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戚艳萍

作品数:17 被引量:87H指数:5
供职机构:广州血液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献血
  • 10篇献血者
  • 4篇无偿
  • 4篇无偿献血
  • 3篇血管
  • 3篇影响因素
  • 3篇无偿献血者
  • 3篇采血
  • 2篇蛋白
  • 2篇心理
  • 2篇血清
  • 2篇血清铁
  • 2篇血清铁蛋白
  • 2篇血液
  • 2篇铁蛋白
  • 2篇铁缺乏
  • 2篇献血不良反应
  • 2篇献血反应
  • 2篇相关血管
  • 2篇护理

机构

  • 16篇广州血液中心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16篇苏玮
  • 16篇戚艳萍
  • 14篇何博
  • 14篇黄晓斌
  • 7篇欧阳剑
  • 6篇梁雪开
  • 3篇黎美娜
  • 2篇谢钊
  • 2篇戴琳
  • 2篇陈小光
  • 1篇何军
  • 1篇廖剑锋
  • 1篇贝春花
  • 1篇曾四海
  • 1篇黎世杰
  • 1篇刘杏
  • 1篇邓小燕
  • 1篇张婷
  • 1篇邓学成

传媒

  • 5篇中国输血杂志
  • 3篇中国卫生产业
  • 2篇广州医药
  • 2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黑龙江医药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20
  • 8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州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初筛ALT活性效果评价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评价初筛献血者ALT活性的应用效果。方法比较2个采血点同一时期分别采用ALT初筛的复检不合格率和不采用初筛的不合格率,比较ALT干式生化法和速率法结果的相关性,并探讨各影响因素与ALT之间的关系。结果采用ALT初筛献血者复检不合格率明显低于不进行初筛者(P<0.05),干式生化法和速率法结果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0.993,P<0.05),体质指数(BMI)、饮酒、睡眠、运动、糖尿病史、肝脏病史是ALT活性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ALT初筛可大幅度减少复检血液ALT不合格报废率。
何博黄晓斌戚艳萍苏玮陈小光
关键词:谷丙转氨酶干式生化法初筛献血者
金属热合头与陶瓷热合头对采血管热合牢固度影响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比较2种不同材质的热合头对采血导管热合牢固度的影响。方法对广州血液中心2016年12月—2017年2月采集的部分全血共14 352袋,用同一型号热合机的2种材质热合头进行热合,比较两者离心后采血导管热合口的渗血率。结果金属热合头离心渗血率为1.65‰(12/7263),显著低于陶瓷热合头的4.80‰(34/7089,P〈0.05)。结论金属热合头比陶瓷热合头渗血率更低,采血导管热合牢固度更高,可以考虑把现有热合机的陶瓷热合头换成金属热合头,从而减少血液报废。
黄晓斌廖剑锋廖剑锋苏玮何博曾四海
关键词:血袋破损血液报废
固定无偿献血者血清铁和血清铁蛋白的变化研究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了解固定献血者定期献血对其体内血清铁、血清铁蛋白等水平影响。方法从2019年1月~2019年6月在本中心参加献血的固定献血者当中随机抽取240人(份)的血样[(4~5 mL/人(份)),EDTA-2K抗凝管]作为研究组,同时随机抽取200名正常值范围内的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Ferene法测定2组受检者的血清铁(SI),化学发光测定血清铁蛋白(SF),以及鞘液电阻法测定血常规等各项指标。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受检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等血常规指标均处于正常值范围;SI(mol/L)为17.13±4.36 vs 17.82±5.78(P>0.05),SF(ng/mL)为98.34±52.74 vs 147.52±91.52(P<0.05)。结论固定无偿献血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献血者的血清铁和血清铁蛋白水平;因此在统筹献血活动时需密切随访以上指标,保障固定献血者安全。
何博苏玮苏玮欧阳剑梁雪开黄晓斌
关键词:固定献血者血清铁蛋白血清铁
对比分析献血后血肿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分析献血者献血后血肿(瘀斑)应用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47例在广州血液中心献血后出现血肿(瘀斑)的献血者,根据其采用处理方式的差异分为甲组(n=66)、乙组(n=48)、丙组(n=33),为甲组献血者实施冷热敷法,为乙组献血者实施马铃薯片贴敷法,为丙组献血者实施喜辽妥(多磺酸粘多糖)软膏外敷法。结果乙组献血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甲组献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P<0.05),丙组献血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甲组献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99,P<0.05),丙组献血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乙组献血者,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9,P<0.05)。结论献血者献血后血肿应用喜疗妥软膏外敷法疗效确切,可使其身心健康得到改善。
黄晓斌苏玮苏玮何博戚艳萍张婷
关键词:喜辽妥
广州地区固定献血点采血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固定献血点采血影响因素。方法回归性分析,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固定点建立区域的一般情况、各献血点设置情况、2011—2016年广州血液中心总采血情况以及人群特征情况。结果广州血液中心12个固定点分布于广州6大老城区中,各采血点有6个设置在商业街区、8个在各大医院旁、2个人才市场旁、11个在地铁口旁。2011—2016年,总采血量2013年同比下降4.45%,之后逐年上升。2014年增幅最大。18~22岁的献血者是历年人工采血中献血量最大的群体。结论广州地区固定献血点采血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总采血点少、均采血点少、采血点覆盖面积广、区域内献血人少、缺乏居民区献血点。
戚艳萍黎世杰黎世杰黄晓斌何博邓学成
关键词:采血影响因素
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效果观察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分析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的影响因素,探讨相应的预防措施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广州血液中心2018年1—9月的全血无偿献血者52709人,因献血地点不同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分别为32560人和20149人。分析常规组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的影响因素,对干预组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观察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的发生率为0.32%(65/20149),明显低于常规组的0.63%(206/32560)(P<0.05)。结论针对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的发生因素,实施预防干预措施,可有效预防献血血管迷走神经反应。
黄晓斌戚艳萍戚艳萍何博苏玮林慧希
关键词:献血不良反应血管迷走神经反应影响因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一对一”献血服务降低献血不良事件发生率
2020年
目的:探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一对一”献血服务对献血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自2020年2月在中山一院、三九脑科医院及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参加团体献血的1119例医务工作者作为研讨组,选取2019年2月在上述三个地点参加团体献血的924例医务工作者作为参照组。实施“一对一”的献血服务,单人采集的模式,对两组献血者产生献血反应、不足量报废等不良事件进行对比。结果:研讨组1119例献血者当中,献血反应发生不良事件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不足量报废差异不明显,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一对一”献血服务能减少献血反应,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有利于献血者保留。
戚艳萍黄晓斌黄晓斌苏玮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献血反应
影响献血者流失因素的研究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了解献血者的基本情况及流失原因为制定招募计划,稳定献血人群提供依据。方法从末次献血日期为2015年1月1日-12月31日的献血者中按照随机数字表抽取485名,按照献血次数分为初次献血组263人,再次献血组216人,发放调查问卷调查相关资料。结果献血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和收入对其献血行为均具有影响(P<0.05)。初次献血者和再次献血者对献血前相关讯息的知晓程度比较,7项中有6项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献血者与初次献血者不同程度焦虑状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献血者应多种因素影响而流失,仅需对应调整招募计划,稳定固定献血者队伍,促进无偿献血工作健康发展。
何博戚艳萍苏玮欧阳剑谢钊何军贝春花
关键词:献血人员影响因素招募
献血者因素对保存期间红细胞溶血的影响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本研究主要探究献血者因素,如年龄,性别,民族等对红细胞溶血的影响。方法采集全血,制备红细胞悬液,检测储存溶血、渗透性溶血、氧化应激溶血的相关参数,并进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性别因素在储存溶血(男性0.41%vs.女性0.35%,P<0.01)和渗透性溶血(男性30.5%vs.女性26.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民族因素在渗透性溶血差异存在显著性,多因素分析发现储存溶血与性别,壮族和瑶族以及年龄显著相关(P<0.01)。结论献血者因素是红细胞储存质量的独立因素,为制定红细胞保存质量标准提供参考。
何博苏玮苏玮欧阳剑梁雪开黄晓斌
关键词:献血者红细胞溶血
不同间隔期、献血量对献血者血清铁和铁蛋白影响效果观察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探索不同间隔期、不同献血量定期献血对献血者血清铁蛋白和铁的影响效果。方法选自2015年3月-2018年3月于本中心的325例定期献血者作为研讨组,同时段内选取100例从未献血的正常体检人员作为参照组,分别测定血清铁蛋白与铁的水平,并进行观察对比。结果与参照组(无献血史)对比,不同的献血量的研讨400 mL组、300 mL组、200 mL组的血清铁水平相近,P>0.05;血清铁蛋白则差异显著(F=6.327,P<0.05);而且3个不同献血量研讨组之间,400 mL组与200 mL组差异明显(t=8.272,P<0.05)。不同间隔期献血者研究中,献3次(平均间隔期为12个月)、4次(平均间隔期为9个月)的献血者跟参照组(无献血史)比较,血清铁蛋白和血清铁结果无差异;献5次(平均间隔期为7.2个月)、6次(平均间隔期为6个月)跟参照组比较,血清铁差异不显著(P>0.05),但血清铁蛋白差异显著(5次vs.参照组:t=5.378,P<0.05;6次vs.参照组:t=6.894,P<0.05)。结论通过对不同献血量不同间隔期定期献血者与无献血史的正常体检人员的血清铁蛋白与铁的水平进行观察对比,献血200-400 mL,6个月<间隔期<9个月者血清铁蛋白减少,有利于身体健康。
戚艳萍何博何博苏玮黄晓斌谢钊
关键词:血清铁蛋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