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领域

  • 9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色谱
  • 5篇挥发性
  • 4篇香气
  • 3篇气相
  • 3篇相色谱
  • 3篇挥发性成分
  • 3篇GC-MS
  • 2篇运费
  • 2篇皂素废水
  • 2篇质谱
  • 2篇质谱联用
  • 2篇上清
  • 2篇上清液
  • 2篇糖苷
  • 2篇糖苷酶
  • 2篇土壤
  • 2篇土壤改良
  • 2篇凝絮
  • 2篇葡萄糖
  • 2篇葡萄糖苷

机构

  • 17篇陕西理工大学
  • 2篇内江师范学院
  • 1篇大连工业大学
  • 1篇陕西省资源生...
  • 1篇陕西东裕生物...
  • 1篇留坝县中药材...

作者

  • 17篇陈小华
  • 7篇陈小华
  • 5篇陈德经
  • 4篇陈志远
  • 4篇金文刚
  • 3篇杨培君
  • 3篇李新生
  • 2篇李会宁
  • 2篇赵桦
  • 2篇江海
  • 2篇张小莺
  • 2篇韩豪
  • 2篇陈琛
  • 2篇邸丽俊
  • 2篇曾海涛
  • 2篇张晨
  • 2篇苏莹
  • 1篇刘祥
  • 1篇昝丽霞
  • 1篇姜鹏飞

传媒

  • 3篇食品工业科技
  • 2篇中国油脂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食品科学
  • 1篇湖南农业科学
  • 1篇食品与机械
  • 1篇食品研究与开...
  • 1篇茶叶通讯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5篇2021
  • 4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大鲵不同部位挥发性成分被引量:16
2019年
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大鲵肉、爪、皮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萃取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从大鲵的肉、爪、皮中分别鉴定出57、69、49种挥发性成分,3个部位共有的挥发性成分15种,主要包括醛类、酮类、醇类、酸类、烃类、酯类、胺类等挥发性成分;其中壬醛、庚醛呈大鲵的鱼腥味,1-辛烯-3-醇、1-辛醇呈大鲵的土腥味.
辛茜陈德经陈小华贾少杰
关键词: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挥发性成分
水酶法与热熔法提取大鲵油的精制工艺和品质比较研究被引量:9
2018年
研究水酶法和热熔法提取大鲵油的精制工艺及品质差异。采用风味蛋白酶酶解和热熔提取的大鲵油经0. 2%质量分数80%的磷酸脱胶,1. 5%质量分数为6. 67%氢氧化钠溶液脱酸,4%复合脱色剂脱色,料液比1∶3质量分数2%的茶多酚-酵母复合液脱腥,再经115℃、真空度0. 08 MPa减压脱臭1 h,测定两种大鲵油的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水酶油和热熔油的提取率分别为75. 85%、75. 54%,脱色率分别为42. 83%、33. 61%,经茶多酚-酵母复合液脱腥后的水酶油腥味低于热熔油,精制水酶油符合我国水产行业精制鱼油的一级标准,精制热熔油符合水产行业精制鱼油的二级标准;水酶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6. 8%,EPA、DHA含量分别为3. 5%、4. 2%,高于热熔油的。水酶法提取大鲵油的品质优于热熔法制备的大鲵油。
辛茜陈德经陈小华贾少杰
关键词:水酶法精制脂肪酸
罗文莎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抑菌与酶抑制作用被引量:2
2021年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测定罗文莎叶挥发油的化学组成;采用纸片扩散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体外抑菌试验,并测定罗文莎叶挥发油对胰脂肪酶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罗文莎叶挥发油中共检出17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8.5%,主要组分为桉叶油醇(30.89%)、樟脑(21.67%)、香树烯(12.38%)、对伞花烃(10.14%)、β-蒎烯(6.01%),挥发油对18种供试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为1.25~40.00mg/mL。当质量浓度为100mg/mL时,对胰脂肪酶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率分别为84.50%,93.67%,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37.20,6.81mg/mL。罗文莎叶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萜类、醇类及芳香烃等,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和真菌均具有显著抑制效果,对胰脂肪酶活性抑制作用稍差,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较强。
李佳楠陈小华陈小华刘祥刘祥张小莺
关键词:挥发油GC-MS抑菌活性脂肪酶Α-葡萄糖苷酶
使用皂素废水改良土壤种植蓝莓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的使用皂素废水改良土壤种植蓝莓的方法,分别包括取料、改良土壤、定植和定期浇灌四个步骤,采用本发明的使用皂素废水改良土壤种植蓝莓的方法,成本投入主要是皂素废水的运输成本,一亩地需要0.01~0.5m<Sup>3<...
陈志远邸丽俊党娅曾海涛陈小华
文献传递
超滤亲和结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和分子对接技术筛选茶叶中α-葡萄糖苷酶抑制肽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筛选茶叶中具有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肽段。方法: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茶叶酶解产物制备工艺,超滤亲和法分离与α-葡萄糖苷酶结合的茶多肽,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对分离肽段进行序列测定,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虚拟筛选。结果:茶叶酶解产物最佳制备工艺为碱性蛋白酶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3 h,液料比10:1(mL/g),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为57.29%,从中鉴定出624条肽段,筛选出一条四肽LIGF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在5 mg/mL的浓度下对α-葡萄糖苷酶的最大抑制率为88.13%,IC_(50)值为1.22 mg/mL。分子对接显示,LIGF与α-葡萄糖苷酶能形成5个氢键,结合能为−3.51 kJ,具有高的亲和力、稳定性以及与α-葡萄糖苷酶结合的能力。结论:LIGF具有成为Ⅱ型糖尿病治疗药物的潜在价值。
昝丽霞王威威张文夷李新生李新生燕飞陈小华
关键词:分子对接茶叶
一种富含苯乙醇苷的红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富含苯乙醇苷的红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中,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制备肉苁蓉花干花;(二)制备富含苯乙醇苷的粉末;(三)制备桂花精油;(四)将制备得到的肉苁蓉花干花、富含苯乙醇苷的粉末和桂花精油混合...
张小莺蒋志惠陈琛陈小华
文献传递
大鲵油脱腥及挥发性成分分析被引量:9
2019年
对大鲵油脱腥方法及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采用茶多酚液、酵母液、活性炭、茶多酚-酵母复合液对大鲵油进行脱腥,再经加热真空处理,经感官评价选取呈味好的大鲵油,通过气相色谱(GC)测定其脂肪酸组成,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分析其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茶多酚液、酵母液、活性炭和茶多酚-酵母复合液对大鲵油的腥味均有不同程度的去除作用,茶多酚-酵母复合液对大鲵油的脱腥效果较好,油腥味较小;脱腥大鲵油中油酸、亚油酸、亚麻酸、EPA和DHA含量分别为33. 9%、13. 7%、6. 6%、2. 8%、3. 9%;脱腥大鲵油中共鉴定出60种挥发性成分,包括17种醛类、4种醇类、2种酮类、4种酯类、2种酸类、28种烃类和3种其他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分别为9. 159%、7. 986%、1. 134%、0. 625%、0. 181%、15. 773%、64. 348%,主要特征性成分为壬醛、苯乙醛、庚醛、(Z,Z)-2,4-癸二烯醛、2-壬烯醛、芳樟醇、1-辛烯-3-醇、α-蒎烯、2-戊基-呋喃。经过充分脱腥的大鲵油适合于食用。
辛茜陈德经金文刚陈小华贾少杰贺屹潮
关键词:脱腥脂肪酸组成挥发性成分
生姜/料酒脱腥过程中大鲵肝挥发性有机物动态变化被引量:9
2021年
为明确脱腥前后大鲵肝挥发性有机物的变化,采用感官腥味值结合气相-离子迁移色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对经生姜/料酒处理不同时间(0、5、10、15、20 min)的大鲵肝中挥发性成分进行探究。结果表明,与未脱腥对照相比,生姜/料酒处理5 min后大鲵肝腥味值显著下降(P<0.05),继续延长处理时间至10 min之后差异不明显。不同脱腥时间大鲵肝GC-IMS图谱中共鉴定出32种挥发性有机物,包括醇类10种、醛类8种、酯类5种、酮类5种、烯烃类3种和醚类1种。经不同脱腥时间处理后,大鲵肝中醇类、酮类和醛类相对含量下降,而酯类、烯烃类和醚类相对含量增加。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并筛选出8种特征标志物(VIP>1),包括3种醇类(庚醇、糠醇和2-甲基-1-丁醇)、3种醛类[反-2-辛烯醛、(E)-2-庚烯醛和正己醛二聚体]和2种烯类(双戊烯单体和二聚体)。脱腥过程中,反-2-辛烯醛、(E)-2-庚烯醛、正己醛二聚体、糠醇、2-甲基-1-丁醇和双戊烯单体含量在脱腥过程中呈现下降趋势,而庚醇和双戊烯二聚体含量呈增加趋势,可能是生姜/料酒对大鲵肝腥味成分脱除与掩盖综合作用引起。主成分和聚类分析表明,可根据特征标志物相对含量变化对不同脱腥时间大鲵肝进行区分。该研究可为大鲵肝脱腥以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赵萍陈小华陈小华裴金金金文刚金文刚陈德经
关键词:脱腥挥发性有机物
一种利用SPE小柱提取茶汤香气物质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SPE小柱提取茶汤香气物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茶汤,放置至室温;(2)茶汤凝絮处理:向茶汤中加入凝絮剂,混匀后静置30‑60min;(3)茶汤脱絮处理:茶汤离心,将上清液微滤;(4)香气物质...
陈小华江海张晨李新生赵桦陈志远韩豪燕飞曲东
文献传递
基于GC-MS/GC-O对白及花挥发性成分的分析被引量:7
2019年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imultaneous distertraction extraction,SDE)提取白及花挥发性物质,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y,GC-MS)和气相色谱-嗅闻测量法(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er,GC-O),开展白及花4种样品的挥发性成分和气味特征的研究。GC-MS分析表明,白及花中共鉴定出71种9类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醇类13种(18.31%),醛类16种(22.54%),酯类8种(11.27%)。这些化合物的含量,从花蕾期到展瓣花期大多呈现明显增加,而酯类化合物含量则呈现下降。GC-O结合感官评价,白及花挥发性成分的气味特征呈现为青草气、花香气、果香气和药香气等,其关键气味化合物由正己醛、壬醛、芳樟醇和愈创木酚等组成。
刘珍珍苏莹张斌陈小华陈小华李会宁
关键词:挥发性成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