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伯荣
- 作品数:31 被引量:102H指数:6
-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科技厅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学更多>>
- 脑梗死患者P2Y12与CYP2C19基因突变的临床学特征及其与氯吡格雷动态抵抗的相关性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本研究探讨P2Y12、CYP2C19基因突变的临床学特征、以及在脑梗死患者中P2Y12与CYP2C19基因突变与DCR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脑梗死患者121例,将患者分为CR组(clopidogrel resistance,CR)与NCR组(none CR,NCR),NCR分为DCR组(dynamic CR,DCR)与CNCR组(continuous NCR,CNCR),同时按是否携带P2Y12εC或CYP2C19εA,分为两组;按共存基因分为4组。分别测定所有患者服药前、给药后2 w的血小板聚集率(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PAR),且NCR组的患者进一步测定3 m及6 m的PAR。结果 LDL-C(OR=3.581,95%CI 2.070-6.195,P〈0.0001)为P2Y12εC的临床学特征;甘油三脂(OR=2.812,95%CI 1.498-5.281,P=0.001)及糖化血红蛋白(OR=2.327,95%CI 1.231-4.398,P=0.009)为CYP2Y19εA的临床学特征。在CR或DCR组,携带CYP2Y19εA和共存P2Y12εC与CYP2Y19εA的发生率高于NCR或CNCR组(P〈0.05)。结论在脑梗死患者中,LDL-C是P2Y12εC的临床学特征,同样甘油三酯和糖化血红蛋白是CYP2C19εA的临床学特征,提示调节血脂代谢和控制糖尿病可能在预防DCR发生中具有积极作用。
- 石红婷周伯荣王融邓燕华关海涛刘子凡
- 关键词:脑梗死基因突变
- 2型糖尿病氯吡格雷抵抗与西洛他唑抵抗比较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氯吡格雷抵抗与西洛他唑抵抗的比较及其可能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2013年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及内分泌科门诊就诊及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153例,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76例)和西洛他唑组(77例),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0天测定血小板聚集率(RPA),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RPA的变化差异,以及人口统计学和临床资料,并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氯吡格雷抵抗和西洛他唑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氯吡格雷组发生抵抗为16例(21.05%),西洛他唑组发生抵抗为21例(27.27%),两组血小板抵抗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氯吡格雷组治疗前后RPA的差值为20.92±14.03,西洛他唑组治疗前后RPA差值为18.77±16.57,两组RPA的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氯吡格雷与西洛他唑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效果相同;(3)单因素分析显示,三酰甘油、胰岛素使用剂量与氯吡格雷抵抗相关;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胰岛素使用剂量与西洛他唑抵抗相关;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三酰甘油、胰岛素使用剂量为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低密度脂蛋白、胰岛素使用剂量为西洛他唑抵抗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氯吡格雷抵抗、西洛他唑抵抗的发生率相同;三酰甘油、胰岛素使用剂量为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低密度脂蛋白、胰岛素使用剂量均为西洛他唑抵抗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刘远波周伯荣张莹区德锦谢毅娟孟栋栋
- 关键词:2型糖尿病氯吡格雷抵抗
- 盐酸帕罗西汀对卵巢切除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血清雌激素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抗抑郁剂盐酸帕罗西汀对卵巢切除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血清雌激素水平及大鼠海马雌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SD雌鼠双侧卵巢切除(OVX)作为雌激素波动引起的抑郁与认知障碍模型,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来测试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实验共分为正常对照组、OVX对照组、OVX药物组。予5-羟色胺重摄取抑制剂类药物:盐酸帕罗西汀10 mg/(kg·d)干预4周。采用ELISA法测量SD大鼠血清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雌激素。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海马雌激素受体α(ERα)和雌激素受体β(ERβ)的阳性细胞表达数。结果 1 Morris水迷宫实验中,OVX对照组和OVX药物组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停留在平台时间百分比明显增加。2 OVX药物组的血清雌激素较OVX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3药物组与非药物组的ERα、ERβ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帕罗西汀增加OVX大鼠血清雌激素水平和改善学习记忆能力,而对海马ERα、ERβ表达无明显影响。
- 谢双燕胡佳佳周伯荣刘远波
- 关键词:卵巢切除学习记忆雌激素雌激素受体
- 横窦变异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出院时预后的影响
- 目的 探讨横窦变异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11例大脑中动脉主干或颈内动脉主干闭塞的脑梗死患者在脑水肿期进行MRV或DSA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为横窦优势侧梗死组和横窦非优势侧梗死组,分析大面积脑梗死后颅内...
- 刘子凡许治强林永强匡永锋关海涛周伯荣
- 血小板平均体积在缺血性卒中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价值
- 目的 观察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氯吡格雷抵抗(clopidogrel resistance,CR)的发生率及探讨血小板平均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在缺血性卒中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价值.方法 收集缺...
- 罗建华周伯荣钟广宏石红婷刘远波
- 脑梗死二级预防中CYP3A4代谢与非CYP3A4代谢的他汀类药物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及降脂疗效的比较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的观察脑梗死二级预防患者服用高强度的阿托伐他汀(40 mg/d)或瑞舒伐他汀(20 mg/d)对氯吡格雷(75 mg/d)抗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及降脂疗效。方法初选80例,最终入组并观察完成66例脑梗死二级预防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瑞舒伐他汀组各33例,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分别于服用氯吡格雷前、服用氯吡格雷1 w后、加用他汀1 m后、3 m后测定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血脂、肌酶、肝酶等相关指标,观察3 m内的主要心脑血管等不良事件。结果服用氯吡格雷(75 mg/d)能明显降低血小板聚集率,两组患者在加用他汀1 m后、3 m后的血小板聚集率均未发生明显变化,且同期对比无差异。3 m随访期间,服用高强度的他汀后两组患者的CHOL、LDL-C较基线明显降低(P<0.05),但同期对比无差异(P>0.05);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为发生心脑血管不良事件,但有个别患者出现肌酶或肝酶升高,两组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脑梗死二级预防患者服用高强度的阿托伐他汀或瑞舒伐他汀对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聚集功能未产生明显的影响,且降脂疗效相近。
- 钟广宏周伯荣关海涛罗建华陈永源李晓莹
- 关键词:脑梗死二级预防他汀类药物氯吡格雷
- 抗血小板药抵抗现象及临床策略
- 2013年
- 通过阐述抗血小板药物抵抗的概念、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检测方法的稳定性和困难性以及与临床卒中疾病发病的相互矛盾,提出抗血小板药物抵抗的重要临床意义不仅为能否较好控制血栓形成一个方面,同时还在于对慢性炎症的调控以及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的影响。建议抗血小板药物抵抗的高危患者,应给予积极的个体化治疗。
- 刘远波(综述周伯荣
- 关键词:抗血小板药药物抵抗动脉粥样硬化个体化治疗血栓形成慢性炎症
- 氟西汀在非专科医院的使用被引量:1
- 2017年
- 非专科医院慢性疾病患者抑郁症的比例较高,部分以躯体症状为表现形式的抑郁患者或者否认情绪症状的抑郁患者,大量就诊于非专科医院[1]。对于非专科医院的患者,未能或者延迟识别抑郁症,会延缓本科疾病的康复与缓解,导致患者频繁就诊﹑误诊及依从性较差,加剧医患之间的紧张关系。所以,必须同时治疗抑郁症,通常可采用药物治疗或药物与心理联合治疗。
- 周伯荣詹淑琴彭淼
- 关键词:氟西汀抑郁患者安慰剂产后抑郁症抗抑郁药非运动症状
-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与血小板抵抗的关系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IR)与阿司匹林抵抗(AR)及氯吡格雷抵抗(CR)的关系。方法选择81例无胰岛素抵抗(NIR)患者作为正常对照,分为NIR阿司匹林组(NIR+AS)38例、NIR氯吡格雷组(NIR+CL)43例;选择伴有IR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分为IR阿司匹林组(IR+AS)38例、IR氯吡格雷组(IR+CL)42例。分别在两种抗血小板药物用药前及用药1周后测定血小板聚集率(RPA),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RPA的变化差异。结果 NIR+AS组发生AR 4例(10.53%),IR+AS组发生AR 11例(28.9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0.05);NIR+CL组发生CR 6例(13.95%),IR+CL组发生CR 14例(33.3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0.05)。结论胰岛素抵抗与血小板抵抗之间有相关性。
- 刘远波周伯荣张莹王融谢毅娟孟栋栋
- 关键词:胰岛素抵抗阿司匹林抵抗氯吡格雷抵抗
- 横窦变异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出院时预后的影响
- 2013年
- 目的探讨横窦变异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1例大脑中动脉主干或颈内动脉主干闭塞的脑梗死患者在脑水肿期进行MRV或DSA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为横窦优势侧梗死组和横窦非优势侧梗死组,分析大面积脑梗死后颅内高压对颅内静脉和静脉窦的形态学影响,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的变化。结果 MRV检查示梗死侧静脉显影明显减少;大面积脑梗死后上矢状窦、横窦、乙状窦形态学未见改变;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NIHSS、MR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横窦变异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无明显影响。
- 刘子凡许治强林永强匡永锋关海涛周伯荣
- 关键词:脑梗死横窦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