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
- 作品数:11 被引量:97H指数:5
- 供职机构:福建省气候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医药卫生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台风灾害过程精细化风险评估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台风灾害过程精细化风险评估方法,包括:选择表征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和防灾减灾能力特点的指标,并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构建多个数学模型;采用适当的数学模型计算台风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暴露...
- 陈思张容焱高诗妍林昕李天航苏同华杨开甲
- COVID-19疫情对厦门市气象因素与流行性感冒发病关联分析的影响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目前尚不清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是否影响气象因素与流行性感冒(流感)的关联分析,本研究旨在探讨此问题及其影响特征,为今后精确评估气象因素对流感的风险效应提供依据。方法对厦门市气象因素和流感发病的每日数据分为三部分:全年期(2010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非COVID-19疫情期(2010年1月1日—2020年1月21日)和COVID-19疫情期(2020年1月22日—2021年12月31日),采用R 4.2.1软件通过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ed lag nonlinear model,DLNM)进行气象因素与流感的关联分析。结果非COVID-19疫情期低(<42%)和高(>85%)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RH)是流感的危险因素,高RH风险累计效应随滞后时间的增加而增加,随RH的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弱,RH达到93%滞后14 d时最显著(RR=1.41)。COVID-19疫情期RHU<75%对流感的风险累计效应随RH的减少和滞后时间的增加而增加,RH为35%滞后14 d时最显著(RR=1.86×10^(6))。非COVID-19疫情期降水量(precipitation,PRE)处于25~75 mm对流感的风险累计效应先增加后减少,随滞后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滞后14 d,PRE达到40 mm时最显著(RR=1.49)。COVID-19疫情期PRE对流感的风险累计效应随PRE的增加而增加。COVID-19疫情期流感发病数的大幅下降严重影响气象因素与流感发病关联分析,致研究结果与全年期和非COVID-19疫情期差别较大;对全年期的研究结果影响较小。结论COVID-19疫情封控政策导致了厦门市COVID-19疫情期流感数大幅下降,从而显著影响了气象因素与流感发病关联分析客观性和科学性,但对长期多年度的分析结果影响有限。此外,极端天气例如RHU、PRE等对流感发病关联的分析也产生一定影响。
- 欧剑鸣陈玉檐阿依努尔·要力达西陈娟娟冯喻琳陈思谢忠杭黄文龙杨子豪李玲芳祝寒松
- 关键词:气温相对湿度流行性感冒
- 华南前汛期持续性暴雨年代际变化特征及成因被引量:18
- 2017年
- 应用福建、广东、广西243个气象站1961—2012年逐日降水资料,构建华南前汛期暴雨强度指数,揭示了前汛期持续性暴雨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可能机理。研究表明:前汛期持续性暴雨经历了多发(1961—1972年)—少发(1973—1991年)—多发(1992—2012年)3个阶段,目前仍处于多发期,具有持续时间较长且强度增强的特点;由于前汛期降水的低频振荡受热带低频信号北传的调制,因此,导致这种显著年代际变化的可能成因是热带低频信号北传的周期和强度的年代际差异,当热带低频信号北传至华南时低频周期长(短)且强度强(弱),则前汛期易出现持续时间长(短)且强度强(弱)的持续性暴雨。
- 陈思高建芸黄丽娜游立军
- 关键词:前汛期持续性暴雨年代际变化
- 国内外洪涝灾害评估进展与应用研究综述被引量:3
- 2023年
- 全球变暖导致暴雨洪涝灾害频发,该文通过研究近年来国内外洪涝灾害评估的进展,试图找到对有效合理评估洪涝灾损有指导意义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处理NPP-VIIRS夜光遥感数据能够得到较可靠的城市洪涝灾损面积;利用Arcpy库叠加城市洪涝变化过程和社会经济数据可以对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进行动态评估;利用近实时洪水事件中财产保险索赔的网格总计数,结合潜在洪水区并提取区内预测因子和变量,建立可运用于多场景的洪水财产保险索赔模型。
- 高诗妍陈思唐振飞潘航李天航
- 关键词:洪涝灾害评估受灾面积
- 厦门市2013-017年手足口病发病与气象因素影响分析被引量:39
- 2019年
- 目的研究厦门市气象因素对手足口病发病的影响,为手足口病的预警预测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R3.4.3软件对2013-2017年厦门市日平均本站气压、日平均相对湿度、日平均气温、日照时数等气象因素资料和日手足口病发病数进行相关分析和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结果厦门市2013-2017年共报告手足口病36464例,发病数呈上升趋势(F=40.359,P=0.008)。日平均相对湿度、日平均气温和日照时数与手足口病发病呈正相关(r>0),日平均本站气压与手足口病发病呈负相关(r<0)。在滞后0~5d的情况下,日平均本站气压>1005hPa时,随着气压的增高,手足口病发病风险逐渐增加;发病风险随着滞后天数的增加而减弱;气压为1017hPa滞后0d时发病风险最高(RR=1.14,95%CI:0.67~1.94)。相对湿度>95%时,随着相对湿度增加,手足口病发病风险逐渐增加,滞后时间分布在0~10d,以第4、5天最为明显,相对湿度为100%滞后5d时发病风险最高(RR=1.32,95%CI:1.02~1.71)。>28℃和<8℃时对手足口病发病都是危险因素,但滞后时间不一致,低温时滞后15~20d相对危险度最高,而高温时滞后时间主要分布在5~15d,以日平均气温28℃滞后4d发病风险最高(RR=1.10,95%CI:0.94~1.29)。日照时数较长时(>12h)滞后0~3d对手足口病发病呈现危险性,其中日照均数13h滞后0d发病风险最大(RR=1.20,95%CI:1.05~1.36)。结论日平均本站气压、日平均相对湿度、日平均气温、日照时数等气象因素与厦门市手足口病发病相关,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可以考虑纳入手足口病预警预测体系。
- 祝寒松陈思王明斋欧剑鸣谢忠杭黄文龙林嘉威叶雯婧
- 关键词:手足口病气象因素
- 基于极端天气综合指数人工智能预测流行性感冒高发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极端天气综合指数人工智能预测流行性感冒高发方法。通过分析非极端天气下气象因素对流行性感冒的影响特征,并基于影响特征是否符合极端天气下流行性感冒高发的驱动力及权重大小,定义气象因素综合指标,将气象因素综合...
- 祝寒松陈思欧剑鸣陈武陈玉檐陈开志张炎华王晓颖谢忠杭陈燕萍肖秀程吴政秋梁锐陈光敏谢发梁张晓源韩旭黄文龙齐孝旗李玲芳林嘉威
- 基于福建地方标准的热带气旋气候特征分析
- 2021年
- 基于1961—2020年热带气旋个例及风雨影响数据,采用2014年福建省地方标准,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登陆和影响福建的热带气旋气候特征。结果表明,60a来登陆和影响福建热带气旋总数为646个,平均每年约10.8个,呈减少趋势。其中,登陆福建的热带气旋约1.7个,近30a来呈增加趋势;影响福建的热带气旋约9.1个,呈减少趋势。热带气旋登陆和影响福建的集中期在7—9月,强度多在强热带风暴等级以上(86.7%),给福建带来风雨影响兼有的热带气旋占比最大(59.4%)。
- 高诗妍张容焱王晓雪陈思潘航黎彦佐
- 关键词:热带气旋登陆气候学特征
- 福建气象干旱风险监测预警和评估技术被引量:13
- 2019年
- 利用1961-2017年逐日气温、降水、风速气象资料,根据国家标准'气象干旱等级'中定义的MCI指数,结合干旱历史记载,采用多年平均值无量纲化处理、百分位数法确定致旱因子权系数和阈值,构建与国家干旱业务体系相一致的、适合福建的气象干旱监测预警和强度评估体系:确定全省范围内监测气象干旱可能带来灾害影响的临界阈值,用于发布干旱预警;继而根据符合预警的历史干旱过程,研制了福建全省和9地市不同区域气象干旱过程强度定量化评估指标,用于动态的过程强度评估、相似过程比较和历史排位分析等。经过2018年实际业务检验、2018年历史相似年份对比分析和历史重大干旱过程的验证,表明所确定的指标具有很好的业务应用价值。通过系统平台业务化建设,实现了对区域气象干旱风险实时动态监测预警、未来一周干旱预估和过程定量化评估,为干旱灾害防御和风险控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 张容焱庄瑶薛峰陈思林昕潘航
- 关键词:气象干旱监测预警
- 厦门市流行性感冒发病与气象因素影响被引量:10
- 2019年
- 目的探讨福建省厦门市气象因素对流行性感冒的影响,为预警预测和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3年1月-2019年2月厦门市日均本站气压、日本站气压差、日均相对湿度、日均气温、日均气温差、日照时数等气象因素与日流行性感冒发病数进行相关性和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结果厦门市2013年1月-2019年2月共报告流行性感冒10573例,男女性别比1.29∶1,4~岁组和0~岁组占比居前,依次为52.44%和32.19%。日均本站气压、日本站气压差与流行性感冒发病呈正相关(r>0),日均气温、日照时数与流行性感冒发病呈负相关(r<0)。低气压(<980hPa)滞后0~5d时是流行性感冒发病的危险因素,气压999hPa滞后4d发病风险最高(RR=1.05,95%CI=1.01~1.11)。气压差>18hPa对流行性感冒发病是危险因素,随气压差的增加而增加,<3hPa也是危险因素,总体呈现“U”型。气温<9°C和>23°C对流行性感冒发病是危险因素,呈现“U”型,日均气温1°C滞后4d时发病风险最高(RR=2.40,95%CI=1.01~5.71)。日照1~5h和11~13h滞后1~15d对流行性感冒发病是危险因素,日照13h滞后15d发病风险最高(RR=8.79,95%CI=1.22~63.30)。低气压975hPa经滞后0~15d对4~岁组儿童累计效应有统计学意义(RR=7.82,95%CI=6.40~9.55);气压差5hPa滞后0~15d对60~岁组老年人流行性感冒发病累积效应最高(RR=3.69,95%CI=1.56~8.68);低温1°C和高温31°C滞后0~15d对13~岁组人群和4~岁组儿童均有显著性累积效应,前者较高(RR=40.82,95%CI=3.53~554.19);日照13h滞后0~15d对4~岁组儿童累积效应最为显著(RR=20.41,95%CI=4.12~99.34)。结论日均本站气压、日本站气压差、日均气温、日照时数等气象因素影响厦门市流行性感冒发病,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可以考虑为预警预测和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 祝寒松王明斋谢忠杭黄文龙林嘉威叶雯婧陈思
- 关键词:气象因素流行性感冒
- 太平洋海温场不同时间尺度背景下华南前汛期持续性暴雨的统计特征被引量:6
- 2015年
- 利用1961—2012年华南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太平洋海温场两种不同时间尺度背景下华南前汛期持续性暴雨的统计特征,并探讨了海洋外强迫信号可能对华南前汛期降水的低频变化周期造成的影响,以期为华南前汛期持续性暴雨过程的延伸期预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PDO(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太平洋年代际振荡)冷位相年,华南前汛期发生典型持续性暴雨过程的概率比PDO暖位相年大,且暴雨强度偏强,持续时间偏长;太平洋海温场两种不同时间尺度背景下,华南典型持续性暴雨过程呈现不同的特征,PDO冷位相配合冬春Nino区海温异常,华南前汛期易出现强度较强、持续时间较长的典型持续性暴雨过程;太平洋海温两种不同时间尺度的外强迫信号可能影响华南前汛期降水的低频变化周期,进而影响华南前汛期持续性暴雨的持续时间和强度。
- 王彦明高建芸池艳珍唐振飞陈思
- 关键词:华南前汛期持续性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