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晨晨
- 作品数:16 被引量:90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替格瑞洛对大鼠胃溃疡愈合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背景:新型抗血小板药物替格瑞洛对消化道有潜在损伤风险。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对大鼠胃溃疡愈合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96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替格瑞洛低剂量、高剂量组,制作乙酸胃溃疡模型,造模后第3 d开始分别予0.5%CMC-Na、21 mg/kg和42 mg/kg替格瑞洛灌胃干预。于第3、5、7、9 d分批处死大鼠,评估胃溃疡愈合和黏膜损伤情况,以免疫组化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溃疡边缘胃黏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皮生长因子(EGF)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第9 d时,替格瑞洛干预组胃溃疡面积和黏膜损伤指数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且高剂量组显著大于低剂量组(P<0.05),同时溃疡边缘胃黏膜中VEGF、EGF、PCNA表达降低,细胞凋亡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替格瑞洛高、低剂量组在VEGF表达、细胞凋亡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替格瑞洛可延迟大鼠胃溃疡愈合,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胃黏膜中的VEGF、EGF表达、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而减缓溃疡修复过程。
- 刘晨晨樊叶关月姜宗丹汪志兵王劲松黄文斌张振玉
- 关键词:胃溃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表皮生长因子细胞增殖细胞凋亡
- 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莫沙比利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5-HT NO SP与胃肠激素的作用研究被引量:39
- 2020年
- 目的:探讨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莫沙比利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5-羟色胺(5-HT)、一氧化氮(NO)、P物质(SP)水平与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8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按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1例,对照组予以莫沙比利治疗,研究组基于对照组加以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候积分、5-HT、NO、SP、胃动素(MTL)、胃泌素(GAS)、胃窦运动指数(MI)、收缩幅度(ΔA/A)、收缩频率(F)、胃半排空时间(T1/2)的变化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5-HT、NO、T1/2水平均下降,两组血清SP、MTL、GAS、MI、ΔA/A、F水平均上升,且研究组以上指标治疗前后差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用莫沙比利治疗,可能与其有效调节患者血清5-HT、NO、SP水平并改善胃肠激素有关。
- 李稳丁媛媛刘晨晨刘立芬
-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马来酸曲美布汀莫沙比利P物质
- 肠道菌群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7年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西方国家及一些亚洲国家中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NAFLD包括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NASH相关性肝硬化及肝癌等一系列疾病。NASH进展为肝硬化、肝癌的风险大,预后差,是世界范围内沉重的医疗负担。NAFLD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疾病,除了环境因素及遗传因素外,近年来不断有证据提示,肠道菌群在NAFLD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本文就肠道菌群与NAFLD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 刘晨晨李稳王凌云
- 关键词:肠道菌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胰岛素抵抗
- COX-2与肝癌的关系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5年
- 环氧合酶(COX)是前列腺素合成的限速酶,主要有两种同工酶:COX-1和COX-2,其中COX-2是一种诱导酶,在组织损伤、炎症、肿瘤等情况下表达增强。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与病毒感染、黄曲霉毒素、过量酒精摄入等因素有关,但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肝癌没有特效治疗手段,预后较差,是世界范围内沉重的医疗负担。近年来,不断有研究结果表明C0X-2与多种肿瘤,尤其是消化道肿瘤密切相关,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对肿瘤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这些发现为有效防治肝癌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就COX-2与肝癌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 刘晨晨张振玉
- 关键词:环氧合酶肝癌非甾体类抗炎药
- 瑞巴派特对大鼠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小肠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 2015年
- 目的:探讨瑞巴派特对大鼠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相关性小肠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将3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双氯芬酸损伤组、瑞巴派特保护组,每组10只.通过应用双氯芬酸7.5 mg/(kg·d)灌胃,1次/d、连续4 d的方法制作大鼠NSAIDs相关性小肠损伤模型.瑞巴派特保护组在每次造模前1 h用100 mg/(kg·d)瑞巴派特对大鼠进行灌胃预处理,连续4 d.阴性对照组应用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实验第4天,处死所有大鼠,对其小肠损伤情况进行大体及病理观察并评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小肠黏膜中Occludin蛋白的表达和分布,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小肠组织中Occludin蛋白、ERK、p38和磷酸化ERK(p-ERK)、磷酸化p38(p-p38)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损伤组大鼠小肠大体和病理损伤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瑞巴派特组大鼠小肠大体和病理损伤评分均低于损伤组(P<0.05);Occludin蛋白在损伤组中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而在瑞巴派特处理组中的表达水平较损伤组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损伤组中p-ERK蛋白和p-p38表达水平增高(P<0.05),而瑞巴派特处理中的表达水平较损伤组降低(P<0.05).结论:瑞巴派特对大鼠NSAIDs相关性小肠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s)信号通路中ERK和p38蛋白的磷酸化,上调小肠黏膜中紧密连接Occludin蛋白表达,从而改善小肠黏膜屏障功能.
- 刘晨晨段兆涛袁芳岑姜宗丹汪志兵杨小兵王劲松张振玉
- 关键词:瑞巴派特OCCLUDINMAPKS信号通路
- 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小肠损伤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5年
- 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 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具有良好的解热、镇痛、抗炎、抗血小板疗效而广泛应用于临床,但NSAIDs有一定的消化系毒性,尤其会引起NSAIDs相关性小肠损伤.NSAIDs相关性小肠损伤发病率高、临床后果严重,是一个多因素导致的过程.近来,研究显示环氧合酶、肠道菌群、炎症细胞、NSAIDs的肝肠循环、胆汁及线粒体损伤均参与了NSAIDs相关性小肠损伤的发病.本文就NSAIDs相关性小肠损伤的机制及防治等进展作一综述.
- 刘晨晨樊叶张振玉
- 关键词:非甾体类抗炎药小肠损伤环氧合酶肠道菌群
- 瑞巴派特对大鼠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小肠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 目的:研究瑞巴派特对大鼠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相关性小肠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将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
- 刘晨晨
- 关键词:小肠损伤非甾体类抗炎药瑞巴派特信号通路
-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机会性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87例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中机会性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巨细胞病毒(cytomegaoviyns,CMV)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2004-03/2015-04收治的87例U C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特征、内镜表现、病理学特征以及实验室检查进行总结分析,根据患者是否合并CMV感染将其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总结分析.结果:87例UC患者中,CMV阳性12例,艰难梭状芽孢杆菌5例,口腔念珠菌感染3例,卡氏肺孢子虫感染2例.患者病程中白细胞减低、全结肠炎、近2 mo使用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抗生素是CMV的独立危险因素,CMV阳性的患者中近2 mo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PPI)的比率大于CMV阴性组,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UC患者中容易并发CMV、艰难梭状芽孢杆菌、口腔念珠菌病、卡氏肺孢子虫等机会性感染.UC病程中出现白细胞减低、全结肠炎、近2 mo使用激素、NSAIDs、抗生素是CM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 王军洁刘晨晨樊叶徐兆军张予蜀杨小兵王劲松张振玉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机会性感染巨细胞病毒抗生素
- 巨细胞病毒感染与炎症性肠病的关系被引量:5
- 2015年
-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是常见的机会性致病病毒,在免疫功能正常个体中常表现为隐性或潜伏感染,在免疫功能受损个体中常呈现显性感染.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的肠道炎症性疾病;IBD患者由于营养不良及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原因,感染HCMV的风险明显增加.IBD合并HCMV感染的患者逐渐增多,HCMV感染加重IBD病情的现象引起了临床医师的共同关注.研究表明HCMV感染可能在IBD病情发展变化中起重要作用,及时诊断IBD患者中HCMV的感染并正确治疗对患者的预后有很大改善作用.本文就巨细胞病毒感染与IBD中的关系及其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 刘晨晨张振玉
-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炎症性肠病抗病毒治疗
- 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肝性脊髓病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 2018年
- 病例:患者男,49岁,因"双下肢水肿、乏力2个月"于2017年12月19日收治入院。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下肢水肿,行走缓慢,肢体僵硬,症状逐渐加重,需拄拐行走,无肢体发麻,小便、大便均无障碍,伴乏力,无皮肤瘙痒,伴牙龈出血。就诊于当地医院,查腹部彩超示肝硬化、脾肿大,肝功能异常。
- 刘晨晨丁媛媛时彩玲李稳
- 关键词:肝硬化脊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