β-谷甾醇(13)。结论以上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丽江吴萸中得到,其中化合物7、8、11为首次从吴茱萸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夏梦雯潘争红程玲宁德生李祖强罗蕾
关键词:吴茱萸属生物碱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
柳叶槐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分离技术对豆科槐属植物柳叶槐根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从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经NMR,MS等波谱技术鉴定出化合物结构,其中包括12个黄酮类化合物phaseollidin(1)、L-高丽槐素(2)、2-(2',4'-二羟基苯基)-5,6-二氧亚甲基苯并呋喃(3)、8-去甲杜鹃素(4)、甘草素(5)、染料木素(6)、6-甲基染料木素(7)、5-甲氧基染料木素(8)、7,2',4'-三羟基-5-甲氧基异黄酮(9)、7,3',4'-三羟基异黄酮(10)、erythribyssin D(11)、毛蕊异黄酮(12);2个酚类化合物:顺式白藜芦醇(13)、反式白藜芦醇(14);2个甾体化合物:豆甾醇(15)、β-谷甾醇(16)。其中,化合物1~14,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程玲宁德生夏梦雯黄思思罗蕾李祖强潘争红
关键词:黄酮化学成分
油梨果渣化学成分分析及其多酚类成分的清除自由基能力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对油梨果渣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并对多酚类化合物体外清除自由基能力进行评价。方法:采用常压柱色谱和高压液相制备色谱相结合的分离方法对油梨果渣进行化学成分分离纯化,通过对波谱数据分析和文献比对进行结构鉴定;并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法体外评价单体化合物清除自由基能力。结果:从油梨果渣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2,4-trihydroxyheptadec-16-yne(1),1,2,4-trihydroxynonadecane(2),(2R,12Z,15Z)-2-hydroxy-4-oxoheneicosa-12,15-dien^(-1)-yl acetate(3),色氨酸(4),绿原酸(5),新绿原酸(6),东莨菪苷(7);体外清除自由基活性实验表明化合物5和6清除自由基能力与维生素C相近。结论:化合物4,6,7首次从油梨果肉中发现,并且分离得到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清除自由基活性。
宁德生黄思思谢运昌夏梦雯程玲潘争红
关键词:油梨果渣化学成分清除自由基能力
油梨不同部位总酚含量、抗氧化及抗菌活性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研究油梨(Persea americana Mill.)不同部位(果皮、果肉、果核、叶子)50%(V/V)甲醇提取物的总酚含量、抗氧化及抗菌活性,并分析总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福林酚(Folin-Ciocaltea)法测定总酚含量,DPPH·(1,1-二苯基-2-苦肼基)自由基清除法测定抗氧化活性,SPSS 19.0双变量相关分析法分析总酚含量与抗氧化活性间的相关性,纸片法测定抗菌活性。【结果】油梨果皮的总酚含量最高,果核和叶子次之,果肉的最低。果皮、果核和叶子均具有较强的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果肉的则相对较弱。4个部位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与其所含的总酚含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值达0.983,即抗氧化能力随总酚含量的增加而增强。油梨皮和核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有抗菌作用,但对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没有抑菌作用。【结论】油梨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和一定的抗菌活性,为更好地综合开发和利用油梨提供理论依据。
黄思思宁德生夏梦雯程玲潘争红
关键词:油梨总酚抗氧化抗菌
壮药鸡尾木的化学成分及其细胞毒活性被引量:5
2015年
采用硅胶、MCI、ODS柱色谱等色谱技术,从鸡尾木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分析并结合文献对照,分别鉴定为槲皮素(1)、山柰酚(2)、(+)-儿茶素(3)、秦皮苷(4)、原儿茶酸(5)、没食子酸(6)、没食子酸甲酯(7)、没食子酸乙酯(8)、罗布麻酚A(9)、巴卡亭(10)、酵母甾醇(11)、鞣花酸(12)、3,3',4'-三甲氧基鞣花酸(13)、N-benzoylL-phenylalaninyl-N-benzoyl-L-phenylalaninate(14)。除化合物6以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6具有一定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作用。
宁德生闫晓旭黄思思程玲李娟潘争红
关键词:壮药化学成分抗肿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