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误诊为多形红斑型药疹的大疱性类天疱疮一例被引量:1
- 2011年
- 1病例报告
患者女,55岁。主因全身泛发型红斑、丘疹、水疱1周,加重3d,于2010年7月10日入院。患者在入院前1周因发热和腹泻曾于外院接受赖氨匹林肌内注射、诺氟沙星和蒙脱石散剂口服治疗。
- 王梅柯吴坚车雅敏李燕刘全忠
- 关键词:药疹误诊
- 阿奇霉素对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临床株的单独和联合药物敏感性检测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 检测本地区近年来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临床分离株对阿奇霉素的药物敏感性,筛查耐药株,以及体外阿奇霉素与莫西沙星、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和利福平的相互作用情况.方法 将经McCoy细胞培养法检测出的41例沙眼衣原体临床株,传代培养至感染率达90%以上,收集标本进行阿奇霉素、莫西沙星、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和利福平5种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采用棋盘稀释法测定阿奇霉素与莫西沙星、阿奇霉素与多西环素、阿奇霉素与米诺环素、阿奇霉素与利福平4组抗菌药物联合后的体外相互作用情况.结果 阿奇霉素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为0.063~0.5μg/ml.阿奇霉素与莫西沙星、多西环素和利福平体外联合时对分别对51.22%、53.66%和58.54%的菌株为协同或相加作用,统计结果显示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阿奇霉素与米诺环素联合时对90.24%的菌株为拮抗作用.结论 在体外,阿奇霉素与莫西沙星、多西环素或利福平联用,能够提高各自的抗菌活性,可能对治疗沙眼衣原体反复感染或持续感染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用一种抗菌药物 相反,阿奇霉素与米诺环素联合应用时,它们之间的拮抗作用将极大地降低各自的抗菌活性.联合药敏试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单独药敏实验的一些不足.
- 王梅江勇邵丽丽刘原君侯淑萍刘全忠
- 关键词:沙眼衣原体阿奇霉素最低抑菌浓度药物相互作用
- 聚乙二醇促进沙眼衣原体生长最适浓度的探讨及对药物敏感性的影响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PEG)促进沙眼衣原体D—UW-5/Cx型、E—UW-5/Cx型标准株生长的最适浓度及对4种常用抗菌药物体外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在沙眼衣原体D、E型菌株接种于致密单层的McCoy细胞时,加入含有不同浓度PEG的离心液,离心后在孵箱中静置2h后换成衣原体感染液,48h后固定,碘染计数包涵体数量。将沙眼衣原体接种于McCoy细胞,接种过程中用0.7%(7g/L)PEG处理菌株,McCoy细胞感染率达90%以上确定沙眼衣原体接种量后进行药敏实验。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体外4种抗菌药物对沙眼衣原体的作用。将取自31例衣原体细胞培养阳性且基因分型为D、E型的临床标本加入或者不加入0.7%PEG,接种于致密单层的McCoy细胞后计数第1代全孔包涵体数量。结果0.7%PEG能使沙眼衣原体E型包涵体数量提高3.44倍,D型包涵体数量提高3.56倍。在体外,PEG处理过的沙眼衣原体D、E型标准株对阿奇霉素、莫西沙星、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的最低抑菌浓度与未经PEG处理的沙眼衣原体标准株药敏结果一致。0.7%PEG可以显著增加沙眼衣原体D、E型临床标本传代产生的包涵体数量。结论0.7%PEG可以显著促进沙眼衣原体D型、E型的生长,但对药敏结果无明显影响。
- 尤聪王梅邵丽丽刘原君姚卫锋江勇刘全忠
- 关键词:聚乙烯二醇类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 E型沙眼衣原体临床株热休克蛋白60含量变化及传代衣原体培养与疗效的关系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E型标准株和细胞培养成功的沙眼衣原体E型临床株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其热休克蛋白60(HSP60)含量的改变。方法经McCoy细胞培养法检测出的40例E型沙眼衣原体临床株,分为首次传代出现和未出现包涵体两组,通过RT—PCR方法检测l~4次传代的HSP60含量,F检验其与对应患者疗效的关系。结果经细胞培养成功的E型沙眼衣原体临床株传代未出现包涵体时其HSP60含量较出现包涵体时高(P〈0.05)。18例首次传代出现包涵体的标本1~4次传代HSP60/16SrRNA分别为0.38±0.06、0.39±0.03、0.38±0.04、0.39±0.03;12例2次传代出现包涵体的标本1~4次传代HSP60/16SrRNA分别为1.18±0.10、0.28±0.06、0.30±0.03、0,29±0.05;10例3次传代出现包涵体的标本1。4次传代HSP60/16SrRNA分别为1.20±0.04、1.20±0.04、0.28±0.04、0.28±0.05。患者疗效对1次传代是否出现包涵体有影响,20例治疗失败患者16例1次传代未出现包涵体,1个疗程治疗后转阴患者20例中14例在1次传代出现包涵体。结论80%治疗失败患者1次传代未见包涵体,临床株传代培养未出现包涵体时沙眼衣原体可能处于持续感染状态,其CHSP60合成增加,临床采集的衣原体标本至少应进行3次盲传以避免漏检。
- 尤聪刘原君姚卫锋王梅江勇邵丽丽刘全忠
- 关键词:热休克蛋白60细胞培养法E型疗效HSP60
- 增加传代次数对沙眼衣原体细胞培养阳性率的影响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索改进细胞培养对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临床株检测的敏感性。方法培养McCoy细胞至孔板中,置于37℃,5%CO2温箱中孵育,18~24h后生长至致密单层后,接种沙眼衣原体标准株和临床株,培养48~72h后,用卢戈氏碘液染色鉴定培养结果,凡是培养阴性的标本继续传代培养至五代。为评估多次传代后培养法的敏感性,选用沙眼衣原体内源性质粒基因片段为引物,PCR扩增检测沙眼衣原体。结果 428例样本经5次传代培养,共检测出149例沙眼衣原体阳性标本,阳性率为34.81%。以细胞培养共检出的149例阳性标本为基准:初次培养(原代)阳性仅24株,漏检率为83.89%;按常规的沙眼衣原体细胞培养判定标准盲传1次后(二代),阳性株虽增加至91株,漏检率仍有38.93%。传代2次后(三代),阳性株增加至145株,漏检率降至2.68%。PCR扩增检测除了35例培养法检测阴性而PCR法检测为阳性的标本外,余与细胞培养法完全一致。以PCR为参比,多次传代后的细胞培养敏感性达80.98%。结论增加传代次数培养可以提高细胞培养法的敏感性。
- 邵丽丽江勇杨丽娜杨晓静刘原君王梅尤聪刘全忠
- 关键词:沙眼衣原体细胞培养传代
- 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合并皮肤鳞状细胞癌一例被引量:1
- 2011年
- 患者男,53岁,冠状沟增生物2年,腹股沟包块红肿、疼痛、破溃2月余。体检:双侧腹股沟淋巴结红肿约2cmX1.5em,质硬,触痛,右侧腹股沟肿大淋巴结中心波动,其上见多处破溃及黄白色脓性分泌物流出,如喷水壶状。多个肿大或破溃淋巴结被腹股沟韧带分隔,形成明显的沟槽征。冠状沟两侧可见1cmX2em不规则疣状增生,质硬,表面角化。龟头系带处红肿,有波动,并有破溃伴黄白色脓液渗出,右侧阴囊肿胀。龟头系带处分泌物及左右侧腹股沟穿刺液多次真菌培养阴性,细菌培养阴性,抗酸染色阴性,沙眼衣原体培养初次为阴性,衣原体内源性质粒PCR检测阳性,ompl-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型为L3型。Western印迹示血清沙眼衣原体主要外膜蛋白(MOMP)抗体阳性,多形外膜蛋白H(PmpH)抗体〉1:800,衣原体多代培养阳性。右腹股沟疣状增生处活检示皮肤高分化鳞状细胞癌。诊断: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合并皮肤鳞状细胞癌。
- 刘全忠李燕杨秋艳王梅姚卫锋赵利媛刘勇张素英傅志宜
- 关键词:淋巴肉芽肿鳞状细胞衣原体沙眼
- 衣原体噬菌体ΦCPG1衣壳蛋白Vp1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临床应用初探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 获得衣原体噬菌体φCPG1的Vp1蛋白,制备抗Vp1的单克隆抗体并检测临床分离的沙眼衣原体标本中是否存在噬菌体.方法 原核表达并纯化衣原体噬菌体φCPG1的衣壳蛋白Vp1,通过杂交瘤技术获得单克隆抗体杂交瘤分泌株,利用ELISA、Western印迹等方法对单克隆抗体进行鉴定,采用动物体内诱生腹水的方法大量制备单克隆抗体并通过G蛋白亲和层析法纯化.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临床沙眼衣原体噬菌体.结果 获得纯化的Vp1蛋白和3株稳定分泌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杂交瘤细胞染色体分析发现染色体数目平均为96,结构上多数为端着丝点染色体,少数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3株细胞分泌的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球蛋白类别均为IgG1.纯化后单克隆抗体效价可达1:102400.利用得到的单克隆抗体检测20份临床标本,结果未发现衣原体噬菌体.结论 成功获得重组的衣原体噬菌体φCPG1Vp1蛋白及抗Vp1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法检测临床沙眼衣原体株中噬菌体未发现阳性标本.
- 侯淑萍刘原君马璟玥盛彩虹邵丽丽王梅王惠平刘全忠
- 关键词:抗体单克隆衣原体沙眼
- E型沙眼衣原体主要外膜蛋白多克隆抗体的制备、鉴定和初步应用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表达E型沙眼衣原体主要外膜蛋白(MOMP)并制备其兔源多克隆抗体。方法诱导表达实验室构建的MOMP/pGEX6p-1重组质粒,通过胶回收进行目的蛋白的纯化。MOMP免疫新西兰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ELISA法测定抗体效价,Western印迹、细胞免疫荧光方法鉴定抗体的特异性。结果在大肠埃希菌中成功表达融合蛋白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MOMP。ELISA法检测抗体的效价达到1:12800,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抗体可与原核表达的MOMP特异性结合,细胞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抗体可与体外培养的沙眼衣原体特异性结合。结论成功表达了E型沙眼衣原体的MOMP,并制备了高效价、高特异性的抗MOMP抗体,为沙眼衣原体的检测和临床研究提供依据。
- 刘原君盛彩虹刘勇王梅杨秋艳刘全忠
- 关键词:沙眼细菌外膜蛋白质类细菌谷胱甘肽转移酶荧光免疫测定
- 莫西沙星与其他抗沙眼衣原体药物在体外的相互作用观察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检测天津地区近年来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临床分离株对喹诺酮类药物莫西沙星的药物敏感性,筛查耐药株,以及体外莫西沙星与阿奇霉素、莫西沙星与米诺环素的相互作用情况。方法:将经McCoy细胞培养法检测出的41例沙眼衣原体临床株,传代培养至感染率达90%以上,通过微量稀释法进行莫西沙星、阿奇霉素和米诺环素3种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以及棋盘稀释法测定莫西沙星与阿奇霉素、莫西沙星与米诺环素两组抗菌药物联合后的体外相互作用情况。结果:在体外,莫西沙星最低抑菌浓度(MIC)为0.03~0.24 mg/L。莫西沙星与阿奇霉素体外联合时对51.22%的临床株为协同和相加作用:莫西沙星与米诺环素联合时对85.37%的临床株为拮抗作用。结论:在体外,莫西沙星与阿奇霉素联用,其抗菌活性均明显提高,因此为反复或持续的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的联合治疗奠定一定的实验基础,提示联合用药的疗效可能优于单用一种抗菌药物,同时可以降低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发生;相反,莫西沙星与米诺环素联合应用时,它们之间的拮抗作用将极大地降低各自的抗菌活性。联合药敏试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单独药敏试验的一些不足。
- 王梅江勇邵丽丽刘原君侯淑萍刘全忠
- 关键词:沙眼衣原体喹诺酮类药敏实验药物相互作用
- 五种常用抗菌药物对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的单独和联合药敏作用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 探讨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D-UW-5/Cx型、E-UW-5/Cx型、G-UW-5/Cx型标准株对阿奇霉素、米诺环素、莫西沙星、多西环素和利福平5种常用抗菌药物体外单独和联合药物敏感性.方法 将沙眼衣原体D、E、G型菌株振荡、离心后接种于细胞培养板的McCoy细胞,使McCoy细胞感染率达90%以上后进行药敏试验.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5种抗菌药物体外对沙眼衣原体的单独作用,进而通过棋盘稀释法测定6组抗菌药物联合后的体外相互作用情况.结果 在体外,阿奇霉素、莫西沙星、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利福平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0.25、0.06、0.063~0.25、0.032~0.064、0.008 mg/L.阿奇霉素与莫西沙星、多西环素或利福平联合时,其部分抑菌浓度指数均为0.75,对沙眼衣原体有相加作用.而米诺环素与阿奇霉素、莫西沙星或利福平联合时,其部分抑菌浓度指数分别为2.5、2.83、4,相互之间有拮抗作用.结论 在体外,阿奇霉素与莫西沙星、多西环素或利福平联用,抗菌活性显著提高.而米诺环素与莫西沙星、多西环素或利福平联合应用时,它们之间的拮抗作用将降低各自的抗菌活性.
- 王梅江勇邵丽丽刘原君侯淑萍刘全忠
- 关键词:微生物敏感性试验药物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