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凌

作品数:19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交通运输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历史地理
  • 3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9篇秦汉
  • 7篇秦汉时期
  • 4篇律令
  • 4篇防务
  • 3篇汉代
  • 2篇秦代
  • 2篇西汉
  • 2篇建置
  • 2篇官制
  • 2篇法律
  • 2篇法学
  • 2篇边民
  • 1篇东汉
  • 1篇度量衡
  • 1篇刑法
  • 1篇匈奴
  • 1篇选官
  • 1篇选官制度
  • 1篇选任
  • 1篇学理

机构

  • 9篇东北师范大学
  • 9篇吉林省社会科...
  • 3篇吉林大学
  • 3篇河南省社会科...
  • 1篇赤峰学院
  • 1篇兰州大学

作者

  • 19篇于凌
  • 3篇李晓燕
  • 2篇李焕青
  • 1篇王彦辉
  • 1篇刘举

传媒

  • 4篇社会科学战线
  • 2篇中州学刊
  • 2篇赤峰学院学报...
  • 2篇东北史地
  • 1篇史学月刊
  • 1篇通化师范学院...
  • 1篇黑龙江民族丛...
  • 1篇黄河科技大学...
  • 1篇三门峡职业技...
  • 1篇地域文化研究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4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匈奴刑法新解——兼论秦汉时期匈奴法律的立法目的与特点被引量:3
2008年
在匈奴刑法中,"刃尺"是针对不足汉代一尺的短剑、铜刀、铁刀而言,所谓"拔刃尺者死"是指对以生活必备的刀剑伤人者处以极刑;"轧"是以匈奴随手可得的车辐在小腿到脚踝的部位施刑。这说明匈奴法律的立法包括对匈奴人生命的保护以及形成强烈的震慑作用,同时也反映出匈奴法律严苛的特点。
于凌李焕青刘举
关键词:匈奴刑法
秦汉“律令学”释义被引量:2
2008年
"律令学"是秦汉时期以法律文本及其解释、法律技能、法律道德以及法史知识等为传习内容的一门学问。律令学是古代"律学"的前身,是中国古代法学的组成部分。
于凌
关键词:秦汉律学法学
论秦汉时期的“明法”选任
2014年
所谓"明法"选任是秦汉时期以"明法"为标准的官吏选举、任用制度。从性质上可以分为两类:其一,以"明法"为科目的选任制度;其二,以"明法"为标准的非"明法科"选任制度。在"明法"选任演进的历程中,"明法"标准由官吏必备的素质调整为文吏的基本技能,法律人才的政治定位与社会期许随之变化。尽管如此,"明法"选任将法律人才的培养与举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促成了法律人才的流动,有效地确保了行政机构的运行与统治秩序的稳定。
于凌李晓燕
关键词:法律人才
试析秦汉时期的“明习律令者”
2011年
秦汉时期,"明习律令者"是官方对通晓法律之人的特定称谓。"明习律令者"的家世包括皇室、宦官与外戚、官吏及其子弟、布衣,资历不仅限于法官法吏,他们在秦汉历史舞台上担当改革家、"法学家"、文吏、思想家等角色。"明习律令者"的家世、资历与政治形象反映了这一时期法律传习的特点,即通过国家在政策上的积极引导,形成了广泛的传习群体和相对完善的仕宦途径,有利于国家更好地处理繁复的行政事务。
于凌
关键词:秦汉
浅议东北古代农耕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历程被引量:2
2018年
东北古代农耕文化介于早期原始农耕文化与近代农耕文化之间,属于传统农耕文化的范畴。这一文化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即青铜时代、战国燕秦汉至北朝时期、唐代渤海国时期、辽金时期、元明清至1840年。其中,第一阶段为原始农耕文化向古代农耕文化的转变,其余四个阶段出现了古代农耕文化的繁荣发展与低潮。这一形成与发展的历程,主要受到环境因素、人口因素、稳定因素、决策因素的制约,在农耕、游牧、渔猎三种文明间的冲突与碰撞中,表现出生机与活力。
于凌
关键词:农耕文化
张家山汉简律令所见葬俗制度及其在汉魏时期的演进被引量:2
2010年
张家山汉简律令分别规范了葬期、赏赐敛衣与棺椁诸项葬俗制度。其中在"归宁"律法与《置后律》的双重约束下,葬期与继承制度相互制约,反映了汉初重视葬制从速的同时,适当关照了"致忧之义"。在《赐律》中,敛衣与棺椁的赏赐具有明显的等级区别,这是汉初身份等级制在葬制中的集中体现。汉魏时期,葬期的法律规范与葬具等级制的形成及其演进,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汉魏时期薄葬与厚葬的并存。与此同时,葬制与礼俗的调整与革新也构成了葬制相关律令存续或废止的重要因素。
于凌
关键词:张家山汉简律令棺椁
论辽宁省沿海港口资源整合
把大连建成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不仅是大连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辽宁和东北振兴发展的需要。辽宁省是东北地区的港口主要集中地,具有丰富的港口资源,且初步形成了以大连和营口为主枢纽港,丹东和锦州为地区重要港口,其它中小港口...
于凌
关键词:沿海港口资源整合差异化发展政府职能核心竞争力
文献传递
试析西汉初年东北边民的防务管理
2019年
西汉初年,东北边郡主要指辽东、辽西二郡,'东北边民'即为二郡统辖的'编户齐民'。汉初统治者在解决王国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加强了对东北边郡的控制,从而推动东北边民转变为'汉人'。这一时期,西汉王朝重建了东北边郡的防务管理体系,推行戍边制度,对东北边民采取相当严密的防务管理,边郡防务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
于凌
关键词:边民防务
汉代洛阳古城防务问题探微
2020年
从西周洛邑营建到西汉末年,洛阳的防务布局由东都洛邑防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到东周君治下重要都邑,再到秦三川郡防务体系的中枢以及内史京畿之地的东部战略屏障的组成部分,进而发展成为西汉时期河南郡防务体系的中枢以及拱卫京畿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汉时期,定都洛阳,宫城、城门守备严谨,五营可供皇帝调遣,又有“八关”可戍守,防务体系日渐完备。洛阳古城也由西周初建而逐步向北、向南扩建,既借助山川天然屏障,又修建城墙防护。
李晓燕李晓燕
关键词:西汉东汉
浅论秦代辽东郡的防务建置及其作用
2013年
辽东郡是秦代的边防重镇。秦国统治者在军事攻取辽东郡的进程中,恢复并重建了防务建置。统一后,以郡县制为核心,构建了一套戍卫并举的防务体系,在北边和东北区域防务中作用显著。秦末辽东郡的防务建置在反秦战争中迅速崩溃,也反映出秦王朝统治基础薄弱的问题。
于凌
关键词:防务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