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鸿铭

作品数:9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政治
  • 2篇民主
  • 2篇民主集中
  • 2篇民主集中制
  • 2篇集中制
  • 1篇政权
  • 1篇政治模式
  • 1篇政治视野
  • 1篇政治转型
  • 1篇制度化
  • 1篇中国共产党
  • 1篇中国环境
  • 1篇中国模式
  • 1篇社会
  • 1篇社会结构
  • 1篇世界政治
  • 1篇税制
  • 1篇农业
  • 1篇农业税
  • 1篇清末

机构

  • 8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哈佛大学
  • 1篇三峡大学
  • 1篇中国政法大学
  • 1篇哥伦比亚大学

作者

  • 8篇王鸿铭
  • 2篇杨光斌
  • 1篇黄晨
  • 1篇胡孝红

传媒

  • 1篇江汉论坛
  • 1篇教学与研究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学术月刊
  • 1篇社会科学家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三峡大学学报...
  • 1篇法大研究生

年份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活动与制度化
2015年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在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中一直处于龙头地位。在新时期新形势之下,中国共产党为应对新挑战开展了一系列旨在加强自身执政能力的政党活动。本文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党活动的分析,力求探明制度化的政党活动不断提升了中央的控制能力、动员能力和治理能力,有效提升了执政能力、凝聚力和复杂环境下的自主性,从而摸索出中国共产党长期有效执政的经验教训。
王鸿铭胡孝红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制度化
中国革命和世界政治视野下的民主集中制被引量:2
2018年
政体是把一个国家组织起来的根本性制度或手段,在中国,民主集中制不仅是一种事实性政体,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关系原则,并贯穿在横向的“行政-立法”“政治-经济”和纵向的“中央-地方”“国家-社会”的四大结构性维度之中。民主集中制同时还是一个政策过程,作为连接现代化的国家治理钵系和实现现代化的治理能力的中介机制,展现了中国国家治理的体制吸纳力、制度组织力和政策执行力。
王鸿铭马佳昌
关键词:世界政治民主集中制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与地方关系互动对基层政权的影响——以80年代以来财税体制改革为例被引量:2
2017年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主要是以行政权力"收-放"之间的循环,来影响地方政府行为,改革开放后则是以中央向地方分权为起点,财政包干制下地方政府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政策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给整个国家经济高速增长起到相当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地方政府公司化"的普遍现象使得国家权威逐渐在各地政府流失,呈现碎片化状态,中央政府不得不通过一系列政治手段收回本已下放给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权力,分税制改革和中央银行改革都是中央政府"选择性再集权"措施的产物。中央政府在90年代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汲取能力,同时也造成基层政府缺乏财力进行基层社会公共服务建设,致使地方政府治理能力下降,基层政权逐步"悬浮"与基层社会之上,这是中央选择性再集权改革后带来的非预期结果。
王鸿铭
关键词:中央与地方关系分税制农业税基层政权
中国环境政治考察:从权威管控到有效治理被引量:9
2017年
环境治理已成为政府及社会各界关注的热门话题,将环境治理纳入中国政治体制运作的基本逻辑中,以政治学的视角评估环境政策的贯彻执行是党和政府在新形势下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应有之义。在环境政治运行的逻辑中,不变的是既有的以民主集中制为组织原则的核心政治制度,变化的则是党—政、行政—立法、中央—地方、国家—社会四个维度的政策过程,因此有必要在政策执行层面推动从权威管控到有效治理的转变,切实提升中国现代治理体系对环境问题的综合治理能力。
王鸿铭黄云卿杨光斌
关键词:环境政治
国家能力的削弱及割裂:清末新政与立宪改革的困境被引量:4
2015年
清末新政与立宪改革是近代中国政治转型中的关键时期,面对王朝将倾的统治危机,清政府企图通过全面改变原有的政治架构来达到重新集权的目的。匆忙的官制改革削弱了国家调控能力,不成功的经济改革减少了国家汲取能力,科举制取消后官方意识形态的瓦解降低了国家合法化能力,谘议局的产生解构了国家强制能力,从这四个变量的观察可以梳理出新政改革在推行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国家在近代化的转型中缺乏有效的国家治理能力,从而导致清末新政立宪改革和国家建设走向失败。
王鸿铭
关键词:清末新政
关于“中国模式”的争论与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中国模式"这一概念如今已经是中外思想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但大多数西方学者是在意识形态的光谱下观察中国模式,而一些否定中国模式的说法事实上也是在以既定的观念和政治模式而"关照"中国,无法对新中国前后30年的政治发展进行深度的经验性研究和高度的理论概括。新中国的政治实践就是在中华文明基因的基础上,从前30年的制度奠基到后30年的制度建设最后到制度定型,其中的一条主线就是民主集中制。因此,中国模式就是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政治发展。
王鸿铭杨光斌
关键词:中国模式政治模式民主集中制
社会结构如何影响国家能力——米格代尔的《强社会与弱国家》及其启示
2017年
米格代尔作为美国著名的政治学教授,其最早对农民政治和第三世界的研究曾经启发了学术界对于相关领域的思考,并为其关注第三世界的社会结构如何影响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互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梳理冷战以来西方理论研究范式的演变,进而延伸出米格代尔所创建的"在社会中的国家"这一研究路径,从而探寻社会结构对于国家能力的影响,寻找第三世界国家能力差异的答案。对于米格代尔的国家观、对于国家能力以及国家和社会关系的看法进行梳理和总结,从而启示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国家能力的构建过程,并对当今的国家治理能力构建提供现实的理论根据和经验思考。
王鸿铭
关键词:社会结构
政治转型中的精英主义与民粹主义:以匈牙利和波兰为例
2016年
东欧各国政治转型的经验和教训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但既有研究中,'标签化'的评述掩盖了对具体历史的考察,将东欧作为一个整体的概论也多于对各国不同国情的比较。本文辨析了休克疗法、激进主义、全盘西化和民粹主义四种流行话语的真实性,并通过对匈牙利和波兰这两个差异性较大的案例进行历史比较,解释了匈牙利的精英主义策略和波兰的民粹主义特征。在政治转型理论中,这两国代表着两条最主要的转型道路,同时,这两条道路并非对立的关系,在漫长的转型过程中,它们是可以互相转换的,认识到这个理论的连续谱,有助于我们理解政治转型的复杂内涵。
黄晨王鸿铭
关键词:政治转型精英主义民粹主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