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婷

作品数:9 被引量:61H指数:5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卒中
  • 5篇面肌
  • 5篇脑卒中
  • 5篇康复
  • 5篇肌电
  • 5篇表面肌电
  • 4篇卒中患者
  • 4篇脑卒中患者
  • 4篇康复治疗
  • 3篇手功能
  • 3篇关节
  • 2篇等速肌力
  • 2篇等速肌力训练
  • 2篇全髋
  • 2篇全髋关节
  • 2篇全髋关节置换
  • 2篇髋关节
  • 2篇髋关节置换
  • 2篇痉挛
  • 2篇肌痉挛

机构

  • 9篇江苏省人民医...

作者

  • 9篇杨婷
  • 8篇周俊
  • 8篇于俊龙
  • 7篇李雪萍
  • 7篇陈安亮
  • 6篇程凯
  • 4篇徐迪
  • 4篇袁冰
  • 4篇王伟
  • 3篇史文红
  • 2篇张红飞
  • 2篇王黎明
  • 2篇宋华荣
  • 2篇桂鉴超
  • 1篇俞长君
  • 1篇蒋桂花
  • 1篇王滨

传媒

  • 4篇中国康复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神经损伤与功...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康复治疗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GBS)又称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炎,好发于老年人,主要损害多数脊神经根和周围神经,也常累及脑神经。临床上对格林巴利综合征按病情轻重分为7种类型。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重症患者在神经内科病情稳定后即转入康复医学科,并在入住康复医学科的24小时内进行医疗、治疗、护理的整体评估,对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预测疾病转归、制定康复治疗措施极为重要。本研究通过病例讨论的方式,来探讨急性GBS患者转入康复医学科的合适时机及注意事项,结果发现全面康复介入的最好时机在患者病情平稳以后,在急性进展期内以临床药物治疗为主,无论是急性期还是恢复期应动态监测肌电图等电生理指标变化。
徐迪陈安亮俞长君袁冰杨婷蒋桂花
关键词: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康复方案
等速肌力训练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表面肌电的影响被引量:4
2008年
程凯李雪萍周俊杨婷于俊龙王黎明桂鉴超宋华荣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等速肌力训练表面肌电肌力
脑卒中患者前臂表面肌电变化与手功能评定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前后前臂屈伸肌群表面肌电值(iEMG)与手功能评定的相关性。方法:检测30例脑卒中患者在综合康复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的双侧前臂肌群iEMG,并用Lindmark手功能评定方法评估手功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患侧前臂屈伸肌群iEMG值和Lindmark手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1),治疗前患侧iEMG值与Lindmark手功能评分存在直线相关,但治疗后则无相关性。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可促进急性脑卒中患者前臂屈伸肌群肌力及手功能的恢复;iEMG作为肌肉功能量化评定指标,可动态观察脑卒中患者手功能状态。
李雪萍陈安亮程凯周俊于俊龙史文红杨婷王伟袁冰徐迪
关键词:脑卒中表面肌电手功能康复治疗
持续等速被动运动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表面肌电的影响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研究持续踝关节等速被动运动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表面肌电及肌痉挛的影响。方法:15例脑卒中患者(观察组)均有瘫痪侧痉挛性足下垂,将观察组患者患侧与15例正常人(对照组)对应侧踝关节进行持续等速被动运动,时间分别为5、10min,角速度为5°/s,于运动前后测定双下肢在直腿坐位、踝关节被动90°时的腓肠肌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MS)和综合痉挛量表评分(CSS);并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持续等速被动运动前,观察组运动5、10min时腓肠肌RMS值明显高于对照组(3.0±1.4,3.4±1.8与1.8±0.9,1.7±0.8,P<0.01),运动后均明显低于治疗前(1.8±0.8、1.9±1.0,P<0.01)。观察组运动5、10min时C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12.1±3.3、12.2±2.0与14.5±1.7,P<0.01,0.05)。观察组运动5与10minRMS值及CSS评分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持续等速被动运动能有效缓解脑卒中患者腓肠肌肌痉挛,改善踝关节运动功能,表面肌电可作为评定肌痉挛状况的量化指标,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李雪萍程凯周俊杨婷于俊龙陈安亮张红飞王滨
关键词:等速运动表面肌电脑卒中踝关节肌痉挛
早期联合抗抑郁治疗对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并发抑郁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并发抑郁患者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并发抑郁患者56例,随机分为A、B 2组各28例,均按神经内科脑血管病常规处理,并配合综合康复治疗。A组在治疗过程中针对患者心理状况给予心理疏导及增加抗抑郁药物治疗。结果:治疗3周后2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下降,A组更显著;Lindmark手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与治疗前比较2组均有明显提高,2组间比较A组明显高于B组(均P<0.05)。结论:早期康复联合抗抑郁治疗能明显缓解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患者的抑郁症状,治疗的依从性和肢体功能明显提高,提示脑卒中手功能障碍并发抑郁患者配合心理干预有重要意义。
史文红李雪萍陈安亮于俊龙程凯周俊王伟杨婷
关键词:脑卒中手功能障碍抑郁心理疏导康复治疗
手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手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疗效观察。方法:33例脑卒中患者按入院顺序被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7例,对照组1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包括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肌牵张技术、肌力训练、平衡训练、ADL训练、作业训练、理疗等,80min/次,2次/d,6天/W,共8周。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利用电脑上肢评估训练系统(E-LINK)增加握力、捏力等手功能训练,20min/次,2次/d,6天/W,共8周。结果:比较2组在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BI)均比治疗前有提高(P<0.05),且治疗组的BI评分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利用电脑上肢评估训练系统联合运动、作业等多种康复治疗方式能促进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
袁冰陈安亮于俊龙周俊王伟徐迪杨婷
关键词:康复治疗脑卒中日常生活能力
全髋关节置换患者下肢肌力变化与表面肌电特征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研究等速肌力训练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表面肌电(sEMG)的影响和改善股四头肌及月国绳肌肌力的效果。方法16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于术后14d开始行患侧多角度间歇等速肌力训练,选用60、90、120、90和600/s等5种角速度,每天1次。分别于第1次训练前、训练1周及2周后,测定下蹲过程中患肢与健肢股四头肌、月国绳肌的表面肌电信号,取中间的3次下蹲运动(包括蹲下和站起)的肌电积分值(iEMG值)进行分析,对比患侧与健侧肢体股四头肌、腘绳肌及月国绳肌/股四头肌比值(H/Q比率)的变化。结果训练前,患肢股四头肌、腘绳肌iEMG明显低于健侧,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训练前相比,训练后1周及2周后的患侧股四头肌、月国绳肌iEMG值均有明显提高(P<0.05);训练后健侧股四头肌、月国绳肌iEMG值有所降低(P<0.05);健侧H/Q比率则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等速肌力训练能有效改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股四头肌及月国绳肌肌力,增加膝关节的稳定性。
程凯李雪萍周俊杨婷于俊龙王黎明桂鉴超宋华荣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等速肌力训练表面肌电肌力
针刺神经干及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手功能的影响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探讨针刺神经干及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手功能障碍的恢复作用。方法:脑卒中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各30例。针刺组分别选取患侧前臂桡神经、正中神经及尺神经干分布区域的3个点配合常规穴位针刺;训练组综合应用运动及作业疗法;综合组则采用2种方法结合治疗。结果:治疗4周后,3组患者Lindmark手功能及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增加(P<0.05),与针刺组及训练组比较,综合组手功能评分上升更显著(P<0.05)。治疗后ADL评分3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神经干针刺结合康复训练能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手功能恢复的疗效。
陈安亮李雪萍于俊龙史文红周俊王伟徐迪杨婷袁冰
关键词:康复治疗脑卒中手功能
表面肌电联合等速测试评定肌痉挛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2
2010年
目的研究表面肌电联合等速测试评定肌痉挛的作用。方法16例脑卒中患者(观察组)和16例正常人(对照组)参加本项研究,采用表面肌电测试训练系统联合等速测试训练仪,进行踝关节等速被动运动时腓肠肌表面肌电的动态测试。患者痉挛下肢改良Ashworth评分≧1+级,设定踝关节被动运动时测试角速度分别为10°/s、30°/s,每一角速度下重复关节屈伸动作5次,组间休息1min。分别测定两组踝关节被动活动过程中腓肠肌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MS)、峰阻矩(PT)和峰阻矩/体重比(PT/BW),并进行重复测试,二次测试间休息3min。结果前后两次测试数据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角速度为分别10°/s、30°/s时,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RMS、PT,、PT/BW指标,除30°/s时的RMS值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余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10°/s、30°/s两种角速度下观察组间及对照组间比较,除对照组组间PT,、PT/BW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外(P>0.05),其余数据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表面肌电、等速测试评定肌痉挛有良好的信度,稳定性较好,可联合应用作为评定肌痉挛的量化指标。
李雪萍程凯周俊杨婷于俊龙陈安亮张红飞
关键词:表面肌电等速测试肌痉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