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志霞

作品数:102 被引量:1,159H指数:20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91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6篇经济管理
  • 26篇社会学
  • 25篇哲学宗教
  • 20篇政治法律
  • 10篇文化科学
  • 6篇医药卫生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理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4篇社会
  • 14篇绩效
  • 10篇心理
  • 9篇幸福感
  • 9篇工作绩效
  • 8篇城市
  • 7篇孝道
  • 6篇社会幸福
  • 6篇社会幸福感
  • 6篇主观幸福
  • 6篇主观幸福感
  • 6篇组织支持感
  • 6篇满意度
  • 6篇公共服务
  • 6篇承诺
  • 5篇心理幸福感
  • 5篇中介
  • 5篇组织承诺
  • 5篇公共服务动机
  • 4篇心理学

机构

  • 101篇华中科技大学
  • 8篇西南交通大学
  • 4篇南昌航空大学
  • 3篇湖北理工学院
  • 2篇成都大学
  • 1篇河南大学
  • 1篇江汉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湘潭大学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云南财经大学
  • 1篇中南财经政法...

作者

  • 101篇陈志霞
  • 14篇李启明
  • 5篇祝丽怜
  • 5篇陈剑峰
  • 4篇尤方华
  • 3篇廖建桥
  • 3篇汪洪艳
  • 2篇李尽臣
  • 2篇曹和平
  • 2篇徐海燕
  • 2篇杨静
  • 2篇周佳彬
  • 2篇涂红
  • 1篇张敏
  • 1篇李若衡
  • 1篇陈传红
  • 1篇黄丽
  • 1篇杨硕
  • 1篇沈丹
  • 1篇吴豪

传媒

  • 5篇心理科学
  • 5篇城市问题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人类工效学
  • 3篇中国青年研究
  • 3篇工业工程与管...
  • 3篇外国经济与管...
  • 3篇心理科学进展
  • 3篇电子政务
  • 3篇公共管理评论
  • 3篇公共管理与政...
  • 2篇南开管理评论
  • 2篇领导科学
  • 2篇统计与决策
  • 2篇中国临床心理...
  • 2篇科技管理研究
  • 2篇数理统计与管...
  • 2篇妇女研究论丛
  • 2篇公共行政评论
  • 1篇中国特殊教育

年份

  • 4篇2024
  • 4篇2023
  • 5篇2022
  • 8篇2021
  • 1篇2020
  • 7篇2019
  • 6篇2018
  • 3篇2017
  • 8篇2016
  • 3篇2015
  • 7篇2014
  • 7篇2013
  • 10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10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政策情境与工具选择:行为助推何以促进政策创新
2024年
行为助推不仅是一种源于认知缺陷的行为纠偏手段,更是一种基于人性化设计的政策创新工具。本研究从政民互动视角出发,构建起“政策情境-工具选择”的二维分析框架,呈现出行为助推政策创新的工具选择与搭配现状。进一步地,通过对25个助推案例的定性比较分析发现,决策者选择何种助推工具受到上级政府态度、核心领导动员、政府创新行为、政府行政伦理、公共服务动机、政策满意度、政府信任度、合法合理性感知和关键人物斡旋之间的综合影响,主要呈现出权威主导型、民主主导型、中庸主导型、贫乏主导型四种不同的选择路径,并在此实证基础上构建起行为助推政策工具选择的“政府创新-公民遵从”的内在逻辑框架。本研究将该逻辑框架内嵌于中国情境下的政府运转系统之中,解构出行为助推促进政策创新的内在机理:一是助推政策的产生更多源于政府决策者多重动机集的驱动,包括完成任务的动机、政绩亮点竞争的动机以及亲社会公众的公共服务动机;二是政府和公民对政策问题的积极回应、议程思考与协商执行共同构建起行为助推政策的自动选择与遵从的行为公约束机制。因而,本研究认为在行为助推政策的选择与执行过程中,政策情境、主体结构、行为策略三者共同构造了一个具有动态循环性的政策创新系统,推动了公共治理目标的达成。本文探究了行为助推促进政策创新的内在逻辑,既有助于行为助推理论的本土化构建,也对进一步改进我国的政策议程设置有所启益。
任兵陈志霞蒋林秀
有限理性理论及其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4年
有限理性决策模式认为,理性决策模式所要求人类的那种“理性”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人的决策行动受到外部因素和自身条件的双重限制,因而主张用“满意”来代替“最佳”。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及种种限制因素,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遵循有限理性决策的基本原则,做到管理的刚性与弹性有机地结合。
陈志霞廖建桥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员工选拔绩效考核
社会景气与社会信心的概念内涵及其双轮结构模型被引量:4
2021年
社会景气与社会信心作为社会发展的“体检表”和“晴雨表”,是从主客观角度多维度衡量当前社会发展状况并预测未来社会发展状况的一个综合性概念。在回顾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和深入探讨了社会景气与社会信心的概念内涵,并构建了社会景气与社会信心测量结构和具体指标体系及其双轮结构模型。社会景气测量主要包含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生态可持续性、社会包容、生活质量和政府治理质量六大方面,社会信心测量主要包含当前社会信任和未来社会信心两个层面四大维度。双轮结构综合了社会景气和社会信心所有维度,并体现了二者的内在关系,包含主客观指标、广义与狭义不同层面。
陈志霞元帅
绩效考核政治性研究述评被引量:14
2015年
绩效考核政治性是指考核者在绩效考核过程中考虑一些非相关因素导致的故意歪曲员工绩效考核结果的非伦理行为。相关研究对绩效考核政治性的发生、影响和作用机制进行了探索,而国内学界对该领域关注甚少。本文从绩效考核政治性的概念、内涵、结构与测量、前因及结果等方面对该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讨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与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以期为相关研究及实践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汪洪艳陈志霞
关键词:组织政治绩效考核
社会满意度的概念、层次与结构被引量:47
2004年
社会满意度是一个内涵丰富并且具有多重层次含义的概念。一般来说 ,它是指社会成员 (个体、群体和组织 )对于社会和社会组织是否满足其个人和群体的需要、愿望、目标 ,及其满足程度的一种关系认知与情感体验。广义的社会满意度包括宏观、中观和微观三大基本层次。不同层次的社会满意度分别包含各自不同的结构要素。
陈志霞
关键词:社会满意度社区满意度生活满意度
大学生母校承诺的心理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母校承诺是指大学生对母校的心理认同和情感依恋,培养大学生对母校的积极情感,是大学生情感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母校承诺的心理结构包含认知承诺、感情承诺和责任承诺三个部分,高校教育服务质量通过母校支持感的部分中介作用对大学生母校承诺发挥积极影响。因此,高校应从认知、情感和责任三维角度来加强对学生母校情感的综合培养,通过提高高校教育服务质量和学生的母校支持感进而增强其母校承诺。
陈志霞张敏
下属追随力建构困境及其发展策略选择被引量:1
2021年
追随力困境是下属追随者在发展追随力、实现“追随—领导”匹配过程中所面临的艰难境况,会对下属追随意愿、追随方式选择和追随力强度等产生显著负面影响。个体因素和组织因素会影响下属追随力的建构,而建构追随力在现实中会遭遇期望感知困境、心理困境、资源困境和行为困境等。对此,可从高性能的工作系统、追随者的身份建构等方面发展下属的追随力。未来研究可加强对中国本土情境的考量,强化对追随策略实施效果的评估,注重研究方法创新。
孙梅陈志霞杨擎
关键词:领导者追随者
希望特质在生活事件与自杀意念关系中的调节作用被引量:20
2013年
采用青少年自杀意念量表(PANSI)、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成人一般希望量表(ADHS)对348名大学生的有效样本进行调查,探讨生活事件、希望特质对自杀意念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发现:自杀意念与生活事件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希望特质呈显著负相关。分层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生活事件量表得分与希望特质的交互作用显著,低希望水平被试比高希望水平被试更容易受到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从而产生自杀意念,因此希望特质在生活事件与消极自杀意念之间起着显著调节作用。这一调节作用模型提醒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关注大学生自身心理保护机制的建设,从积极心理角度来减少和防御大学生自杀。
张敏陈志霞
关键词:自杀意念
组织性别偏见对女性职业发展的影响被引量:7
2012年
组织性别偏见是指组织中占主导地位的一种带有性别偏见倾向的组织文化。采用理论分析、专家访谈、焦点小组讨论和实证调查等方法,编制了组织性别偏见问卷,实证检验显示该问卷具有较好信效度。通过对359名企事业单位女性员工的问卷调查,采用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的多重数据处理方法,构建和检验了组织性别偏见影响女性职业发展的中介作用模型。统计结果显示,组织性别偏见与女性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职业发展呈显著负相关,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在组织性别偏见与女性职业发展之间起着中介作用。
陈志霞祝丽怜陈颖
关键词:女性职业发展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
封堵“高考移民”的社会学思考被引量:19
2006年
由于客观存在的高考录取分数差,近年来“高考移民”应运而生。这种现象破坏了正常的教育考试秩序,并引发许多社会问题。目前所采用的封堵措施只是一种维护正常的教育秩序的行政手段,并不能从深层次上找到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对此,应该采取合理缩小地区间的高考录取分数差;重点院校招生录取指标合理配置,尽量使各个招生专业公开、透明并对全国各地招生;加大对教育欠发达地区的基础教育扶持力度;合理分配高校资源;把考试权交给大学等措施,以期达到各地的教育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李若衡陈志霞
关键词:分数线教育公平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