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俊
- 作品数:6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解放军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基于COSMIC资料分析电离层F层不规则体结构被引量:3
- 2016年
- 根据电离层不规则体的产生会导致周围电子浓度发生起伏变化的原理,利用2007年COSMIC掩星系统的TEC数据,通过平滑滤波得到TEC的扰动值ΔTEC的变化,利用其研究F层不规则体的时空变化特征.统计结果表明:扰动较大的掩星事件主要发生在磁纬±20°之间和高纬地区,春季和秋季带状分布较为明显,不同经度地区较强扰动的掩星事件的分布也有不同特征;较强ΔTEC的掩星事件主要发生在地方时午夜前和午夜后两个时段,发生的高度主要在250~400km范围内.这些结果与已知的F层不规则体的时空分布特征较为一致,说明利用TEC的扰动量来分析电离层F层不规则体结构是可行的.
- 王栖溪方涵先牛俊
- 关键词:COSMIC掩星
- 磁暴对赤道地区L波段电离层闪烁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利用赤道地区Vamimo站闪烁数据,选取两次典型大磁暴时段重点分析,对比磁暴发生前、发生时以及发生后连续几天电离层幅度闪烁强度和发生率的变化,引入瑞利-泰勒不稳定性(Rayleigh-Taylor,R-T不稳定性)线性增长率γ_0,对磁暴影响闪烁的机制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磁暴可能触发闪烁发生,也可能抑制闪烁发生,这既与观测季节有关,也与磁暴不同发展阶段的地方时有关.触发发生于闪烁少发季节磁暴主相所在的午夜至黎明时段,可能是磁层穿透电离层的东向电场所致;抑制发生于闪烁多发季节磁暴恢复相所在的午夜前时段,可能是西向电场作用的结果.磁暴发生时的电场变化可能是抑制或触发闪烁的主导因素,但仍需进一步分析研究.
- 杨升高方涵先李刚牛俊王凯
- 电离层掩星反演的变分同化方法被引量:2
- 2013年
- 电离层掩星数据反演的传统方法是Abel反演法及其改进方法,而实际电离层的非球对称给电离层电子密度反演带来误差.本文研究了在气象领域广泛应用的变分同化方法在掩星数据反演电离层电子密度廓线的可行性,利用IRI和Nequick模型模拟掩星真值场和背景场进行数值模拟反演,并与Abel反演法反演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变分同化反演方法能够有效综合模式和观测数据,使得反演结果精度较高;与Abel反演法相比,反演的电子密度廓线F2层峰值浓度误差在10%以下,而Abel反演法在20%~30%之间;而且变分同化反演法对误差扰动有较好的过滤性,因此实用性较强.
- 牛俊方涵先李宁未历航
- 电离层层析成像及数值模拟被引量:2
- 2012年
- 利用正则化反演法,对电离层层析成像技术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正则化反演法能够准确反演出电离层赤道异常的电子密度分布.对正则化反演误差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定义了代表重建结果精度的参数并研究其随信号数量的变化,结果显示造成反演误差的主要原因是信息量不足,在提供充足的数据条件下,正则化反演法能够得到很高精度的重建结果.数值模拟实验进一步证明了电离层层析技术在反演电离层电子密度分布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 牛俊方涵先
- 关键词:数值模拟
- Puerto Rico地区偶发E层临界频率特性统计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利用Puerto Rico站(18.5°N,67.2°W)1997—2013年的Es临界频率数据,对该地区Es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临界频率f_0E_s日均值具有一定的16天周期性变化特征,其可能是大气行星波引起的;f_0E_s随地方时的变化基本上呈一个波峰波谷结构,波谷位于06:00LT左右,波峰位于14:00 LT左右,同时存在午夜和日落后异常高值现象,其分别与午夜南向风场减弱和夜间电场变化有关;通过分析不同强度Es,发现潮汐风造成较低强度Es发生率的地方时分布与中等和高强度Es明显不同.这些现象的相关物理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论证.
- 王栖溪方涵先牛俊汪四成
- 基于伴随理论的Spread-F最优初值扰动提取研究及数值模拟
- 2014年
- 通过讨论Spread-F扰动初值对于研究R-T不稳定性的必要性,分析初值扰动提取在人工诱导电离层方面的重要作用,首次提出了应用伴随理论将电离层不稳定性基本方程与Spread-F观测资料相结合提取其扰动初值的方法.推导了电离层不稳定性方程的伴随模式并进行数值模拟实验,结果表明电离层不稳定性方程能够较好描述Spread-F的发展过程;伴随模式在利用不同迭代初值以及不同时刻观测资料进行反演时,均能得到较为理想的结果,表明利用伴随模式反演电离层Spread-F初始扰动是可行的.
- 范鑫方涵先牛俊翁利斌杨旭
- 关键词: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