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龙
- 作品数:21 被引量:97H指数:5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规范化外科手术与多学科综合治疗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一项单中心队列研究报告被引量:19
- 2020年
- 目的探讨规范化外科手术以及多学科诊疗模式的开展对胃癌外科患者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单中心队列研究方法,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癌专病数据库收集2000-2016年行胃癌外科手术治疗的4516例原发性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预后资料,依据治疗时间段分为第1时期段组(2000-2006年,胃癌规范化外科治疗探索阶段,967例);第2时期段组(2007-2012年,胃癌规范化外科治疗应用阶段,1962例);第3时期段组(2013-2016年,胃癌规范化外科治疗策略优化与多学科治疗体系应用阶段,1587例)。比较分析3组患者之间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差异。随访预后信息更新截止至2020年1月1日。全组病例最终随访率88.9%(4016/4516),中位随访时间51.58个月。生存曲线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绘制,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曲线间的比较。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及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第1、第2和第3时期段组D2/D2+淋巴结清扫比例分别为14.4%(139/967)、47.2%(927/1962)和75.4%(1197/1587),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7.210,P<0.001);近端胃切除比例分别为19.8%(191/967)、16.6%(325/1962)和8.2%(130/1587),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100.020,P<0.001);中位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00 ml、100 ml和100 ml,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H=1126.500,P<0.001)。同时还发现,中位淋巴结清扫数目第1、第2和第3时期段组分别为14枚、26枚及30枚,3组呈显著增加趋势(H=987.100,P<0.001)。生存分析显示,第1、第2和第3时期段组患者预期术后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55.3%、55.2%和62.8%,且第3时期段组与第1时期段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治疗时期段(第3时期段组比第1时期段组,HR=0.820,95%CI:0.708~0.950,P=0.008)、接受术后辅助治疗(HR=0.696,95%CI:0.631~0.768,P<0.001)以及非上部肿瘤(HR=0.884,95%CI:0.804~0.973,P=0.011)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积极因素,而患者发病年龄≥65�
- 张维汉杨昆陈心足刘凯陈小龙赵林勇张波陈志新陈佳平周总光胡建昆
- 关键词:胃肿瘤规范化外科治疗淋巴结清扫
- 新辅助治疗胃癌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被引量:2
- 2021年
- 我国卫健委《胃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1]指出,对无远处转移的局部进展期胃癌推荐新辅助化疗。新辅助治疗有望在术前缩小胃癌肿瘤负荷,降低胃癌临床分期,提高手术根治可能性,提前针对肿瘤进行全身系统治疗,同时还可以评估化疗方案的有效性,为术后化疗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
- 胡建昆陈小龙
- 关键词:新辅助治疗诊疗规范胃癌术后术后化疗局部进展期胃癌手术根治
- 腹腔镜探查胃癌腹膜转移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21年
- 胃癌是我国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恶性肿瘤。我国早期胃癌比例较低,多数病人就诊时已是进展期,并可能远处转移。腹膜转移是胃癌转移的主要途径之一。胃癌病人一旦出现腹膜转移往往提示治疗效果不佳、预后差。同时,腹膜转移的术前诊断较困难。临床常规开展的腹部CT检查对胃癌腹膜转移的诊断灵敏度有限。
- 陈小龙胡建昆
- 关键词:胃癌腹腔镜腹膜转移肿瘤分期
- 单中心220例小肠肿瘤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分析小肠肿瘤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7年9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行手术切除的原发于空肠和(或)回肠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病例纳入标准:(1)年龄≥18岁;(2)接受小肠肿瘤切除手术;(3)发病部位为空肠或回肠者;(4)术后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或具有恶性潜能的肿瘤;(5)临床病理学资料及随访数据完整。排除有恶性肿瘤病史和同时并发其他恶性肿瘤者,以及仅行小肠肿瘤活检手术而未行小肠肿瘤切除手术者。分析小肠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预后情况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20例小肠肿瘤患者,其中136例为小肠胃肠间质瘤(GIST),47例为小肠腺癌,35例为小肠淋巴瘤。小肠GIST主要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61.0%,83/136)和腹痛(38.2%,52/136),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率分别为0.7%(1/136)和11.8%(16/136)。中位随访81.0(75.9~86.1)个月,3年总生存率(OS)为96.3%。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远处转移是影响小肠GIST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HR=23.639,95%CI:4.564~122.430,P<0.001)。小肠腺癌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85.1%,40/47)、便秘或腹泻(61.7%,29/47)以及体质量下降(61.7%,29/47),淋巴结转移率53.2%(25/47),远处转移率23.4%(11/47),3年OS为44.7%,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远处转移(HR=4.018,95%CI:2.108~10.331,P<0.001)和接受辅助化疗(HR=0.291,95%CI:0.140~0.609,P=0.001)是影响其OS的独立预后因素。小肠淋巴瘤以腹痛(68.6%,24/35)和便秘或腹泻(31.4%,11/35)为主要临床表现,77.1%(27/35)的病例为B细胞淋巴瘤,3年总生存率为60.0%,其预后影响因素为T/自然杀伤(NK)细胞淋巴瘤(HR=6.598,95%CI:2.172~20.041,P<0.001)和接受辅助化疗(HR=0.119,95%CI:0.015~0.925,P=0.042)。小肠GIST的预后显著好于小肠腺癌(P<0.001)和小肠淋巴瘤(P<0.001),小肠淋巴瘤的预后明显好于小肠腺癌(P=
- 廖绪亮朱云峰张维汉陈小龙刘凯赵林勇杨昆胡建昆
- 关键词:小肠肿瘤胃肠间质瘤腺癌临床病理特征预后
- 达芬奇机器人在胃癌全胃切除脾门淋巴结清扫中的应用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系统应用于胃癌全胃切除脾门淋巴结清扫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中心于2016年1月进行的两例因贲门癌而行全胃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例患者分别为62岁和55岁男性,术前均通过胃镜及活检明确诊断为cT2~3N0M0期和cT1~2N0M0期胃癌。均成功接受了机器人全胃切除保留脾脏的脾门淋巴结清扫,清扫时间分别为30 min和25 min。术中出血量均为100 ml,手术清扫淋巴结数目分别为38枚和33枚,所清扫的脾门淋巴结分别为1枚和纤维脂肪组织。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以及吻合口瘘、胰漏、脾梗死、腹腔出血、消化道出血、脾动脉瘤等并发症。术后两例患者均并发肺部感染,经保守治疗痊愈后顺利出院。结论机器人系统对于全胃切除保留脾脏的脾门淋巴结清扫安全、可行,但其优势还有待进一步评估。
- 杨昆陈心足张维汉陈小龙胡建昆
- 关键词:胃肿瘤全胃切除达芬奇机器人
- 急性阑尾炎单病种住院总费用的变异性分析
- 2012年
-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急性阑尾炎单病种在三甲医院住院费用的变动情况,为确定分层社保报销额度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中心2011年1~4月(单病种收费前)和2012年1~4月(单病种收费后)期间住院手术治疗的所有急性阑尾炎病例,将纳入病例分成低风险组(单纯性、化脓性、坏疽性)和高风险组(穿孔性、脓肿形成、合并妊娠)共6种类型,分析其总住院费用与不同类型的关系以及实行阑尾炎单病种收费后住院总费用的变化情况。结果共纳入90例急性阑尾炎病例,其类型与住院天数和住院总费用均呈显著正相关。低风险组3种类型可控制平均住院总费用在10 000元以内。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实施单病种收费前,当额定住院总费用上限达6 000元时,按上述风险分组方式即可呈现正相关(r=0.442,P=0.003)。实施单病种收费后同期病例比较,两组住院天数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8),但住院天数<5天的比例从45%上升至64%,住院天数≥10天的比例从17%下降至4%,住院时间有缩短趋势;两组住院总费用构成比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114),但住院总费用≥9 000元的比例从32%下降到13%,住院总费用有降低的趋势。结论对于在三甲医院住院治疗的急性阑尾炎低风险组病例,以6 000元为额定社保报销限度为宜。而高风险组其住院总费用变异较大,其是否按单病种额定收费以及额定住院总费用如何设定均需进一步研究。实行单病种收费有助于缩短住院时间和降低住院总费用。
- 杨李波敬成坤高宇飞付航玮陈心足陈小龙陆政昊胡建昆
-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单病种收费社会医疗保险
- 胃癌No.11p后方淋巴结转移清扫的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分析No.11p后方淋巴结转移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预后意义。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 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癌数据库中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行No.11p后方淋巴结清扫的胃癌病例。纳入标准:(1)经组织病理学证实为胃腺癌;(2)胃癌根治术并行No.11p后方淋巴结清扫;(3)患者手术均接受同一外科治疗团队完成;(4)术前无其他恶性肿瘤病史, 未合并其他肿瘤。排除残胃癌、既往行胃部手术和接受过术前化疗以及临床病理资料缺失的患者。在本组患者的手术中, 要求助手向外翻转胰腺上缘, 显露胰腺上缘与脾血管区域, 脉络化脾动脉近段, 清扫该脾动脉前壁与上壁的淋巴脂肪组织, 完成No.11p淋巴结清扫。对于脾动脉后方与脾静脉间区域合并有增大淋巴结者, 术中予以游离合并清扫, 并予以钛夹标记, 标本离体后标记为No.11p后方淋巴结, 单独送病理检查。使用R软件, 分析No.11p后方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结局。结果共纳入127例行No.11p后方淋巴结清扫病例, 其中120例No.11p后方淋巴结未转移(No.11p后方淋巴结阴性组), 7例合并No.11p后方淋巴结转移(No.11p后方淋巴结阳性组), 共检出8枚No.11p后方转移淋巴结, 其转移率与转移度分别为5.5%(7/127)与6.8%(8/117);在T3~4期肿瘤中, No.11p后方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分别为9.0%(7/78)与10.7%(8/75)。与No.11p后方淋巴结阴性组相比, No.11p后方淋巴结阳性组有更大的肿瘤最大径(P=0.002), BorrmannⅢ及Ⅳ型肿瘤比例更高(P=0.005), 转移淋巴结更多(P<0.001), 肿瘤分期更晚(T分期:P=0.043;N分期:P=0.004;TNM分期:P=0.015)。在生存分析中, 矫正肿瘤TNM分期后, No.11p后方淋巴结阳性组患者预后显著差于阴性组(HR=3.009, 95%CI:1.824~4.964, P<0.001)。结论胃癌No.11p后方淋巴结转移患者预后更差。对于T3~4期进展期胃癌病例, 在胃癌手术过程中应�
- 张子祺张维汉龙鑫垚于天航梅嘉鑫刘凯陈小龙赵林勇杨昆胡建昆
- 关键词:胃肿瘤淋巴结脾动脉脾静脉
- 医学生学术型社团建设与管理的思考被引量:4
- 2018年
- 医学教育正经历由传统的课堂教学向更为多元的"课堂内外联动教学"转变的过程,即课外教学已成为医学教育的重要补充。医学生学术型社团是医学课外教育中的重要平台。随着医学院校学术型社团的逐渐增多,社团建设与学生发展的协调和平衡是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社团应在"遵循初心-实现转化-培育创新"的思路下良性向前发展。基于社团的课外教学应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转化教学"思路,实施"个而深"的挖掘式培训以提升医学生个性化的科研或创新能力。该文旨在从微观层面探讨医学生学术型社团在建设和管理中的关键问题,以对个体社团的发展提供参考。
- 李睿哲孙立飞陈小龙刘凯张维汉杨昆白丹陈心足胡建昆
- 关键词:医学教育课外教学转化教学
- 新辅助化疗与单纯手术治疗局部进展期胃癌及贲门癌的比较: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40954号随机对照试验
- 2012年
- 为研究新辅助化疗在胃癌综合治疗中的价值,Schuhmacher、Gretschel、Lordick等人进行了一项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与单纯手术治疗局部进展期近端胃癌及贲门癌(包括Ⅱ、Ⅲ型胃食管结合部癌)的随机对照试验。该项研究中新辅助化疗共2周期,48 d/周期;方案为d1、d15及d29顺铂50 mg/m2静脉滴注超过1 h并水化,
- 陈小龙
- 关键词:局部进展期胃癌单纯手术治疗新辅助化疗随机对照试验贲门癌癌症
- 局部进展期胃腺癌患者接受根治性切除术联合紫杉醇腹腔热灌注化疗的安全性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究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接受根治性切除术联合紫杉醇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的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9年7月至2021年4月期间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467例局部进展期胃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根治切除术+紫杉醇HIPEC 151例(手术+HIPEC组),仅接受根治性切除术316例(单纯手术组)。按照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公布的常见不良事件评价标准(CTCAE 5.0)对纳入患者的围手术期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评价。根据腹腔热灌注化疗次数对HIPEC组患者进行亚组分析,通过χ^(2)检验对不同亚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差异分析。并通过logistic模型分析局部进展期胃腺癌患者接受根治性切除术联合紫杉醇HIPEC发生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手术+HIPEC组中,男性113例(74.8%),女性38例(25.2%);中位年龄为64(55,68)岁;术后接受1次、2次和3次紫杉醇HIPEC的患者分别有18例(11.9%)、79例(52.3%)和54例(35.8%),中位肿瘤最大径为5.0(3.6,6.5)cm。单纯手术组中,男性244例(77.2%),女性72例(22.8%);中位年龄为63(54,68)岁,中位肿瘤最大径为4.0(3.0,5.5)cm。手术+HIPEC组中,共有112例(74.2%)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出现了198例次2级及以上不良事件,其中以术后低白蛋白血症的发生次数最多(85例,56.3%),其次是术后贫血(50例,33.1%)。与单纯手术组相比,手术+HIPEC组患者中术后低白蛋白血症[56.3%(85/151)比37.7%(119/316),χ^(2)=14.420,P<0.001]、贫血[33.1%(50/151)比22.5%(71/316),χ^(2)=6.030,P=0.014]、术后腹痛[7.3%(11/151)比1.6%(5/316),χ^(2)=10.042,P=0.002]和术后腹胀[5.3%(8/151)比1.3%(4/316),χ^(2)=5.123,P=0.024]的发生率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IPEC 1次、2次与3次组的术后低白蛋白血症[13/18比67.1%(53/79)比35.2%(19/54),χ^(2)=12.955,P<0.001]和肺部感染发生率[6/18比6.3%(5/79)比1.9%(1/54),χ^(2)=13.232,P<0.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梅嘉鑫赵林勇张维汉刘凯陈小龙杨昆胡建昆
- 关键词:腹腔热灌注化疗紫杉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