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星星

作品数:10 被引量:33H指数:4
供职机构:海南省安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抑郁
  • 4篇疗效
  • 4篇临床疗效
  • 2篇电针
  • 2篇电针仪
  • 2篇心理
  • 2篇心理干预
  • 2篇抑郁障碍
  • 2篇抑郁症
  • 2篇生命
  • 2篇生命质量
  • 2篇随访
  • 2篇随访研究
  • 2篇西酞普兰
  • 2篇疗效观察
  • 2篇临床疗效观察
  • 2篇精神分裂症
  • 2篇家属
  • 2篇分裂症
  • 2篇干预

机构

  • 9篇海南省安宁医...

作者

  • 9篇刘星星
  • 4篇李赛兰
  • 2篇姚乾坤
  • 2篇黄胜
  • 1篇潘明
  • 1篇曾德斌
  • 1篇李文林

传媒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安徽医药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精神医学杂志
  • 1篇中华行为医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1
  • 1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西酞普兰联合心理干预治疗抑郁障碍临床研究
2010年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联合心理干预治疗抑郁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2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西酞普兰治疗。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研究组联合心理治疗。8周疗程结束后,两组均进行门诊随访每月1次,共6个月,观察复发情况。治疗前与治疗第8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8周末研究组总有效率90.63%,对照组70.0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98,P<0.05);两组治疗8周末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极显著性下降(P<0.01),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随访6个月末研究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6.87,P<0.01)。结论西酞普兰联合心理干预治疗抑郁障碍较单纯药物治疗疗效显著。
龙栩慧吴星湖刘星星蒋陆平
关键词:抑郁障碍心理治疗西酞普兰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对照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伴抑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08年6月至2010年10月共84例脑卒中后伴抑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口服艾司西酞普兰组(治疗组)和帕罗西汀组(对照组),治疗组每日口服艾司西酞普兰片剂,剂量5~15 mg/d;对照组每日口服帕罗西汀片剂20 mg/d,两组均6周为一个疗程。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治疗出现症状量表(TESS)的评分,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略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艾司西酞普兰的起效更快,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伴抑郁安全有效,且起效更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罗儒献蒋陆平刘星星曾德斌
关键词:艾司西酞普兰帕罗西汀脑卒中后抑郁
改进后Vitalstim电针仪治疗抑郁障碍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2017年
目的观察改进后Vitalstim电针治疗抑郁障碍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治疗组40例,给予基础的常规药物对症处理,同时加用改进的Vitalstim电针仪进行配合治疗;对照组40例,仅进行基础常规药物治疗。2组均治疗1次/d,其中6d为1个小疗程,再休息1d后继续进行第2个小疗程,连续治疗3个小疗程后为总疗程。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的减分率评判2组患者的总体临床疗效,在总疗程治疗前后根据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中的生存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指标,测评其临床生存生活质量,以不良反应指标的分级评定方法来评价其安全性。结果 2组在总疗程的治疗后均有效(P<0.05),其中生理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指标方面的评分比较均改善(P<0.05),但总疗程后治疗组比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更高,各项指标改善更优(P<0.05),不良反应更小(P<0.05)。结论基础常规药物配合应用改进的Vitalstim电针联合治疗抑郁障碍的总体临床疗效更好,不良反应小,其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非药物疗法的配合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刘星星许勤伟李赛兰蒋陆平
关键词:抑郁障碍临床疗效
改装Vitalstim电针仪治疗抑郁症临床疗效观察
2016年
目的观察改装后Vitalstim电针仪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改装Vitalstim电针仪系统治疗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和对照组(仅用常规药物治疗),共计6周。治疗前后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生存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的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87.5%)总有效率与对照组(77.5%)相当(P>0.05)。治疗后治疗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SF-36各因子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SF-36各因子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装Vitalstim电针可有效改善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
刘星星许勤伟李赛兰蒋陆平
关键词:抑郁症临床疗效
miR-140-3p在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中表达及其与细胞因子的相关性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血清miR-140-3p在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中表达及其与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8(IL-8)及白细胞介素-17A(IL-17A)的相关性,为该病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海南省安宁医院收治的ASD儿童172例作为病例组,另选择8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ASD行为评定量表和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将172例ASD儿童分为轻-中度组(n=116)和重度组(n=56)。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血清miR-140-3p、IL-4、IL-8及IL-17A水平变化。应用ROC曲线分析miR-140-3p、IL-4、IL-8及IL-17A对ASD的诊断价值,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ASD儿童血清miR-140-3p与IL-4、IL-21及IL-17A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血清miR-140-3p(0.86±0.17,0.15±0.03)、IL-4[(48.65±13.82)pg/ml,(31.42±7.50)pg/ml]、IL-8[(7.14±2.05)pg/ml,(2.30±0.74)pg/ml]及IL-17A[(112.35±51.64)pg/ml,(58.20±26.40)pg/ml]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血清miR-140-3p[(1.08±0.24),(0.71±0.12)]、IL-4[(53.28±16.30)pg/ml,(43.70±13.52)pg/ml]、IL-8[(9.42±2.85)pg/ml,(5.63±1.48)pg/ml]及IL-17A[(138.40±65.72)pg/ml,(96.74±40.83)pg/ml]水平均明显高于轻-中度组(P<0.05)。血清miR-140-3p诊断ASD的AUC(95%CI)为0.827(0.773~0.886)明显高于IL-4[0.719(0.651~0.764)pg/ml]、IL-21[0.683(0.625~0.743)pg/ml]及IL-17A[0.745(0.683~0.817)pg/ml],其最佳截值取0.75时,敏感度和特异度为84.8%和78.2%。相关分析显示,ASD儿童血清miR-140-3p与IL-4、IL-8及IL-17A均呈正相关(r=0.681、r=0.624、r=0.775,均P<0.01)。结论血清miR-140-3p水平在ASD儿童中明显升高,且与IL-4、IL-8及IL-17A水平相关,是诊断ASD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王天道潘明李文林黄芳刘星星
关键词:孤独症谱系障碍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7A
心理干预法对抑郁症病人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法对抑郁症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抑郁症病人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心理干预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在常规抑郁症对症药物处理基础上予以心理干预法,对照组病人仅采用常规抑郁症对症药物处理措施。心理干预在入院时进行,每天上下午各1次,每次干预时间为20 min,共7 d。两组病人均在入院时和入院后7 d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其焦虑、悲观等消极不良情绪状况进行相关的综合临床疗效评分,不良反应指标评分评价其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在实施心理干预后,其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10.2±2.1)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30.2±2.1)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30.7±2.9)分均较对照组改善更优,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中度10例(33.3%)、重度3例(10.0%)、总积分46和总不良反应率43.3%,对照组不良反应中度14例(46.7%)、重度5例(16.7%)、总积分54和总不良反应率63.3%。结论心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改善抑郁症病人的心理状态,减少其焦虑、悲观等消极不良情绪的发生发展,保障常规药物对症处理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同时能更好地辅助改善病人用药的不良反应,体现医学人文情怀。
刘星星许勤伟李赛兰
关键词:抑郁症心理疗法
门诊与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期家属生命质量随访研究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门诊治疗和住院治疗期间,患者家属生命质量状况。方法筛选门诊/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150例,均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并以两组患者一级亲属(在家与患者一同生活)150例为研究对象...
黄胜姚乾坤蒋陆平郑在激肖玉瑛刘星星
文献传递
高压氧对缺血缺氧性脑病所致抑郁状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观察高压氧对因缺血缺氧性脑病所致抑郁状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40例诊断明确的因缺血缺氧性脑病所致抑郁状态入院治疗的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等待治疗组(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予高压氧结合常规对症药物处理法治疗,对照组仅予以常规对症药物处理,其中治疗组患者的高压氧治疗隔天1次,1周为1个小疗程,4个小疗程为1个总疗程。总疗程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的减分率评判两组患者的总体临床疗效,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价患者的认知功能,Barthel指数评分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同时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总疗程治疗后均有效,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血液流变学情况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更高,各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优。结论应用高压氧结合常规对症药物处理法对缺血缺氧性脑病所致抑郁状态患者的综合临床疗效确切,该法能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促进被受损脑细胞尽可能地恢复,值得临床进一步深入研究并加以推广。
刘星星许勤伟李赛兰蒋陆平
关键词:高压氧缺血缺氧性脑病抑郁状态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
门诊与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期家属生命质量随访研究
黄胜姚乾坤蒋陆平郑在激肖玉瑛刘星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