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力

作品数:15 被引量:57H指数:3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心肌
  • 4篇动脉
  • 4篇心肌梗死
  • 4篇梗死
  • 3篇心功能
  • 3篇血流
  • 3篇冠状
  • 3篇冠状动脉
  • 2篇导管
  • 2篇心病
  • 2篇心肌梗死患者
  • 2篇心脏
  • 2篇血管
  • 2篇介入
  • 2篇介入治疗
  • 2篇冠心病
  • 2篇房颤
  • 1篇导管消融
  • 1篇导管消融治疗
  • 1篇动脉疾病

机构

  • 15篇广东省中山市...

作者

  • 15篇冯力
  • 11篇袁勇
  • 6篇邓志华
  • 5篇董剑廷
  • 4篇张励庭
  • 4篇韩莹
  • 4篇李飞
  • 3篇黄炫生
  • 3篇胡永毅
  • 2篇黎洁雯
  • 2篇吴颖
  • 2篇孙艳香
  • 1篇李建伟
  • 1篇黄大钡
  • 1篇韩登科
  • 1篇吴惠玉
  • 1篇宁晔
  • 1篇李斌飞
  • 1篇程周
  • 1篇麦惠强

传媒

  • 2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岭南急诊医学...
  • 1篇护理实践与研...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心血管病防治...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09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同期介入治疗冠心病合并锁骨下动脉硬化闭塞症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评价同期介入治疗冠心病合并锁骨下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于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16例冠心病合并锁骨下动脉硬化闭塞症(动脉管腔狭窄至少70%)确诊患者同期行锁骨下动脉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先行球囊血管成形术,再植入支架。在术后6个月和12个月随访时,分别进行彩色超声和血管造影检查,评估再狭窄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 16例患者共计38处动脉狭窄病变,均成功进行了经皮介入治疗,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彩色超声及血管造影检查均未见动脉管腔再狭窄。结论采用同期介入治疗的方法治疗冠心病合并锁骨下动脉硬化闭塞症,具有微创、效果好、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作为临床重要的治疗方法。
韩莹冯力张励庭袁勇黄炫生张建黄大钡
关键词:冠心病介入治疗
替罗非班联合冠脉内血栓导管抽吸对急诊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PCI术血运重建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冠脉内血栓导管抽吸对急诊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标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血运重建的影响。方法 98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PCI+血栓抽吸+替罗非班组(A组),PCI+替罗非班组(B组)。观察两组患者血管再通时即刻的血流血管心肌梗死溶栓(TIMI)分级、TIMI心肌灌注(TMPG)分级、术后2h心电图ST段回落大于50%的发生率、心肌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CK-MB峰值时间,术后2h胸痛缓解率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 A组心肌灌注明显增加,TIMI血流及TMPG血流明显改善,术后2h心电图ST段回落大于50%的发生率、CK-MB峰值、CK-MB峰值时间,术后2h内胸痛缓解率及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优于对照组。结论血栓抽吸与替罗非班联合治疗可改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内血栓病变的血栓负荷、冠状动脉血流、心肌灌注,改善患者预后。
邓志华袁勇冯力董剑廷韩莹孙艳香李飞
关键词: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替罗非班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
胎球蛋白B和锁链素与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胎球蛋白B和锁链素与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34例,急性心肌梗死26例。根据其修正心脏风险指数(RCRI)分为危险性升高组20例与低危组40例,分析胎球蛋白B和锁链素与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危险性升高组胎球蛋白B、锁链素、RCRI指数明显高于低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胎球蛋白B、锁链素、RCRI指数明显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球蛋白B和锁链素与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呈正相关(r=0.990、0.779,P均=0.000)。结论胎球蛋白B和锁链素与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呈正相关,观察孕胎球蛋白B和锁链素水平可有效预测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利于临床及时采取对应干预措施。
胡永毅冯力韩莹韩登科
关键词:冠心病心血管事件
1例联合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及室壁瘤形成的护理配合
2013年
室间隔穿孔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罕见但严重而致命的并发症之一,通常为肌部间隔缺损,常发生急性血流动力学障碍,病死率高,2周内高达87%,临床表现以心力衰竭与心源性休克为主。国内外目前仅有少量外科手术及室间隔穿孔封堵术的报道,但联合介入治疗此类患者则罕见报道,我院于2012年8月成功抢救1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及室壁瘤形成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钟海吴惠玉袁勇冯力黎洁雯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室间隔穿孔联合介入治疗室壁瘤形成护理配合血流动力学障碍
依维莫司洗脱支架与西莫罗斯洗脱支架治疗冠状动脉疾病随机临床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依维莫司洗脱支架与西莫罗斯洗脱支架在治疗冠状动脉疾病疗效方面的差别。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1960年~2012年1月)、CENTRAL(1989年~2012年1月)、EMBASE(1980年~2012年1月)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1979年~2012年1月)公开发表的依维莫司洗脱支架对比西莫罗斯洗脱支架治疗冠状动脉疾病的随机临床对照研究(RCT)。以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发生不良事件的相对危险度(RR)为效应指标,评价两种洗脱支架治疗冠状动脉疾病的差别。统计分析采用Stata11.0软件完成。结果共6项RCT,5196例患者纳入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种药物洗脱支架在再发重大心血管事件(死亡/再发心肌梗死)方面(RR=1.00,95%CI:0.84~1.17,P=0.96)、支架内血栓形成(RR=0.53,95%CI:0.24~1.16,P=0.11)及再血管化方面(RR=0.88,95%CI:0.70~1.09,P=0.2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依维莫司洗脱支架与西莫罗斯洗脱支架在治疗冠状动脉疾病疗效方面并无明显差异。
邓志华袁勇冯力董剑廷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META分析
心肌血流储备分数指导下短支架在冠脉长病变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观察心肌血流储备分数(FFR)指导下短支架在冠脉长病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本院在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冠脉长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以长药物支架(DES)植入,观察组患者在FFR测定指导下,选择最严重部位后予以DES植入,术后严格规范药物治疗,分别随访30 d、3个月、6个月及1年,观察记录患者住院时间、支架使用数量及随访中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植入支架成功率均为100%(30/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植入支架数量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支架心绞痛、再狭窄率和再次再建术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FR指导下短支架应用于指冠脉长病变,可显著降低患者住院时间和支架使用数量,且显著降低心绞痛、支架再狭窄及再次血运建术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黄炫生冯力张励庭吴颖张劲
关键词:冠状动脉长病变心肌血流储备分数
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与心尖部起搏的血流动力学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比较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RVOTS)与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评价RVOTS起搏的可行性。方法 53例需植入永久起搏器患者,均采用抑制型按需心室起搏模式(VVI),其中RVA起搏28例,RVOTS 25例。随访3~10个月,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方法检测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LVEF、左室内径缩短分数(FS)、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研究RVOTS与RVA起搏的术前、术后血流动力学差异。结果所有患者心室起搏保证在80%以上,与手术前比较,RVOTS起搏时,LVEF、FS、CO、CI分别下降了3.46%±3.89%、1.20%±2.47%、(0.19±1.32)L/min、(0.09±0.52)L·min^(-1)·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5)。与手术前比较,RVA起搏时LVEF、FS、CO、CI分别下降了14.27%±5.83%、8.10%±3.79%、(1.56±1.11)L/min、(1.13±0.52)L·min^(-1)·m^(-2)(均为P<0.01),RVOTS起搏与RVA起搏相比LVEF、Fs、CO、CI明显改善(均为P<0.05),且临床症状明显减轻。结论 RVOTS起搏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不良影响。
邓志华袁勇董剑廷张励庭冯力黄炫生吴颖
关键词:心室功能心脏起搏搏动血流
胸痛3D急救模式的建立与实践被引量:6
2017年
以胸痛为主要表现的严重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等的合理及时有效救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及时、准确地鉴别诊断心源性和非心源性胸痛是急诊处理的重点和难点,完全按照医院的管理模式很难对院前急救组织实施有效的管理,需要跨地区、跨部门、多个医疗机构、多个医学学科,根据胸痛的急救特点,从时间、
蒋崇慧袁勇姜海明宁晔冯力麦惠强
关键词:胸痛急救模式胸痛中心急救网络急救人员急救流程
匹伐他汀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房颤患者的疗效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观察口服匹伐他汀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房颤患者窦性心律的维持及左房内径、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 12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胺碘酮组)和试验组(匹伐他汀+胺碘酮组),每组60例,疗程为6月。观察治疗前和治疗6月后窦性心律维持率、左心房内径、血脂、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结果治疗6月后,试验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试验组左心房内径较对照组明显减小;治疗6月后,试验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三酰甘油(TG)以及hs-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匹伐他汀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左心房的重构,有助于阵发性房颤患者窦性心律的维持,且其作用可能与其调脂作用有关。
李飞袁勇董剑廷冯力邓志华韩莹
关键词:匹伐他汀C反应蛋白胺碘酮
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ecombinant huma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rhBNP)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3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静脉注射rhB-NP组)18例和对照组(静脉注射硝酸甘油组)18例。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用药后24、48、72 h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在治疗前及治疗7 d后采用酶联免疫(ELISA)方法测定各组患者用药前后血清中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含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点LVEF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经治疗7 d后,两组CRP、TNF-α、IL-6的含量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42、P=0.045、P=0.020)。结论 rhBNP可能通过调节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RP、TNF-α、IL-6水平,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邓志华袁勇冯力董剑廷韩莹孙艳香李飞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功能炎症因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