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郝菲菲

作品数:11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哲学
  • 3篇唯物
  • 3篇唯物史观
  • 3篇卢梭
  • 2篇政治哲学
  • 2篇公意
  • 1篇大众
  • 1篇大众文化
  • 1篇邓小平
  • 1篇邓小平理论
  • 1篇隐性主题
  • 1篇永恒
  • 1篇札记
  • 1篇哲学流派
  • 1篇政治经济
  • 1篇政治经济学
  • 1篇知识论
  • 1篇人民
  • 1篇人民主权
  • 1篇社会主义

机构

  • 11篇黑龙江大学
  • 2篇吉林省社会科...
  • 1篇中共黑龙江省...

作者

  • 11篇郝菲菲
  • 1篇姜海波
  • 1篇桑蕾

传媒

  • 4篇世纪桥
  • 2篇大庆社会科学
  • 1篇国外理论动态
  • 1篇学术交流
  • 1篇知与行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9
  • 3篇2016
  • 4篇201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从“永恒”和“不朽”谈起
2019年
“理论”和“实践”的原初语义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从古希腊、近代到当代,二者的概念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蜕变过程,导致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也处在变动之中。本文简要梳理“理论”和“实践”的变化脉络,最后阐述理论和实践关系的演变过程,意图从学理上弄清二者的关系。
郝菲菲郝菲菲
关键词:知识论
卢梭政治哲学的几个关键词
2022年
卢梭从“自然状态”出发,论述了自然人的自由与平等状态,而人的自我完善的特性和“私有财产”的出现打破了这种状态,形成了不平等的社会,建立了不合理的政治制度。卢梭强烈批判专制制度和不平等的现状,提出解决不平等问题的政治方案,他主张通过“公意”,达成“社会契约”,制定法律,建立“人民主权”的政治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人们可以像以前一样平等和自由。解读卢梭政治哲学的几个关键词,从而建立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可以阐明卢梭的政治哲学体系。卢梭的政治哲学思想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难免存在着问题和困境,但是他的观点很有创建且论证中肯,在西方政治哲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当代政治哲学影响深远。
郝菲菲
关键词:私有财产契约公意人民主权
马克思和卢梭的思想关系研究
随着施特劳斯为代表的古典政治哲学和罗尔斯为代表的现代西方政治哲学的兴起,国内随即产生了关于马克思哲学思想实质的激烈争论。马克思和卢梭的思想关系重新被推向前沿,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体系化建构过程当中那些根本性的理论特征和关键...
郝菲菲
关键词:卢梭公意唯物史观政治哲学
《克罗茨纳赫笔记》的文献学考察被引量:2
2016年
1843年夏秋之际,马克思在克罗茨纳赫阅读了大量的有关历史和政治的著作和文章,并做了摘录,形成五本《克罗茨纳赫笔记》。随着MEGA1、MEGA2的出版,这本笔记才被世人周知。《克罗茨纳赫笔记》是马克思早期思想形成的思想宝库,对马克思思想的转折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对《克罗茨纳赫笔记》进行文献学考察是十分必要的,只有了解了笔记所研究的基本问题、内容和特点,才能把握马克思摘抄笔记的用意,有助于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解读。《克罗茨纳赫笔记》作为马克思思想转变的重要媒介,促使马克思从经济上思考历史发展的根源,启迪了马克思的从物的关系出发思考世界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批判地继承了人民主权说、自由平等观等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政治理论。《克罗茨纳赫笔记》在经济、哲学、政治方面形成的合力影响着马克思的思想进程,促使了马克思从宗教批评转向政治批判,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是马克思后期思想中的唯物史观形成的必要条件。
郝菲菲
关键词:文献学
青年马克思对人的认识的转变——从抽象的人到具体的人
2015年
马克思非常重视对人的研究,追求人类解放是马克思一生不变的主题。马克思青年时期从《博士论文》时期的自由意识哲学中抽象的人到《德法年鉴》和《手稿》中的人本主义的人,发展到《形态》里的唯物史观中现实的人,马克思对人的认识的转变体现了其哲学的演变历程。
郝菲菲桑蕾
关键词:唯物史观
理解社会主义的三个视角——评《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与实践》
2015年
《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与实践》是英国著名学者格尔森·舍尔编著的关于南斯拉夫实践派主要成员思想的重要文集,其中大多数文章首次被译为英文,舍尔为该书撰写了导言。实践派是在南斯拉夫摆脱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独立后兴起的,以科尔丘拉夏令学园为学术交流平台,以《实践》杂志为其主要研究阵地的享誉国际的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实践派一方面批判斯大林模式,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视域;另一方面关注社会主义社会的现实生活和人类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从而建构了系统的人道主义批判理论。该文集的主题是社会主义中哲学和政治的关系,并区分了作为社会体系的社会主义、作为运动的社会主义和作为意识形态的社会主义。
郝菲菲
关键词:苏联社会主义模式马克思主义哲学人道主义社会主义社会哲学流派
邓小平理论中党的群众路线思想研究
2016年
群众路线思想是邓小平理论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党的群众路线思想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是我国历代领导集体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逐步形成的理论成果,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群众路线不断被赋予新的不同的内容。新形势下探讨邓小平理论对党的群众路线思想研究的基本观点,意义重大而深远。群众路线的贯彻实施有利于党群关系和谐,对和谐社会建设大有裨益。
郝菲菲桑蕾马巴木
关键词:邓小平理论群众路线
论罪感文化和耻感文化的差异
2015年
文化模式制约着每一个个体的行为方式,并赋予人的行为以根据和意义。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模式,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一书中通过对比美国人和日本人的不同思维方式和行为,指出美国属于罪感文化模式,日本为耻感文化模式,不同的文化模式造就了不同的国民性。在全球化的今天,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了解有利于国家间的交流、合作和竞争。
郝菲菲
关键词:罪感文化耻感文化文化模式
论马克思《1844—1847年札记本》中的隐性主题
2023年
《1844—1847年札记本》按其内容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以哲学为中心,包括社会主义和国家政治问题的哲学反思;另一类是政治经济学。札记本中的“黑格尔现象学的结构”“四行札记”及《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表明,马克思已经意识到《神圣家族》的局限性,以及对费尔巴哈哲学的“迷信”;同时,札记本中的书目和关于汤普逊的摘录表明,马克思开始反思蒲鲁东的经济学理论,并寻求超越,黑格尔和李嘉图的思想开始成为马克思的建构性理论资源。因此,札记本中存在着一个隐性的主题,即马克思写作《神圣家族》及其出版后的继续研究和自我反思。
姜海波郝菲菲
关键词:《神圣家族》费尔巴哈政治经济学
论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及其在当代中国的意义
2015年
在发达工业社会中文化工业是其必然的产物,而大众文化并不是"大众的、民主的",相反它操纵大众,使大众丧失选择的自主性,从而成为统治大众的文化。法兰克福学派通过对大众文化的批判达到对社会的批判。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大众文化在中国兴起及迅速发展壮大,如何对待大众文化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郝菲菲
关键词: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精英文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