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古拉
- 作品数:8 被引量:22H指数:2
- 供职机构: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风湿性多肌痛53例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风湿性多肌痛的临床诊疗特点,提高对风湿性多肌痛的认识,减少误诊与漏诊。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9月~2016年9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及门诊确诊为风湿性多肌痛53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反应。结果患者多为女性,男女比为1:2.8,平均发病年龄(66.96±9.51)岁,平均病程(11.80±6.23)个月。临床表现以累及颈后肌、肩胛带肌和骨盆带肌痛多见,其次为多关节疼痛肿胀,晨僵、发热以及体重下降。本资料中女性患者颈肩痛和骨盆带肌痛比例均高于男性患者(P<0.05)。血沉增快者占94.3%,平均为(49.30±25.56)mm/h;C反应蛋白升高者为84.9%,平均为(33.95±24.89)mg/L。轻中度贫血15例(28.3%)。治疗及预后方面,单用泼尼松治疗者为15例(28.3%),泼尼松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者为38例(71.7%);41例(77.4%)患者病情持续缓解,12例(22.6%)患者病情复发。结论风湿性多肌痛患者多见于50岁以上老年女性,以肩胛带和骨盆带肌肉疼痛伴晨僵多见,小剂量激素治疗后有效。
- 达古拉原荣李鸿斌王勇
- 关键词:风湿性多肌痛
- 采用^99Tcm标记的新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多肽序列显示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滑膜血管翳形成的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观察放射性^99Tcm标记的新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多肽序列(^99Tcm-3P4-RGD2)在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体内的分布与显像,探索单光子放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PECT)下^99Tcm-3P4-RGD2成为RA治疗前后监测滑膜血管翳新生血管新标记物的可能性。方法建立Ⅱ型胶原诱导性鼠关节炎模型,分别设贝伐单抗(bevacizumab,商品名Avastin)治疗组、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3组大鼠足垫厚度变化,评估关节炎指数积分和^99Tcm-3P4-RGD2体内分布情况,计算四肢放射性核素平均计数率靶区摄取计数/纵隔摄取计数(T/N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同步检测不同治疗组CIA大鼠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治疗完毕后将大鼠处死行后足远端趾间关节病理切片,分别做苏木素-伊红(HE)、番红O染色并评价关节炎病理损伤评分。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组大鼠滑膜组织中VEGF表达水平,半定量积分法评价VEGF染色结果。统计方法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3组造模成功CIA大鼠四肢关节部位可出现异常放射性浓聚,其值分别为1.40±0.17,1.32±0.20,1.30±0.08,经过贝伐单抗和rhTNFR:Fc治疗后删T值均下降,分别为0.43±0.14,0.40±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710,16.812,P〈0.05)。随着贝伐单抗和rhTNFR:Fc治疗后,滑膜血管翳新生血管减少,大鼠足垫厚度变化、关节炎指数积分和血清VEGF表达水平均随之下降,其T/NT值与上述指标呈正相关(贝伐单抗治疗组r=0.753,0.800,0.892,P〈0.01;rhTNFR:Fc治疗组r=0.701,0.502,0.481,P=0.001,0.024,0.032)。结论CIA大鼠尾静脉注射99Tcm-3P4-RGD2后,可较好地显示大鼠四肢关节病变部位,99Tcm-3P4-RGD2有可能会成为新型的RA�
- 达古拉李鸿斌王勇
-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贝伐单抗
- 痛风石的临床治疗效果探究
- 2024年
- 痛风石是慢性痛风患者中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其形成主要归因于尿酸盐结晶在软组织和骨组织中的沉积。据统计,约有50%至60%的痛风患者在其病程中会发展出痛风石。痛风石的发生与痛风疾病的严重程度及治疗的有效性密切相关。尤其在长期且病情控制不佳的患者中,痛风石的发生率更高。对于慢性难治性痛风患者来说,他们的病程长,痛风急性发作次数多,导致生活质量更差。本文回顾了当前痛风石治疗的最新进展,涵盖了新型降尿酸药物药物治疗及微创手术与新技术的应用,得出新型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URAT1抑制剂、尿酸酶相关制剂等新型治疗方案为慢性难治性痛风患者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参考。
- 王帅满达夫达古拉李鸿斌
- 关键词:痛风石尿酸酶
- 多模式融合教学在风湿免疫科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探讨被引量:14
- 2018年
- 临床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理论知识联系临床实际能力的重要环节。风湿免疫科疾病临床表现复杂,专业性强,在风湿免疫科临床实践教学中应用多模式融合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充分熟悉和了解风湿免疫科的常见疾病及基本操作。
- 王勇王芳芳白丽杰铁宁达古拉于洋李鸿斌
- 关键词:风湿实践教学
- 掌跖脓疱病性关节炎2例报告
- 2013年
- 例1患者,女,43岁。因双手、双足小脓疱10个月,腰背痛5个月于2010年7月22日入院。患者2009年9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右手掌侧大鱼际处疱疹,渐出现双手、双足疱疹,局部有分泌物渗出,无痛无痒,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掌跖脓疱病"。给予治疗(具体用药不详),症状无明显好转,期间出现左侧季肋部疼痛、腰背痛、双侧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患者既往体健,无其他病史及相关家族史。查体:双手掌及双足底可见脓疱,伴角化、脱屑、有破溃伴指甲增厚。关节无明显肿胀压痛。
- 王勇达古拉李鸿斌
- 关键词:掌跖脓疱病性关节炎髋关节疼痛肋部疼痛腰背痛
- miR-7抑制剂治疗MRL/lpr小鼠的实验性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miR-7抑制剂治疗MRL/lpr小鼠的疗效。方法:选取30只MRL/lpr小鼠,随机分为miR-7抑制剂(miR-7 antagomir)组、环磷酰胺(CTX)组和生理盐水(Saline)对照组,10只/组。MRL/lpr小鼠13周时开始治疗,以上药物分别连续给药5周。每周观察各组小鼠一般状况并称重,留取血清和尿液标本。ELISA检测13~17周三组小鼠血清ANA、抗ds-DNA抗体、C3水平,并检测上述各周三组小鼠尿蛋白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三组小鼠Tfh细胞比例变化。RT-PCR检测三组小鼠脾脏和淋巴结miR-7和PTEN mRNA表达水平。HE、PAS、PASM染色观察光镜下三组小鼠的肾脏病理情况。结果:治疗5周后,形态学方面:与Saline组相比,miR-7 antagomir组和CTX组小鼠一般状况良好,体质量随周龄增加而增加。血清学方面:miR-7 antagomir组和CTX组血清ANA和抗ds-DNA抗体较Saline组明显下降,补体C3水平明显上升,但两治疗组间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细胞学方面:miR-7 antagomir组小鼠脾脏Tfh细胞比例明显低于Saline组。与Saline组比较,miR-7 antagomir组小鼠脾B细胞miR-7表达水平降低,PTEN mRNA表达水平升高。此外,miR-7 antagomir组和CTX组小鼠光镜下肾脏病理改变均较Saline组有所好转,但该两组间肾脏病理改变无明显差异。结论:miR-7可作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潜在治疗靶点,miR-7 antagomir能够显示出与经典免疫抑制剂CTX相近的治疗效果,有效地改善了MRL/lpr小鼠的狼疮样疾病表现,延缓了病情进展。
- 达古拉王静王勇李鸿斌
- 关键词:环磷酰胺
-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在自身免疫病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8年
-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是中性粒细胞受到各种病原微生物、细胞因子和化学物质等刺激后形成的一种纤维网状结构。可见于各种疾病如:感染、肿瘤、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自身免疫病等。NETs的长期暴露和接触,都会影响自身免疫系统并造成系统器官损伤。本文主要讨论在各类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制中NETs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促进NETs释放的相关细胞因子,会不会成为今后自身免疫病治疗的潜在靶点。
- 达古拉李鸿斌
- 关键词:自身免疫病中性粒细胞诱捕自身免疫系统相关细胞因子NETS
- 间充质干细胞的功能特点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研究进展
- 2020年
- 间充质干细胞(MSCs)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在免疫调节、控制炎症和修复软骨破坏等方面有重要作用。MSCs产生大量可溶性膜结合因子,其中一些可抑制免疫应答,诱导免疫耐受,发挥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由于MSCs的生物学特性和免疫调节作用,在动物试验和临床研究中均证实了MSCs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本文针对MSCs的功能特点和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 达古拉谢先达王静
-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类风湿关节炎免疫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