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莹莹

作品数:7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矿业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动力学
  • 2篇磁选
  • 1篇选铁
  • 1篇生物毒性
  • 1篇石墨
  • 1篇石墨烯
  • 1篇水处理
  • 1篇铁精矿
  • 1篇铁矿
  • 1篇铁矿石
  • 1篇土壤
  • 1篇膨润土
  • 1篇重金
  • 1篇重金属
  • 1篇脲酶
  • 1篇脲酶活性
  • 1篇吸附动力学
  • 1篇细颗粒
  • 1篇细颗粒物
  • 1篇酶活性

机构

  • 7篇北京科技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生...
  • 3篇清华大学

作者

  • 7篇张莹莹
  • 5篇邢奕
  • 5篇洪晨
  • 4篇赵晓明
  • 3篇司艳晓
  • 3篇王康
  • 2篇刘敏
  • 2篇杨慧芬
  • 2篇王亚运
  • 1篇汪莉
  • 1篇李子宜
  • 1篇刘应书
  • 1篇杨雄
  • 1篇王传龙
  • 1篇王志强
  • 1篇李益飞
  • 1篇沈茜
  • 1篇李彩红

传媒

  • 2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工程科学学报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土壤芽孢杆菌产胞外聚合物对Pb^(2+)吸附特性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根据与细菌菌体结合的紧密程度,胞外聚合物(EPS)可以分为粘液层EPS(S-EPS)、松散附着EPS(LB-EPS)、紧密附着EPS(TB-EPS),以土壤芽孢杆菌作为实验菌株,研究了各层EPS在不同温度、pH值条件下对Pb^(2+)的吸附特性,建立了EPS的吸附动力学模型和吸附等温线模型,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各层EPS吸附Pb^(2+)前后的表观形态的变化.当吸附温度为35℃、pH值为5.5时,S-EPS、LB-EPS、TB-EPS对Pb^(2+)的吸附量分别为91.35、100.61和90.28mg/g,表明LB-EPS对Pb^(2+)的吸附能力更强.各层EPS吸附Pb^(2+)的吸附动力学模型和吸附等温线模型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表明吸附过程分别受化学吸附机理控制和单分子层吸附控制,并通过Langmuir模型计算得到,S-EPS、LB-EPS、TB-EPS对Pb^(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24.224、127.389和119.760mg/g.同时,扫描电镜结果表明吸附前后各层EPS表观形态均差异明显,其中LB-EPS呈肺泡状,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因此更多的Pb^(2+)吸附在其表面.
洪晨李益飞司艳晓邢奕王志强张莹莹
关键词:EPSPB2+动力学SEM
改良剂对土壤中Cu形态变化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采用恒温连续培养的方法,以褐煤、腐殖酸、鸡粪为改良剂,探讨其对土壤中Cu形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良剂的加入均不同程度地改变了土壤pH值及有机质的含量。添加改良剂后土壤中Cu-WAE的含量降低,Cu-RES的含量升高,且Cu各种形态的分配比例发生了变化。相关性分析表明,各种Cu形态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关系,土壤中Cu-RED、CuRES受pH值影响较大,Cu-WAE、Cu-OXI受有机质影响较大。由再分配系数U可知,经褐煤、鸡粪处理后土壤中各种形态的Cu之间相互稳定,而经腐殖酸处理后各种形态的Cu之间不稳定,将会有较多的Cu-WAE进入到更稳定的形态中。添加改良剂的土壤中Cu的IR值大于CK中Cu的IR值,表明经过改良剂处理后的土壤中有较大比例的Cu结合在较稳定的形态中。3种改良剂对土壤都有较好的改良效果,有利于Cu的固定,降低了Cu的生物毒性。
王康汪莉邢奕洪晨司艳晓张莹莹沈茜赵晓明
关键词:改良剂土壤生物毒性
铁矿区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2
2015年
以北京市密云水库上游某铁矿区为研究对象,利用比色法、微量热法对铁矿区内各采样点土壤酶活性及其微量热代谢活性指标进行分析,以探究不同区位重金属污染下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各采样点土壤中w(Cu)、w(Cd)、w(Zn)、w(Cr)均超过北京市土壤相应背景值.在重金属污染程度较低的S6、S7、S8采样点,土壤脲酶、FDA酶(荧光素二乙酸脂酶)活性均较高,分别为0.64、1.22、0.64 mg/g和1.25、2.84、1.45μg/g.微量热代谢活性指标中,k(生长速率常数)在污染程度较低处的值均较高,而重度污染区域的S1、S4采样点的k为0.相关性分析显示,k是反映微量热中代谢热活性的最具代表性指标.RDA(冗余度分析)结果显示,w(Cd)、w(TN)、w(AP)、w(TOC)、内梅罗污染指数及w(Cu)是影响k、Pm(最大热输出功率)的主要因素.Cd、Cu污染抑制了土壤微生物的代谢活性,不同代谢活性指标对重金属的敏感程度表现为k最强,Pm、脲酶活性、FDA酶活性次之.
邢奕张莹莹司艳晓洪晨王康刘敏赵晓明
关键词:重金属脲酶活性
活性炭颗粒对超细颗粒物的过滤性能
2015年
UFPs(超细颗粒物)对人体危害较大且难以脱除,但活性炭颗粒床利用多孔结构可以提高其过滤效率.为探究试验条件对UFPs过滤效率的影响以及活性炭孔隙结构和UFPs过滤效率之间的关系,以实验室发生UFPs为研究对象,活性炭为过滤介质,对活性炭颗粒粒径、滤层厚度以及表观风速等条件对过滤UFPs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对比过滤前后活性炭的孔径分布,分析活性炭多孔性与'dFPs的关系.结果表明:当活性炭颗粒平均粒径由2.50mm减至O.45mm、滤层厚度由20mm增至100mm、表观过滤风速由4.25cm/s降至0.84cm/s时,总过滤效率分别由41.87%、49.39%、68.24%升至86.27%、89.29%、83.04%;但从活性炭的单颗粒过滤效率和过滤质量角度来看,在活性炭颗粒粒径大、滤层厚度小、表观过滤风速低的条件下,更有利于单个活性炭颗粒的过滤作用的发挥;当UFPs粒径小于14.3nm时,UFPs发生“热反弹”效应,并且主要过滤机理是扩散效应,但随着UFPs粒径增大,拦截和惯性碰撞对过滤效率的作用增强;活性炭500nm以下的孔隙结构对脱除UFPs起着重要作用.研究显示,选择含有更多500nm以下孔隙的多孔材料更有利于过滤UFPs.
洪晨赵晓明邢奕李子宜刘应书杨雄张莹莹
关键词:活性炭超细颗粒物扩散孔径分布
焙烧温度和时间对某难选铁矿石直接还原的影响
采用煤基直接还原—磁选方法对云南某褐铁矿型难选铁矿石进行了回收铁的探究,着重研究了焙烧温度、时间对产品的影响,并采用XRD、高倍显微镜对直接还原过程中铁的物相与粒度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焙烧温度1150℃,焙烧时间...
王传龙杨慧芬李彩红苑修星王亚运张莹莹
关键词:难选铁矿焙烧温度磁选
煤泥对浸锌渣的直接还原作用
以煤泥为新型还原剂,探索了煤泥用量、CaO/SiO2摩尔比、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等工艺参数对浸锌渣中铅、锌、铁化合物直接还原的影响,分析了不同直接还原温度下还原产物——焙砂中所含矿物的种类及铁的存在物相,观察了最佳还原条件...
杨慧芬蒋蓓萍王亚运苑修星张莹莹
关键词:铁精矿磁选工艺浸锌渣煤泥
石墨烯改性有机膨润土吸附性能及其动力学被引量:15
2016年
为提高有机膨润土的吸附性能,采用微波合成法,以石墨烯对有机膨润土进行改性,制备一种吸附效果好且回收效率高的新型石墨烯改性有机膨润土复合材料,研究其结构和吸附性能,探讨新吸附材料的作用机理。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对有机膨润土及石墨烯改性有机膨润土进行表征,并将其用于水中腐殖酸的吸附。结果表明:石墨烯与有机膨润土均匀复合,有机膨润土的层间距由1.37 nm增大至2.68 nm;当温度为25℃、p H值为6、吸附剂的用量为5 g·L-1及吸附时间为1 h时,溶液中腐殖酸的去除率达到95.52%;石墨烯改性有机膨润土对腐殖酸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最大理论吸附量为52.08 mg·g-1,且为放热反应。利用0.1 mol·L-1Na OH溶液对石墨烯改性有机膨润土进行解吸再生,5次再生后其对腐殖酸的去除率为86.3%。
邢奕刘敏洪晨张莹莹王康赵晓明田星强
关键词:石墨烯膨润土吸附动力学腐殖酸水处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