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忠华

作品数:33 被引量:145H指数:7
供职机构:吉首大学哲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哲学宗教
  • 9篇文化科学
  • 8篇政治法律
  • 4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0篇民族
  • 9篇伦理
  • 7篇文化
  • 5篇主义
  • 4篇社会主义
  • 4篇文化差异
  • 3篇道德
  • 3篇社会
  • 3篇民族伦理
  • 3篇价值观
  • 3篇核心价值观
  • 2篇调适
  • 2篇社会主义核心
  • 2篇社会主义核心...
  • 2篇文化冲突
  • 2篇文化调适
  • 2篇消费伦理
  • 2篇民族关系
  • 2篇民族文化
  • 2篇环境治理

机构

  • 30篇吉首大学
  • 5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洛阳师范学院

作者

  • 32篇周忠华
  • 4篇易小明
  • 1篇周中之
  • 1篇刘艳芳
  • 1篇向大军
  • 1篇王建锋

传媒

  • 2篇唯实
  • 2篇吉首大学学报...
  • 2篇河南科技学院...
  • 1篇哲学动态
  • 1篇佳木斯大学社...
  • 1篇安徽广播电视...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齐鲁学刊
  • 1篇中州学刊
  • 1篇信阳师范学院...
  • 1篇青海社会科学
  • 1篇武汉科技大学...
  • 1篇湖北民族学院...
  • 1篇综合经济导刊
  • 1篇衡阳师范学院...
  • 1篇湖州师范学院...
  • 1篇求知
  • 1篇学术探索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宜宾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7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6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为性与为人性:道德的本质属性被引量:10
2008年
道德因人而生,为人而存在。整个人类伦理思想史表明,道德从来不是"自然存在物",而是一种"人为的"和"为人的"存在。失去"人为性"的道德是虚无,失去"为人性"的道德是外在于人的僵死的工具,且一旦极端化,就会成为束缚人发展的桎梏、枷锁!"人为性"与"为人性"的统一程度从根本上决定了道德意义的实现程度。
周忠华易小明
关键词:道德人为性
论黑格尔对康德善性思想的超越及其局限性——兼论善的层次性被引量:2
2006年
康德和黑格尔在伦理学中都占有重要地位。他们关于善的思想的思考有着极为不同的特点。康德从认识论问题进入善性问题,把“善性”等同于超自然、超感觉的实在。黑格尔意识到主观的自我意志不能支撑善性的大厦,把理性批判的任务转向考察理性对善性的作用,实现对康德的善性思想的超越。但黑格尔对善性的理解始终走在“必然性的圆圈”内。通过对他们关于善的思想的比较,我们可清楚地善的层次性:作为目的的善;作为义务的善;作为直感的善。
周忠华
关键词:黑格尔
文化差异·文化冲突·文化调适被引量:69
2011年
从一定意义上讲,文化的存在和发展是一种差异性存在和多样性发展。文化差异既是导致文化冲突的内在根据,又内涵着文化调适的内在依据。
周忠华向大军
关键词:文化差异文化冲突文化调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筹划少数民族伦理文化建设被引量:2
2015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少数民族伦理文化作为两种异质的伦理文化形态,通过核心价值观的民族化把握二者的契合性,实现二者辩证之否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化和少数民族伦理文化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这对于在少数民族地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筹划少数民族新伦理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周忠华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少数民族伦理文化辩证否定
差异与同一:生态世界观的两个基点
2009年
人与自然既有同一性又有差异性,因而人与自然的同一性与差异性构成了生态世界观的两个基点。人与自然同一性是二者和谐共处的基础,人与自然差异性是确立人之主体地位的基础。人与自然的相互规定性是生态世界观的前提条件,自然选择与社会选择的相互规定性是生态世界观的现实基础。
周忠华
关键词:生态世界观自然选择社会选择
马克思消费伦理思想及其时代意义被引量:3
2014年
马克思对消费的论述完全符合消费伦理的主旨。解读《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可以看出,马克思消费伦理思想体现在以批判的方式把人本消费伦理思想贯穿于生态消费、生产消费、个人消费三大视域,建构了一个完整的消费伦理思想体系。而文本意义上的马克思消费伦理思想为当下消费态度、消费行为和消费方式的伦理评价提供了原生性指导理论和研判平台,对审视现代消费剥削、消费异化、消费自由等具有重要意义。
周忠华
关键词:消费伦理思想
论傩文化创生传承的环境因素——以湘西傩文化为例被引量:4
2006年
任何一种傩文化创生与传承都与特定的环境休戚相关。本文以地处巴楚巫傩文化圈的中心地带的湘西为例,来说明傩文化及其现代生境。
周忠华
关键词:傩文化
民族伦理文化变迁史观的检视
2018年
民族伦理文化是不断变迁的,但变迁并非全是革新、优化,也包括某种脱化与退化。代嬗史观、进化史观、进步史观等理论范式对民族伦理文化变迁的解释存在解释力不足的问题。一种更为科学合理的解释便是立足于社会民众、统治阶级以及思想家本人的"现实生活过程"。
周忠华
关键词:进化史观进步史观
民族差异与社会和谐被引量:2
2007年
各民族都是差异化发展的,和谐社会是民族差异化发展基础上的和谐。实现和谐社会要把握其民族化实现形式,从而使各民族之间的差异张力保持在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范围之内。
周忠华
关键词:民族差异社会和谐
慈善文化的多层性与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被引量:7
2017年
作为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动力,慈善文化以慈善动机、慈善价值观及其外化的慈善行为为主要形式,通过改变旧慈善观、传播并巩固新慈善观,实现对慈善事业发展的影响。目前,慈善文化领域存在着多层性问题,即伪善——慈善作为手段、下善——慈善作为目的、上善——慈善作为义务、至善——慈善作为利他与利己的统一。为此,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魂,规制伪善,反对下善,主张上善,倡导至善,形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慈善文化。在整体引领上,要以崇德向善为价值导向,使慈善文化与核心价值观始终保持一致。在分层引领上,对于伪善与下善,要始终坚持法治精神,并对慈善政策进行道德评估;对于上善与至善,要始终坚持共享精神。
周忠华黄芳
关键词:慈善文化核心价值观共享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