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籍新潮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3篇脊髓
  • 3篇脊髓损伤
  • 2篇炎症
  • 2篇炎症反
  • 2篇炎症反应
  • 2篇神经干
  • 2篇神经干细胞
  • 2篇小鼠
  • 2篇巨噬细胞
  • 2篇干细胞
  • 1篇调解
  • 1篇星形
  • 1篇星形胶质
  • 1篇星形胶质细胞
  • 1篇移植物
  • 1篇营养因子
  • 1篇源性
  • 1篇源性神经营养...
  • 1篇神经营养

机构

  • 4篇北京军区总医...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山东省千佛山...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解放军医学院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5篇籍新潮
  • 4篇张洪钿
  • 3篇徐如祥
  • 3篇刘宁
  • 2篇杨志军
  • 2篇高谋
  • 2篇杨艺
  • 2篇董勤
  • 2篇朱建伟
  • 2篇邹明明
  • 2篇陈晨
  • 1篇吴翠莹
  • 1篇姚慧
  • 1篇杨阳
  • 1篇张岩

传媒

  • 2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解放军预防医...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年份

  • 2篇2016
  • 3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脊髓损伤后BDNF对损伤局部炎症反应及巨噬细胞极性的调解作用
大量研究证实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进而抑制神经元的凋...
籍新潮
关键词:脊髓损伤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局部炎症反应
文献传递
SOCS3基因敲除促进小鼠脊髓损伤处巨噬细胞向M2型分化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条件性敲除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蛋白3(socs3)基因后小鼠脊髓损伤处巨噬细胞表型变化及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方法以神经系统条件性敲除SDCS3基因的基因工程小鼠(Socs 3fvft Nescre)(实验组)及未敲除SDCS3基因的同窝小鼠(Socs3ft)(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每组40只。2组小鼠分别各取35只对T10节段脊髓施以钳夹伤,另5只仅做假手术对照。每组分别取15只损伤模型小鼠在术后3、7、14d用于免疫荧光染色检测Arginasel(巨噬细胞M2a型、M2c型表型标志物)及CD86(巨噬细胞M1型、M2b型表型标志物)表达;每组分别取剩余20只损伤模型小鼠在术后1、3、7、14d用于荧光定量RT-PCR检测Arg/nase1、CD206(巨噬细胞M2型表型标志物)、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CD32(E噬细胞M1型表型标志物1及SOCS3、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TAT3)基因表达,并以假手术对照小鼠为基线;在术后1、3、7、14d采用BMS量表评价小鼠后肢及躯干运动功能。结果行为学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BMS评分在术后3、7、14d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Iba1与CD86及Arginasel共染色细胞进行计数半定量分析发现:实验组中Ibal与Arginasel共染色阳性细胞在术后3、7、14d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实验组中Ibal与CD86共染色阳性细胞在术后7、14d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术后1、3d,实验组SOCS3基因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7、14d,实验组STAT3基因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与对照组相比,术后7d实验组Arginase1及CD206基因表达量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术后14d实验组CD206基因表达量
党圆圆张洪钿籍新潮吴翠莹陈晨杨艺徐如祥
关键词:脊髓损伤巨噬细胞
2种神经干细胞移植方法对宿主脑损伤和移植物维系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比较2种神经干细胞(NSCs)颅内移植方法对宿主脑损伤和移植物维系的影响。方法体外原代培养NSCs并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将NSCs单细胞悬液(5×10^5个,5μL)定向注射到42只健康成年C57BL/6小鼠两侧大脑运动皮层内,左侧颅骨采用磨钻钻孔,右侧采用微量进样器钻孔。移植后1d、2d、3d、7d、14d、21d和28d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各选取6只小鼠处死,观察脑大体标本,HE染色观察脑移植区的损伤,免疫荧光双重标记染色Brdu/神经元核抗原(NeuN)、Brdu/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分析脑移植区NSCs、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分布情况。结果(1)与微量进样器钻孔侧相比,磨钻钻孔侧脑组织结构破坏较严重,移植后1~3d神经细胞坏死明显,并伴有大量红细胞外溢及炎症细胞浸润,7d时可见瘢痕组织形成,直到28d仍可见较多瘢痕组织聚集在移植区。(2)移植后1~3dBrdu标记的NSCs分布较为集中,7~21d可见NSCs明显迁移并分化为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左侧脑移植区可见大量星形胶质细胞.而神经元分布较少,右侧则相反;(3)与左侧比较,右侧脑移植区各时间点Brdu、NeuN阳性细胞百分率较高,GFAP阳性细胞百分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量进样器钻孔较磨钻钻孔能有效减轻移植损伤,明显提高NSCs存活率,有利于神经元生长,并减少胶质瘢痕形成。
高谋徐如祥杨志军董勤张洪钿朱建伟刘宁邹明明籍新潮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脑损伤星形胶质细胞
两种干细胞对颅脑创伤炎症反应调控作用的对比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比较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与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移植对颅脑创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炎症反应的调控作用。方法将264只成年雄性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54只)和TBI组(162只),采用自由落体脑打击装置制备TBI模型并于伤后12 h进行NSS评分,将3~7分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54只,于伤后24 h将离体培养的同品系小鼠成体NSCs、MSCs和PBS分别定向注射到创伤模型鼠脑内。于移植后24、72 h和7 d处死动物,取脑组织病理切片染色,观察脑损伤修复和免疫细胞浸润情况;分别提取脑组织mRNA和蛋白检测细胞因子表达量。结果 1NSCs或MSCs移植7 d后,脑损伤较PBS处理组局限,组织内渗出减少。2NSCs或MSCs移植72 h和7 d后,脑组织内浸润的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数量明显少于PBS处理组(P〈0.05);NSCs移植7 d后,脑内浸润的T细胞数量明显少于PBS处理组(P〈0.05)。3MSCs移植后IL-6和TNF-αmRNA和蛋白水平在各时间点均低于PBS处理组(P〈0.05);NSCs移植后IL-10 mRNA水平在24 h和72 h明显高于PBS处理组(P〈0.05),其蛋白水平在72 h和7 d也较PBS处理组和MSCs移植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NSCs与MSCs可影响TBI后炎症反应中免疫细胞浸润和细胞因子表达,二者调控作用既有相同之处,也有明显差异。
高谋徐如祥杨志军董勤姚慧张洪钿杨阳刘宁陈晨朱建伟邹明明籍新潮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颅脑创伤炎症反应细胞因子
槲皮素促进小鼠脊髓损伤后轴突生长及功能恢复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评价槲皮素对小鼠脊髓损伤后轴突生长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C57BL/6雌性小鼠24只,随机分为2组,各12只。将2组小鼠T10节段施以完全性脊髓钳夹伤,治疗组分别于损伤前30 min、损伤后即刻、损伤后1-10 d每天1次腹腔注射槲皮素(50 mg/kg),对照组则腹腔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于损伤后14 d将BDA神经示踪剂注入小鼠皮层感觉运动区,示踪皮质脊髓束,组织切片复染GFAP标记损伤边界。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损伤区近段皮质脊髓束轴突退缩及再生情况。在术后当日及1、3、7、14、28 d,采用BMS(Basso mouse scale)量表评价小鼠后肢及躯干运动功能。结果损伤后第28天,与对照组相比,槲皮素治疗组轴突出芽量化比值上升;神经轴缩球量化比值下降;传导束到损伤边缘距离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行为学评估表明槲皮素显著提高小鼠BMS评分(P<0.01),第28天治疗组BMS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槲皮素可明显促进脊髓损伤后轴突出芽,减少回缩,促进运动功能恢复。
党圆圆张洪钿杨艺籍新潮张岩刘宁徐如祥
关键词:脊髓损伤槲皮素轴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