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志伟

作品数:14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科研课题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会议论文
  • 6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缺血
  • 11篇脑缺血
  • 8篇短暂全脑缺血
  • 8篇全脑
  • 8篇全脑缺血
  • 8篇成年
  • 8篇成年大鼠
  • 5篇低氧
  • 5篇低氧预处理
  • 3篇神经保护
  • 3篇坏死
  • 2篇凋亡
  • 2篇上调
  • 2篇神经元
  • 2篇神经元坏死
  • 2篇子机
  • 2篇自噬
  • 2篇后海
  • 2篇分子
  • 2篇分子机制

机构

  • 14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肇庆医学高等...
  • 1篇肇庆医学高等...
  • 1篇江苏省第二中...

作者

  • 14篇卢志伟
  • 10篇徐恩
  • 7篇朱新永
  • 4篇孙卫文
  • 4篇刘柳
  • 4篇周华荣
  • 3篇刘丹丹
  • 3篇陈思远
  • 2篇范敏珍
  • 2篇温海霞
  • 1篇施海姗
  • 1篇胡姣月
  • 1篇李传游
  • 1篇朱婷娜
  • 1篇郑东
  • 1篇侯乐
  • 1篇莫健超
  • 1篇陈俊浩
  • 1篇侯清华
  • 1篇丁彩霞

传媒

  • 3篇国际脑血管病...
  • 1篇临床精神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1
  • 1篇2019
  • 8篇2015
  • 2篇2014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低氧后处理通过上调Ngb和Atp1b1对成年大鼠短暂全脑缺血保护作用的研究
目的讨低氧后处理是否通过调节Ngb和Atp1b1,对短暂全脑缺血(tGCI)的成年大鼠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选成年雄性Wistar大鼠,依据Pulsinelli经典四血管闭塞法制作全脑缺血模型。在大鼠短暂全脑缺血10mi...
刘柳詹丽璇周华荣刘丹丹卢志伟徐恩
文献传递
低氧预处理通过抑制CaMKⅡ-RIP1/RIP3-Drp1通路减少成年大鼠短暂全脑缺血后海马神经元坏死性凋亡
目的:坏死性凋亡(Necroptosis)是一种依赖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1,RIP1)和RIP3的细胞死亡方式。有报道称钙离子/钙调素依赖蛋白激酶Ⅱ(Ca2+/c...
卢志伟朱新永詹丽璇孙卫文徐恩
坏死性凋亡与脑缺血被引量:2
2015年
坏死性凋亡是新近发现的一种细胞死亡方式,与感染、肿瘤、心脏疾病、神经变性疾病以及脑血管病等多种疾病相关。坏死性凋亡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和发展。因此,深入研究脑缺血时坏死性凋亡的诱导、调节和阻断机制,不仅有利于加深对脑细胞死亡方式的理解,也有利于针对脑缺血治疗的新靶点研发新的药物。
朱新永卢志伟徐恩
关键词:细胞凋亡坏死细胞死亡脑缺血
Rab7促进自噬成熟在成年大鼠低氧预处理对短暂全脑缺血神经保护中的分子机制研究
目的本研究在已经建立的成年大鼠低氧预处理短暂全脑缺血(Transient global cerebral ischemia,tGCI)的模型基础上,探讨低氧预处理调控Rab7的活性,促进大鼠短暂全脑缺血后海马CA1区自噬...
詹丽璇陈思远朱新永卢志伟孙卫文温海霞徐恩
文献传递
低氧预处理通过减少成年大鼠短暂全脑缺血后海马神经元坏死性凋亡及凋亡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目的坏死性凋亡是一种非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8依赖,并被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RIP1)和RIP3调节的细胞死亡方式。既往的研究发现CaMKⅡ及Drp1可能参与了坏死性凋亡的调节。本研究旨在明确大鼠短...
卢志伟朱新永詹丽璇徐恩
文献传递
血清脂联素水平与缺血性卒中后认知损害的相关性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水平与缺血性卒中后认识损害(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PSCI)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东莞市常平医院及江苏省第二中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脂联素浓度。卒中发病后1个月采用蒙特利尔认知功能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进行认知功能评估,MoCA总分<22分定义为PSCI。采用单变量分析比较组间基线资料差异,同时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血清脂联素水平和PSCI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257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年龄(66.5±9.9)岁,男性139例(54.1%),91例(35.4%)出现PSCI。PSCI组年龄[(68.2±8.1)岁对(65.6±10.8)岁;t=2.007,P=0.046]、高半胱氨酸[(16.0±6.2)μmol/L对(14.5±4.5)μmol/L;t=2.208,P=0.028]及高敏C反应蛋白[7.0(3.3~9.9)mg/L对4.7(2.2~9.6)mg/L;Z=2.346,P=0.019]以及高血压(64.8%对50.6%;χ2=4.824,P=0.028)、糖尿病(33.0%对21.1%;χ2=4.392,P=0.036)、脑白质疏松(47.2%对32.5%;χ2=5.422,P=0.020)和弥散加权成像-阿尔伯塔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0~7分(59.3%对41.4%;χ2=6.942,P=0.008)患者的构成比均显著高于非PSCI组,而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非PSCI组[5.4(3.5~8.4)mg/L对7.0(5.3~9.3)mg/L;Z=3.624,P=0.0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血清脂联素水平较低是PSCI的独立危险因素(第1四分位数组对第4四分位数组:优势比2.152,95%可信区间1.119~5.039;P=0.047)。结论低血清脂联素水平可能是缺血性卒中患者PSCI的独立危险因素。
侯乐陈钊李传游郑东施海姗邹聪章慧卢志伟丁彩霞
关键词:卒中脑缺血脂联素生物标志物
耳甲部电针对晚发型抑郁症增效治疗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的神经机制分析
2024年
目的观察耳甲部电针对晚发型抑郁症的疗效,并运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分析其可能的神经机制。方法选择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于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治疗的晚发型抑郁症患者64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2例。两组均常规服用抗抑郁药,观察组采用耳甲部电针治疗;对照组患者将治疗仪耳夹夹持在耳甲处,但不进行电流刺激。两组患者每次治疗30 min,每日2次,每周治疗5 d,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疗效和治疗前后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DRS-17)、患者健康问卷躯体症状量表(PHQ-15)、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量表(RBAN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的评分。治疗8周后行MRI扫描,采集静息态fMRI数据,计算差异脑区治疗前后各向异性(FA)值的变化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有所提高(90.63%vs 71.8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92,P=0.055)。治疗后,两组患者HDRS-17评分和PHQ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RBANS量表延迟记忆、注意、言语、视觉广度和即刻记忆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PSQI量表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双侧额叶、丘脑、海马和杏仁核FA值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以上各指标的改善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晚发型抑郁症,在常规抗抑郁药治疗基础上联合耳甲部电针,有望提高治疗的疗效,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节患者神经机制有关。
范敏珍卢志伟陈俊浩
关键词: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神经机制
利培酮与奥氮平对不同ApoE基因亚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探讨利培酮和奥氮平与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ApoE)基因多态性在精神分裂症共患高脂血症发生发展中的相互作用。方法:纳入研究对象375例,采集一般资料、血脂谱及ApoE基因多态性等临床数据,基于“药物-性别-ApoE亚型”分组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奥氮平单药治疗者主要显现ApoE4亚型降低高密度脂蛋白(HDL)的效应,而利培酮单药治疗者主要显现ApoE2亚型降低血中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和升高HDL水平的效应,男性更加明显。结论:对于接受对脂代谢影响较小的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SGAs)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更需要进行ApoE亚型检测以指导调脂治疗;对于接受对脂代谢影响较大的SGAs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ApoE亚型可能不是其共患高脂血症的保护因素,更需要定期监测血脂水平。
萧鲲张翠玲黄丽红卢志伟范敏珍
关键词:利培酮奥氮平APOE基因多态性血脂
Rab7促进自噬成熟在成年大鼠低氧预处理对短暂全脑缺血神经保护中的分子机制研究
目的:本研究在已经建立的成年大鼠低氧预处理短暂全脑缺血(Transient global cerebral ischemia,tGCI)的模型基础上,探讨低氧预处理调控Rab7的活性,促进大鼠短暂全脑缺血后海马CA1区自...
詹丽璇陈思远朱新永卢志伟孙卫文温海霞徐恩
MRI对脑萎缩认知正常患者发生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预测价值
2021年
目的探究磁共振成像(MRI)对脑萎缩认知正常(NL)患者发生阿尔茨海默病(AD)的风险预测价值。方法 50例NL患者,所有患者均开展纵向脑MRI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将25例脑萎缩NL患者设为观察组,余25例NL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AD发病率及感兴趣区域(ROI)厚度。结果观察组AD发病率为4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左面内嗅皮层(EC)、眶额皮质(OFC)、后扣带回皮层(PCC)的ROI厚度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萎缩NL患者患AD的风险远高于NL患者,并且尤其是右大脑半球发生风险的几率很高,具有显著的OFC、EC和PCC指标。
彭小江卢志伟莫健超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脑萎缩阿尔茨海默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