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俊

作品数:78 被引量:331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协和青年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4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4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7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9篇心房
  • 39篇心房颤动
  • 39篇房颤
  • 37篇消融
  • 26篇血管
  • 18篇心血管
  • 18篇冷冻
  • 17篇心血管病
  • 17篇心血管病学
  • 17篇血管病
  • 17篇血管病学
  • 16篇球囊
  • 13篇射频消融
  • 13篇消融治疗
  • 9篇导管
  • 9篇静脉
  • 8篇心电
  • 8篇射频
  • 8篇冷冻消融
  • 7篇肺静脉

机构

  • 49篇中国医学科学...
  • 15篇中国医学科学...
  • 14篇北京协和医学...
  • 4篇保定市第二中...
  • 3篇大连医科大学...
  • 3篇航天中心医院
  • 3篇邯郸市第一医...
  • 3篇河池市人民医...
  • 3篇内蒙古医科大...
  • 2篇大连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大学深圳...
  • 2篇清华大学
  • 2篇奥胡斯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深圳市第二人...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太原市中心医...

作者

  • 78篇刘俊
  • 48篇方丕华
  • 30篇张澍
  • 18篇李晓枫
  • 14篇李建军
  • 13篇贾玉和
  • 12篇郭远林
  • 11篇张浩
  • 8篇蒋立新
  • 8篇唐闽
  • 7篇李小林
  • 7篇朱成刚
  • 6篇陈雄彪
  • 6篇徐瑞霞
  • 6篇刘铮
  • 5篇贾燕珺
  • 5篇侯煜
  • 5篇孙静
  • 5篇姚焰
  • 5篇吴娜琼

传媒

  • 24篇中国心脏起搏...
  • 11篇中国循环杂志
  • 8篇中华心律失常...
  • 4篇中国心血管杂...
  • 3篇中国介入心脏...
  • 3篇中华老年心脑...
  • 3篇中国分子心脏...
  • 2篇中国心血管病...
  • 2篇中国心脏大会...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性科学
  • 1篇中国妇产科临...
  • 1篇中国医学前沿...
  • 1篇THE 22...

年份

  • 4篇2023
  • 3篇2021
  • 4篇2020
  • 4篇2019
  • 10篇2018
  • 3篇2017
  • 10篇2016
  • 4篇2015
  • 8篇2014
  • 14篇2013
  • 3篇2012
  • 9篇2011
  • 2篇2010
7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孤立性心房颤动的诊断在射频导管消融治疗效果评价中的作用
目的:既往认为孤立性心房颤动(LAF)预后良好。然而最近的一些研究对其提出了质疑,且缺乏在导管消融术后评价中的对照研究。本研究旨在探讨LAF的诊断在评价射频导管消融(RFCA)治疗心房颤动(AF)效果中的作用。方法:回顾...
陈雄彪方丕华刘俊张澍
冷冻球囊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术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 探讨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实施第二代冷冻球囊消融术(CBA)联合左心耳封堵术(LAAC)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连续入选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于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住院的高脑卒中和高出血风险的房颤患者,实施第二代CBA联合LAAC手术.观察患者手术成功率、术中相关参数及围术期相关并发症,并定期随访房颤复发、脑卒中等有效性指标.结果 共入选28例患者,其中男19例(67.9%),女9例(32.1%),阵发性房颤患者占57.1%,平均CHA2DS2-VASc评分为4.1±1.7,平均HAS-BLED评分为3.1±1.2.CBA和LAAC手术时间分别为(80.1±15.6) min和(44.6±8.2) min,所有患者均完全达到肺静脉隔离,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0.7%.术后平均随访10(4.25,12.75)个月,窦性心律维持率85.7%,左心耳完全封堵率57.1%.随访过程中无血栓栓塞、脑卒中、出血和死亡事件的发生.结论 对于高脑卒中和高出血风险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初步提示第二代CBA联合LAAC是可行、安全和有效的.
李晓枫夏雨刘俊张浩余淼唐闽方丕华张澍
关键词:心房颤动
心腔内三维超声辅助下经导管射频消融心房颤动的初步体验
刘俊贾玉和王志民田瑞国唐闽张竞涛方丕华姚焰张澍
左心耳封堵预防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事件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 在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中,血栓栓塞事件与左心耳血栓相关.观察经皮左心耳封堵在预防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研究纳入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阜外医院单一病房的CHADS2评分≥1分的成年非瓣膜病房颤患者予以经皮左心耳植入术,并于术后1、3、6、12个月定期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随访.有效性主要终点为脑卒中、心血管死亡、以及体循环栓塞的复合终点.安全性主要终点为大出血、心脏压塞、器械栓塞.结果 研究共纳入30例左心耳封堵患者,3例患者退出研究.随访6.3个月.有效性主要终点发生率为0,安全性主要终点发生率为7.7%.结论 左心耳封堵器植入可以安全有效地预防非瓣膜病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
刘铮刘俊唐闽申玉静张竞涛贾玉和方丕华张澍
关键词: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治疗非瓣膜病性心房勯动的机制和疗效分析
本研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左心房和肺静脉解剖形态学改变与射频消融疗效的关系;第二部分探讨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与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疗效的关系;第三部分探讨射频消融治疗持续性房颤的手术...
刘俊
关键词: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治疗高敏C反应蛋白
文献传递
心肌梗死急性期QRS波增宽预测远期心脏性猝死发生的价值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无创性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QRS波时限和QTc间期预测远期心脏性猝死(SCD)发生的价值。方法采集289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存活患者在急性期(<30 d)超声测定LVEF、体表心电图测定QRS波时限和QTc间期的数据,临床随访观察远期(>1年)发生的SCD事件。LVEF降低的界值为35%,QRS波增宽的界值为110 ms,QTc间期延长的界值为450 ms(男)/460 ms(女)。根据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SCD组和幸存组。结果在心肌梗死后平均(15±3)个月内,15例(5.2%)患者发生SCD。与幸存组患者相比,SCD组患者的LVEF明显降低[35%(28%~52%)比50%(33%~60%),P<0.0001],QRS波时限明显延长[115(88~152)ms比105(91~126)ms,P=0.0222],而两组患者QTc间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8(416~513)ms比450(394~493)ms,P=0.1836]。SCD组患者中LVEF降低、QRS波增宽和QTc间期延长的比率依次为40%、67%和60%。生存分析提示,LVEF降低(26.1%比3.4%,P<0.0001)和QRS波增宽(9.7%比2.7%,P=0.0098)患者远期SCD发生率增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VEF降低[RR:6.0(2.0~17.8),P=0.0011]和QRS波增宽[RR:3.1(1.0~9.0),P=0.0345]均为SC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QRS波增宽能独立预测远期SCD的发生。
刘俊侯煜李晓枫李智曹东芳雷森袁建松陈珏吴元李建军张澍方丕华
关键词:QRS波时限QTC间期左心室射血分数
新一代冷冻球囊能提高冷冻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远期疗效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新一代冷冻球囊能否提高冷冻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序贯接受冷冻球囊消融治疗的房颤患者的介入治疗与术后门诊随访资料。根据术中使用球囊类型不同将患者分为第一代(G1)组和第二代(G2)组。术后3个月后的规律门诊随访中如有房颤或心房扑动或房性心动过速复发的心电学证据则判定为冷冻消融治疗失败。术前经胸超声测量左房前后径。结果共105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G1组57例,G2组48例。G2组术中即刻肺静脉隔离成功率高于G1组[98.7%(150/152)vs 94.6%(174/184),P=0.042 9]。G2组不同肺静脉最低冷冻温度均明显低于G1组(P<0.01),冷冻消融时间[30(16,44)min vs 35(25,55)min,P<0.000 1]、手术时间[105(75,145)min vs 120(80,190)min,P=0.0056]、X线曝光时间[17(13,28)min vs 20(13,32)min,P=0.047 0]均明显低于G1组。G1组1例发生心包积液,G2组4例(8.3%)发生手术相关主要并发症(2例膈神经麻痹,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在平均13(5,20)个月随访期内73例完成随访,46例维持窦性心律。G2组冷冻消融术后成功率明显高于G1组[89.3%(25/28)vs 46.7%(21/45),P=0.0002]。生存分析亦证实G2组成功率高于G1组(Log-Rank=5.023 8,P=0.025 0)。复发患者左房内径较大[(48±7)mm vs(44±6)mm,P=0.007 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采用新球囊[RR=9.524(2.511,36.121),P=0.000 9]与冷冻消融成功率提高独立相关。结论采用新一代冷冻球囊冷冻消融治疗房颤不仅能够缩短术中冷冻标测和消融时间,提高即刻肺静脉隔离成功率,还能提高远期随访成功率,但是在早期应用中主要并发症发生率稍高。
刘俊Jan KaufmannCharalampos KriatselisEckart Fleck张澍李劲宏方丕华
关键词:冷冻消融心房颤动主要并发症远期疗效
恢复窦性心律有助于提高和保证持续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效果的研究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通过分析在射频消融术(消融)中运用不同方式恢复窦性心律(窦律)的临床随访效果,探讨恢复窦律对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消融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60例持续性房颤患者接受以环肺静脉隔离为基础的消融治疗。其中5例患者接受2次消融后复发,2例患者接受3次消融。消融结束后房颤不能终止者应用药物复律和(或)体外直流电复律。术后3个月开始规律临床随访。房颤复发定义为随访期间24小时动态心电图和(或)远程心电图检查发现房颤/心房扑动/房性心动过速发作持续时间≥30s。结果:在69例次房颤消融术中,17例次(24.6%)通过消融直接恢复窦律,45例次(65。2%)应用药物复律和(或)电复律恢复窦律[手术结束时62例次(89.9%)恢复窦律],7例次(10.1%)未能恢复窦律。在平均28(4~56)个月的随访期消融治愈率为58.3%(35/60)。在69例次消融术中,消融直接恢复窦律患者与通过药物和(或)电复律恢复窦律患者随访期治疗成功率相似[52.9%(9/17)VS48.9%(22/45),P=0.78],随访恢复窦律者较未能恢复窦律者治疗成功率较高[50.0%(31/62)VS28.6%(2/7),P=0.43],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消融直接恢复窦律并非持续性房颤消融手术的必要终点。但是,手术结束时通过药物和(或)电复律恢复窦律有助于提高和保证持续性房颤的消融治疗成功率。
刘俊方丕华侯煜李晓枫侯翠红马坚浦介麟张澍
关键词:持续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复发窦性心律
经验性慢径改良治疗不能诱发但疑似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长期随访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心内电生理检查中不能诱发心动过速并不少见。经验性慢径改良可作为治疗不可诱发但疑似为AVNRT一种选择,但其长期疗效仍不清楚。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经电生理检查证实或疑似为AVNRT并行慢径改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随访。根据是否可诱发出与临床相同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分为可诱发组(A组)和不可诱发组(B组)。对所有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和/或临床随访。确定复发的依据为经再次手术证实和/或复发心电图和/或典型临床症状。结果一共纳入622例患者(平均年龄为46岁,女性56.8%)。A组488例,B组134例,B组中131例证实存在房室结双径路现象。中位随访时间31个月,总的因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复发和因其他心律失常的复发分别为16例(2.6%)和32例(5.1%),其中A组和B组因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复发率分别为2.9%和1.5%(P=0.560),其他心律失常复发率分别为4.5%和7.5%(P=0.170)。A组出现1例房室传导阻滞,B组无并发症。结论长期随访证实经验性慢径改良是治疗不可诱发但疑似为AVNRT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案。
贺嘉刘铮方丕华陈雄彪刘俊唐闵贾玉和张澍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房室结双径路室上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8年
国内外指南均推荐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设置3个月的空白期。空白期内出现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早期复发并不代表消融治疗失败,也不推荐早期再次消融治疗。然而,大量的研究发现早期复发却是远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抗心律失常药物虽能预防早期复发,但不能改变远期复发风险。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在空白期后期仍出现早期复发发作应考虑早期再次消融治疗。
刘俊方丕华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心房颤动导管消融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