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静
- 作品数:2 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潍坊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正常人视交叉前间隙的MRI形态特征
- 2015年
- 目的从活体影像解剖学角度观察视交叉前间隙的形态特征,获取其相关参数,为神经外科鞍区手术提供影像学依据,并为神经解剖学提供基础研究。材料与方法对165例志愿者,男87例,女78例;年龄18-80岁,平均年龄44.6岁;按年龄分青年组(18-40岁)60名,中年组(41-60岁)60名,老年组(61-80岁)45名,行视交叉区T1WI MP-RAGE序列、T2WI TSE序列扫描。采用MPR技术在正中矢状面平行于视神经重建轴面MR图像,测量视神经颅内段长度及视交叉前角角度,计算前间隙面积,比较男女之间、年龄组之间及视神经颅内段左右之间各参数的差异性。结果本研究中视神经颅内段长度为(18.3±3.3)mm;左侧为(18.2±3.1)mm,右侧为(17.3±3.3)mm;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视神经颅内段分别为(17.6±3.1)mm、(18.3±3.0)mm、(17.3±3.2)mm。165名志愿者中,163名视交叉前间隙大致呈三角形,2名近似梯形,其面积为(44.7±7.7)mm^2;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前间隙面积分别为(47.1±6.5)mm^2、(45.6±6.9)mm^2、(43.7±7.0)mm^2。视交叉前角为(72.7±7.4)°;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视视交叉前角分别为(69.5±7.9)°、(72.5±7.8)°、(72.3±8.0)°。所有测量参数男女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视神经颅内段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交叉前间隙面积、视交叉前角年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视神经颅内段左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及后处理技术能清晰显示视交叉前间隙的形态特征,准确测量其相关参数,建立正常人群的标准参考值,为临床诊断及手术提供基本影像学依据。
- 赵霞孟凡莲王现亮李达朱融于秀荣赵文静
- 关键词:视交叉视神经磁共振成像
- MRI评价正常人视交叉及其前间隙的解剖结构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通过MRI研究活体视交叉及其前间隙的立体形态,并测量相关参数。方法对160名健康志愿者行视交叉区T1W MP-RAGE、T2W TSE序列扫描;采用MPR技术测量视神经颅内段、视交叉各径线长度、各角度、视神经与垂体柄夹角。比较男女、视神经颅内段左右侧之间及各年龄段间的差异。结果视神经颅内段长度左侧为(18.23±3.12)mm,右侧为(17.27±3.31)mm(t=0.27,P>0.05);视交叉前间隙大致呈三角形,面积为(44.04±7.73)mm2;视交叉轴位前后径为(8.81±1.14)mm,横径为(13.78±1.22)mm,厚度为(3.73±0.41)mm,前、后角度数分别为(70.72±7.38)°、(76.74±8.49)°,左、右侧角度数分别为(123.03±9.42)°、(124.18±10.31)°;视交叉与垂体柄的夹角为(46.54±10.29)°。男女间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年龄段左右视神经颅内段、视交叉前后径、横径及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视交叉各角、视交叉与垂体柄夹角、视交叉前间隙面积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MR成像及其后处理技术可清晰显示视交叉及其前间隙的立体形态,建立正常人群相关参数的标准参考值,可为临床诊断及手术提供基本影像学依据。
- 赵霞王现亮孟凡莲李达朱融于秀荣赵文静
- 关键词:视交叉视神经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