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建庆

作品数:14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橡胶制品研究所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建筑科学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 1篇标准

领域

  • 11篇化学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6篇密封
  • 6篇密封胶
  • 5篇单组分
  • 5篇胶粘
  • 4篇中温固化
  • 3篇粘剂
  • 3篇胶粘剂
  • 2篇弹性环氧胶粘...
  • 2篇橡胶
  • 2篇聚硫
  • 2篇不干性
  • 1篇丁腈
  • 1篇丁腈橡胶
  • 1篇循环回路
  • 1篇压敏胶
  • 1篇压敏胶粘带
  • 1篇粘合
  • 1篇粘合剂
  • 1篇粘接
  • 1篇如水

机构

  • 14篇上海橡胶制品...
  • 1篇莆田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福...
  • 1篇上海市质量监...
  • 1篇广州合成材料...
  • 1篇福建省产品质...
  • 1篇深圳市北测检...
  • 1篇中科华宇(福...
  • 1篇厦门中迅德检...
  • 1篇福建华峰新材...
  • 1篇深圳市美信电...
  • 1篇广东裕田霸力...

作者

  • 14篇张建庆
  • 5篇张洪涛
  • 1篇纪丽娜
  • 1篇杨中文
  • 1篇许莹

传媒

  • 4篇中国胶粘剂
  • 1篇化学世界
  • 1篇质量与标准化
  • 1篇2000年中...
  • 1篇2001/2...
  • 1篇2010年泛...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0
  • 1篇2006
  • 1篇2004
  • 3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8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不干性液体密封胶的研究
研究了一种液态的不干性密封胶,适用于橡胶与金属之间的定位粘接和密封。具有较好的耐油性和耐水性,可在-34℃~130℃下长期使用。
张建庆
关键词:金属粘接丙烯酸酯耐油性
文献传递
新型单组分弹性环氧胶粘剂
本文介绍了一种潜伏性的中温固化环氧胶粘剂,该胶固化后具有一定的弹性,良好的粘接性能和耐湿热老化性,贮存期在常温(25℃)约三个月.文中还将此胶的性能与日本进口的同类胶粘剂做了对比.
张洪涛张建庆
关键词:环氧胶粘剂橡胶技术环氧树脂
文献传递
胶粘剂变色(黄变)性能的测定
本标准规定了胶粘剂变色(黄变)性能的测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胶粘剂变色(黄变)性能的定性和定量测定。
徐燕奇 林华玉 方华玉张建庆 周业华 林毅 彭梅 易军许莹 黄德义 陈建锋 唐兆云 李捷
聚硫密封胶
本文主要介绍了聚硫密封胶的基本构成,固化机理和应用情况,同时也介绍了几种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性能情况,提出了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
张建庆
文献传递
一种中温固化的单组分弹性环氧胶的研究
研究了一种中温固化、单组分的弹性环氧密封胶,除具有环氧的特性外,更具有优良的韧性,有效的改善了环氧的脆性。可广泛用于各种金属、玻璃和橡胶的粘接和密封。卓越的单组分、中温快速固化和抗流挂性能,使其应用更加方便、简单,尤其适...
张建庆张洪涛
关键词:中温固化单组分密封胶
文献传递
一种室温固化的金属与橡胶粘合剂的研究被引量:4
1998年
研究了一种能在常温常压下固化的粘合剂,主要粘接金属与橡胶,具有较好的粘接强度及良好的耐油、耐水性能,可在-40°C至100°C范围内使用。
张建庆
关键词:粘合剂丁腈橡胶室温固化橡胶密封圈金属
一种不干性液体密封胶的研究被引量:2
2000年
研究了一种液态不干性密封胶 ,适用于橡胶与金属之间的定位粘接和密封 ,具有较好的耐油性和耐水性 ,可在 - 34℃~ 1 30℃下长期使用。
张建庆
关键词:密封胶不干性胶粘剂
一种中温固化的单组分弹性环氧胶的研究
研究了一种中温固化、单组分的弹性环氧密封胶,除具有环氧的特性外,更具有优良的韧性,有效的改善了环氧的脆性。可广泛用于各种金属、玻璃和橡胶的粘接和密封。单组分、中温快速固化和卓越的高温抗流挂性能,使其应用更加方便、简单,尤...
张建庆张洪涛
关键词:中温固化单组分密封胶
文献传递
国内外压敏胶粘带标准状况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介绍了国内外压敏胶粘带标准的制定机构,并依据标准的分类对国内标准进行了分析,从多角度综述了压敏胶粘带领域国内外标准的分类和分布情况。最后对国内压敏胶粘带标准制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陈维斌张建庆
关键词:压敏胶压敏胶粘带
一种电缆绝缘护套层破损修复用模具
一种电缆绝缘护套层破损修复用模具,其构成包括上模[1]和下模[4],其特征是,该模具具有凹凸结构,即其上下模通过上模的凸起部分[2]和下模的凹槽部分[5]相互嵌合而形成模腔[3],上下模的两端分别设有两路可以通入冷却水的...
杨中文张建庆毕建鸣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