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关节
  • 2篇压缩性
  • 2篇压缩性骨折
  • 2篇疏松性
  • 2篇椎体
  • 2篇椎体压缩
  • 2篇椎体压缩性
  • 2篇椎体压缩性骨...
  • 2篇足损伤
  • 2篇螺钉
  • 2篇螺钉固定
  • 2篇螺钉固定治疗
  • 2篇后凸
  • 2篇后凸成形
  • 2篇后凸成形术
  • 2篇骨板
  • 2篇骨钉
  • 2篇骨折
  • 2篇骨质
  • 2篇骨质疏松

机构

  • 6篇苏州大学

作者

  • 6篇杨惠林
  • 6篇孙晗
  • 4篇张洪涛
  • 3篇程宇
  • 3篇徐明
  • 2篇周峰
  • 2篇孟斌
  • 2篇刘义杰
  • 2篇杨旭
  • 1篇孙佳佳
  • 1篇周平辉

传媒

  • 2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华老年骨科...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Herbert螺钉固定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 探讨Herbert螺钉固定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13例Lisfranc关节损伤患者资料,男9例,女4例;平均年龄为39.6岁(19 ~62岁);左侧10例,右侧3例.7例新鲜损伤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7.9 d(6 ~12 d),6例陈旧性损伤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149.3 d(28 ~476 d).所有患者均采用Herbert螺钉联合小钢板内固定,合并外侧柱损伤者行克氏针固定. 结果 13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2.7个月(6~21个月)随访.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末次随访时按美国足踝外科协会中足评分标准评定疗效:评分为77 ~95分,平均84.0分.6例陈旧性损伤患者美国足踝外科协会中足评分为77 ~93分,平均83.3分.末次随访时13例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平均为2.0分(0~5分).随访期间无骨筋膜间隔综合征、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再骨折或脱位等并发症发生.2例患者行走时中足疼痛较明显,其余患者恢复良好. 结论 Herbert螺钉固定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具有置入方便、准确及置入过程中不易发生再移位等优点,同时还能提供良好的稳定性及可靠的固定,疗效良好.
孙晗徐明程宇杨惠林张洪涛
关键词:足损伤骨钉骨板
Herbert螺钉固定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Herbert螺钉固定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13例Lisfranc关节损伤患者资料,男9例,女4例;平均年龄为39.6岁(19~62岁);左侧...
孙晗徐明程宇杨惠林张洪涛
关键词:足损伤骨钉骨板
重组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与自体骨移植物在足与踝关节融合中运用对比的荟萃分析
目的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系统评价重组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rhPDGF-BB)相较于自体骨移植物(ABG)在足与踝部融合的安全性及效能。方法采用了PubMedMEDLINE、EMBASE、WebofScience及...
孙晗杨惠林周平辉孙思炜刘义杰杨旭沈晓峰张洪涛
关键词: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踝关节融合关节融合术
对比单双侧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Meta分析
孙晗孟斌周峰杨惠林
胫骨远端前外侧截骨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通过胫骨远端前外侧截骨行距骨外侧自体骨软骨移植术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5年6月通过胫骨远端前外侧截骨入路采用同侧股骨外侧髁髌股关节面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的10例距骨外侧骨软骨损伤患者资料,男6例,女4例;年龄25—54岁,平均35.8岁;Hepple分型:V型7例,Ⅳ型3例;病灶面积为110—247mm2,平均178.6mm2;病灶深度为6~11mm,平均7.8mm.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术前、术后踝关节功能及疼痛进行评价。结果8例患者术后获得18,51个月(平均31.6个月)随访,术后6周截骨处均愈合良好,无感染、畸形愈合、内固定物断裂等并发症发生。AOFAS的踝.后足评分由术前平均65.5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91.3分,其中优4例,良4例。踝关节VAS评分由术前平均6.9分改善至末次随访时1.3分。结论胫骨远端前外侧截骨能充分暴露外侧的距骨骨软骨损伤病灶,便于行自体骨软骨移植,手术并发症少,术后功能恢复满意。
程宇徐明孙晗李骏坤杨惠林张洪涛
关键词:距骨截骨术自体
对比单双侧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Meta分析被引量:34
2015年
目的利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单侧与双侧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了Pub Med 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及Cochrane Library等互联网搜索引擎作为检索工具,系统检索了从1900年1月至2015年7月有关比较单侧与双侧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文献。纳入文献需为有关两种治疗方式对比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筛选、纳入及数据提取工作由2名研究者独立完成,并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6篇文献563例患者纳入本Meta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单侧入路的手术时间短(MD:-23.19;95%CI:-27.08^-19.31;P<0.001),骨水泥用量少(MD:-2.07;9 5%CI:-2.23^-1.91;P<0.001),术后骨水泥渗漏率也低(RR:0.59;95%CI:0.35~0.99;P<0.05)。而两种手术入路在视觉模拟量表评分(短期及长期随访)、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中期及长期随访)、后凸角恢复、椎体前高度恢复率、椎体高度丢失率、术后临近节段骨折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入路都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安全及有效的手术方式。然而,单侧入路具有手术时间短、骨水泥渗漏率低、骨水泥使用量及辐射剂量少等优点。
孙晗杨惠林孙佳佳刘义杰杨旭孙思炜周峰孟斌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META分析随机对照试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