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 作品数:15 被引量:32 H指数:3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广西壮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历史地理 天文地球 生物学 农业科学 更多>>
亚洲象在黄河流域生活过吗? 2011年 在研究第四纪长鼻目演化史时,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疑惑:亚洲象是否在中国的黄河流域生存过?是否存在其生存地域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断南移的现象? 李浩关键词:黄河流域 亚洲象 演化史 长鼻目 第四纪 海南省昌江县钱铁洞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 2012年2月考古队对钱铁洞遗址进行了试掘,在下洞发现160余件石制品,其中有石核、石片、刮削器、砍砸器、手镐、石锤和石砧等.在上洞采集了一些石片、烧骨和动物化石碎骨.根据目前试掘地层和石制品的文化特征,初步确定遗址的考... 黄兆雪 李超荣 李浩 何国俊 韩飞 王明忠 李钊 王邦义关键词:石制品 旧石器时代晚期 百色盆地澄碧河库区含手斧遗址群调查及研究 被引量:2 2021年 广西百色盆地是我国南方最早发现和报道手斧的区域。狭义上的百色盆地位于右江干流的河谷地带,而广义上的百色盆地还包括了右江支流澄碧河流域的一部分(即澄碧河下游的澄碧河库区)。近期,由多家单位组成的联合科考队在澄碧河库区开展了野外调查工作,目前已在澄碧河第4级阶地上发现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18处,采集各类石制品300余件,另有60件玻璃陨石。值得关注的是,在其中的14处遗址中都发现了类似西方阿舍利技术的手斧工具,数量共计88件。澄碧河库区是目前百色盆地内手斧分布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为深入探讨中国手斧工具的技术与形态特征,以及东西方古人类技术与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提供了宝贵材料。玻璃陨石的发现表明,澄碧河库区含手斧遗址年代与目前已知的右江干流地区含手斧遗址的年代相近,处于早-中更新世过渡阶段。 李大伟 雷蕾 谢光茂 刘康体 麻晓荣 黄鑫 李浩关键词:百色盆地 旧石器时代早期 手斧 玻璃陨石 三维几何形态测量方法在石制品分析中的应用 2021年 几何形态测量方法是生物学研究中用于形态特征分析和形态比较研究的一种常用方法。其核心思想是利用空间坐标点获取研究对象的形态数据,再通过坐标数据的多元统计分析,定量探讨研究对象的形态特征及影响其形态变异的因素。近年来,随着三维扫描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对于石制品形态特征量化分析要求的提高,基于三维模型的几何形态测量方法开始出现在相关的旧石器考古研究中。本文首先对三维几何形态测量分析方法及其在石制品研究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介绍,随后具体阐述了该方法的分析流程。为便于国内学者更好地了解这一方法,本文进一步以广西百色盆地南坡山遗址发现的手斧为例,利用三维几何形态测量方法对这些手斧的几何形态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三维几何形态测量方法为石制品形态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视角,有望成为今后中国旧石器考古研究中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雷蕾 贺乐天 李大伟 李浩关键词:标志点 旧石器考古 海南省新发现的旧石器材料 2009年12月在海南省的南渡江、昌化江和万泉河进行史前考古调查,发现旷野遗址2处和洞穴遗址一处。获得石制品十余件,其中有石核、石片、刮削器和砍砸器。遗址的考古学年代初步确定为旧石器时代。这些文化遗物对于研究海南的史前历... 王明忠 李超荣 李浩 刘德成 李钊 蒋斌 方小玲关键词:石制品 旧石器时代 阿舍利大石片的生产方式与策略 被引量:2 2020年 阿舍利技术的两个核心要素在于剥取大石片以及制作手斧等定型化大型工具。目前,国内有关手斧工业的研究中,关注较多的是大型工具的加工与制作,而对于大石片生产的方式与策略则缺乏系统的研究和介绍。本文重点介绍和综述了目前国外发现和报道的大石片生产技术,并对每种技术的具体特点进行了分析和阐释。根据剥片复杂程度的不同,阿舍利大石片生产技术可细分为三类;第一类指砾石初级剥片技术,是利用原料的自然特征,选择合适台面和剥片角度进行单次剥片;第二类包括两面剥片技术、板状石核剥片技术和昆比哇技术,是在了解原料特征的基础上,对石核进行有计划的剥片,以便连续生产出多个大石片;第三类包括奇尔基技术、塔拜勒巴拉-塔奇恩基特技术和西维多利亚技术,是在较为复杂的剥片流程引导下,通过对石核的预制,获取具有相对稳定形态的大石片。在此基础上,初步分析了广西百色盆地发现的大型石核和大石片标本,探讨其在深入认识该地区石器工业面貌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雷蕾 雷蕾 麻晓荣 刘康体 侯亚梅 侯亚梅 王伟关键词:百色盆地 旧石器时代早期石核分类方法试析 被引量:3 2021年 石核是石制品的重要类型,对于揭示早期人类对原料的利用程度、技术发展序列和认知能力等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旧石器时代早期石核类型的划分,中国学者经常以台面数量的多少作为标准。但是,这一分类方法忽视了石核剥片技术的多样性,难以深入揭示古人类石器技术及相关行为与认知能力等方面的信息。目前,国际同行所使用的旧石器时代早期石核分类方法多样,其中以Mary Leakey、J.Desmond Clark、Glynn Isaac、Eric Boёda、Kathleen Kuman和Ignacio de la Torre所建立和使用的分类体系最具代表性。本文对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石核类型划分进行回顾,并对上述几种石核分类体系进行评述和比较,分析各自的优劣。在此基础上,对今后国内相关研究工作进行讨论。 李三灵 李浩关键词:旧石器时代早期 类型学 许昌人遗址研究的新收获及展望 被引量:3 2018年 许昌人遗址位于河南省许昌市灵井镇,2005-2017年发掘,揭露面积500余平方米,2007、2014年在9号探方出土包括2颗"许昌人"头骨在内的5个古人类个体,大量的石制品和21种哺乳动物化石。头骨具有东亚古人类、欧洲尼安德特人和早期现代人的镶嵌特征,可能代表一种新型的古老型人类。石制品研究显示,石核类型多样,且以小型双锥形盘状石核为特色;小型工具类型分异明显、加工精细,显示出不同于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中的工具技术,而与西方旧石器时代中期遗址工具技术上的特点较为一致。此外,遗址出土7件软锤工具,以动物长骨或鹿角为原料,用以修理石质工具。软锤工具的发现,对于认识中国旧石器时代技术的发展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遗址形成过程的分析,"许昌人"生活时期的沉积环境经历了三个阶段:下部灰绿色滨湖相粉砂堆积所指示的水流动力相对较弱的沉积环境,中部综红色粉砂堆积所指示的水流动力相对较强的沉积环境,以及上部浅棕红色粉砂堆积所指示的相对冷湿、水动力仍然较强的沉积环境。尽管存在水动力强弱上的相对变化,但水动力总体上并不大,以低能量水流为主,文化遗物属于原地埋藏。今后将开展人类艺术行为能力、古人用软锤和压制法制作石器的技术、动物埋藏学和年代学等方面的深入研究。 李占扬 李浩 李浩关键词:石制品 述评典型阿舍利遗址的石器技术及其蕴含的古人类行为 被引量:2 2022年 近年来,有关中国含手斧石器工业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但是,在更深层次的人群社会行为研究方面的相关工作较为薄弱。本文以肯尼亚Olorgesailie遗址、以色列Gesher Benot Ya‘aqov遗址和英国Boxgrove等典型遗址为例,对国外不同地区、不同阶段阿舍利遗址中有关古人类社会行为的研究案例进行介绍和评述。通过这些述评,一方面促进我们对手斧人群社会行为的深入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也为推动国内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李浩 李浩 李大伟 张萌关键词:环境适应 社会行为 文化演进 阿舍利技术与史前人类演化 被引量:2 2019年 人类何时具备主动狩猎能力,何时开始制作标准化工具,又是何时产生了抽象概念、对称观念以及对美的追求,这些问题都可以在旧石器时代的阿舍利技术中找到答案。 李浩关键词:旧石器 更新世 手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