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时程
  • 3篇海马
  • 3篇长时程增强
  • 2篇海马CA1
  • 1篇药物
  • 1篇抑郁
  • 1篇抑郁症
  • 1篇受体
  • 1篇突触
  • 1篇突触可塑性
  • 1篇去抑制
  • 1篇晚期
  • 1篇温度依赖
  • 1篇温度依赖性
  • 1篇细胞
  • 1篇细胞癌
  • 1篇小鼠
  • 1篇新靶点
  • 1篇脑片
  • 1篇抗抑郁

机构

  • 5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张猛
  • 3篇朱心红
  • 3篇陈永君
  • 3篇高天明
  • 2篇王璞
  • 1篇陈明
  • 1篇孙丽荣
  • 1篇严华成
  • 1篇李树基
  • 1篇王倩
  • 1篇李亮萍
  • 1篇李晓文
  • 1篇方莹莹
  • 1篇毕琳琳
  • 1篇曹雄

传媒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星形胶质细胞来源的BDNF对晚期LTP具有关键的调控作用
大脑中有两类神经细胞:神经元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一直以来,人们认为神经元与神经元间的网络联系是神经系统发挥功能的唯一途径,而对于数量为神经元细胞10倍以上的神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等),在信息...
张猛
关键词:BDNF海马CA1长期记忆
文献传递
GABA能去抑制水平的变化对海马CA1突触长时程增强的影响
2008年
目的研究改变中间神经元GABA能抑制水平对海马CA1区突触长时程增强(LTP)的影响,同时获得不同浓度Bicuculline阻断GABA。受体介导抑制以及影响海马CA1区突触可塑性详细信息。方法应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记录成年小鼠海马脑片上自发的微小的抑制性突触后电位(mIPSC)和诱发的前馈抑制性突触后电流(IPSC),使用细胞外电生理方法记录刺激Schaffer侧枝诱发的CA1区辐射层场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EPSP).测量不同浓度Bicuculline对mIPSC、IPSC和fEPSP的作用,以及它们对小鼠海马脑片CA1区突触LTP的影响。结果10μmol/L、20μmol/L Bicuculline可以减弱mIPSC和IPSC抑制性突触电流,且20μmol/L Bicuculline作用更明显:20μmol/L Bicuculline可以明显提高fEPSP的斜率,而5μmol/L和10μmol/L Bicuculline没有明显作用:5μmol/L、10μmol/L、20μmol/L和50μmol/L Bicuculline组100赫兹强直刺激诱发后的fEPSP平均斜率均值都大于对照组,但仅10μmol/L、20μmol/L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cuculline可以减弱GABAA受体介导的抑制以及增加场的fEPSP斜率,并且Bicuculline阻断GABA能抑制到一个关键水平才可以增强海马CA1区突触的LTP。
陈永君张猛王璞朱心红高天明
关键词:海马突触可塑性GABAA受体长时程增强
NuSAP1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细胞癌复发的关系
背景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常见、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肝细胞癌术后的高复发率成为影响其生存率和预后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但其根本的病因及机制尚不明了。深入研究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
张猛
关键词:肝细胞癌复发转移
文献传递
抗抑郁新靶点和新手段的研究
高天明朱心红曹雄陈永君严华成陈明毕琳琳李树基孙丽荣方莹莹李晓文李亮萍张猛王倩王珏
该项目属基础医学。抑郁症是最为常见的精神疾病,终身患病率为12-20%;据WHO预计,到2030年抑郁症将成为首位致残原因。抑郁症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以及自杀倾向,已然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但对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仍...
关键词:
关键词:抑郁症发病机制
Neuregulin-1温度依赖性抑制小鼠海马脑片CA1区的长时程增强
2008年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条件下Neuregulin-1(NRG1)对小鼠海马脑片CA1区突触传递和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方法制作成年小鼠离体海马脑片标本,采用细胞外微电极记录技术,记录小鼠海马脑片CA1区Schaffer侧枝诱发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EPSP),以及施高频强直刺激(HFS)诱导长时程增强(LTP)。分别在室温(26±1)℃和生理温度(32±1)℃条件下,观察NRG1对fEPSP和LTP的影响。结果(1)无论在室温或生理温度条件下,灌流NRG1前后fEPSP斜率的平均值无明显变化(P>0.05)。(2)室温灌流NRG1组与室温正常对照组相比,强直刺激后fEPSP斜率的平均值无明显变化(P>0.05);与生理温度正常对照组相比,生理温度灌流NRG1组强直刺激后fEPSP斜率平均值降低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NRG1温度依赖性抑制小鼠海马脑片CA1区的长时程增强。
陈永君张猛王璞朱心红高天明
关键词:NEUREGULIN-1长时程增强小鼠海马脑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