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祥伟
- 作品数:19 被引量:30H指数:3
- 供职机构:山东协和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山东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 协同创新: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
- 2014年
- 文章从协同学视角对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进行研究,分析当前教师专业发展的背景和内涵,提出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策略,以期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为学生的良性发展与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 韩祥伟
- 关键词:协同创新教师专业发展
- 论中国古代诗歌中的贪吏形象被引量:1
- 2014年
- 论文从搜刮扰民、贪婪嗜利、生活奢糜、疏于自律、不知廉耻等诸方面论述中国古代诗歌中的贪吏形象。揭示出古代廉洁诗歌抨击贪婪与愚蠢以弘扬清正廉洁风气的社会价值与精神,对于当代社会的廉洁廉政建设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 彭克清韩祥伟
- 关键词:古代诗词
- 高职思政课“双主体——交往式”教学模式研究
- 2018年
- 由于传统思政课教学模式实效性不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专业素质整体不高,思想政治素质有待提高;当前顺应高职“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和实际,具有高职特色的思政课教学模式研究少。高职思政课“双主体——交往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其在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学中,基于师生协同发展理念,师生双方以共同的文本为中介,以对话为线索,以创造为主要活动方式,是教学活动结构、程序与策略的典型范式。高职思政课“双主体——交往式”教学不仅能实现师生职业能力协同发展,还能实现师生思想道德素养协同发展。
- 韩祥伟
- 关键词:高职思政课
- 新媒体背景下不同年级高职生思想政治状况差异性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新媒体时代,低成本、低品质、低价值的内容追求,使信息传播近乎狂热,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严重冲击。经过认真研究,以不同年级为切入点,分别从学生使用新媒体的基本情况和新媒体对学生的政治态度、对党和国家政策的了解情况、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满意度、品德修养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剖析,探讨了不同年级学生思政状况差异的表现,论证了产生差异的原因,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
- 吴伟伟韩祥伟
- 关键词:新媒体
- 高校思政课“乐学”课堂构建与实践研究被引量:3
- 2020年
- 传统思政课“强教”模式弊端、高校思政课功能定位及新时代思政课的教学要求是高校思政课“乐学”课堂的构建背景。思政课教学应该是“乐学乐教”的温暖教学情态,目的是在“乐学乐教”中实现师生协同发展。思政课“乐学课堂”的构建策略包括教师“乐教”策略、学生“乐学”策略、教学评价策略。高校思政课“乐学”课堂构建与实践研究的意义在于改变学生学习观,激发“乐学”意识,实现“学之乐”;改变教师教学观,增强“教学吸引力和教学影响力”,体味“教之乐”;实现师生协同发展。
- 韩祥伟
- 关键词:思政课乐学课堂
- 师生协同发展: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本真追求——基于主体间性之视角被引量:6
- 2015年
- 根据主体间性理论,思政课教学应该是教师和学生通过语言沟通交流所形成的精神沟通、道德同情、主体间相互"理解"和"共识"的课堂教学过程。师生协同发展是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本真追求。高校思政课教学师生协同发展的实现需要开放教学空间,营造师生协同发展的主体场域;重构教学内容,打造师生思想共鸣、协同发展的现实媒介。
- 韩祥伟
- 关键词:主体间性高校思政课
- 基于协同创新理论探究教师群体专业发展被引量:5
- 2015年
- 教师群体专业发展中协同创新的作用主要为专业知识集合功能、专业智慧生成功能、专业发展动力功能。合作性的专业活动过程、风格化的专业发展目标是教师群体专业发展中协同创新的呈现特点。组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体系,是教师群体专业发展协同创新的有效策略。
- 韩祥伟吴伟伟
- 关键词:协同创新教师专业发展
- 大学生公共意识失范现象的原因分析
- 2017年
- 通过从大学生公共意识失范现象的外因——缺乏"利私益公"社会机制、价值认同缺失、教育影响力欠缺;大学生公共意识失范现象的内因——青少年身心发展阶段特殊性两个方面展开分析,以期找到切实可行的大学生公共意识培育对策。
- 韩祥伟
- 关键词:大学生公共意识失范
- 情境学习理论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借鉴和启示被引量:2
- 2012年
- 情境学习(situated learning)理论是当代西方学习理论领域又一研究热点,通过对情境学习理论和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研究和比较,可以发现两者在诸多方面存在共性。情境学习理论的研究可以为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提供诸多有益的借鉴。
- 韩祥伟吴伟伟
- 关键词:情境学习研究性学习课程
- 当代90后大学生公共意识现状调查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大学生公共意识是指大学生对公共生活领域内(大学校园)共识性社会规范的主观认同与客观遵守,其实质是追求个体利益和共同体利益相统一的社会意识。通过调查发现90后大学生公共意识总体情况是好的,但依然存在公共主体意识相对弱化、公共价值观念相对模糊、公共规范意识相对淡漠、公共自觉行为意识部分丧失问题。
- 韩祥伟
- 关键词:大学生公共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