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芬
- 作品数:6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充市精神卫生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利培酮联合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利培酮联合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1月至8月医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利培酮,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用阿立哌唑,均治疗8周。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χ2=1.01,P<0.05);观察组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个人与社会表现量表(PSP)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7.12,18.23,P<0.05)。结论利培酮联合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治愈率较高,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阳性、阴性症状,提高其认知功能及社会适应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 王素芬刘璐王小虎
- 关键词:利培酮阿立哌唑精神分裂症
- 齐拉西酮作为增效剂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作为增效剂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疗效。方法对40例难治性强迫症患者在原抗抑郁剂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合用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齐拉西酮和安慰剂,疗程8周。齐拉西酮起始剂量20mg/d,以20mg/(1次或2次·周)逐渐增加剂量,平均日剂量为(80.00±40.00)mg;疗程8周;两组均采用Yale-Brown强迫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大体评定量表及副反应评定量表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第8周末各评定1次,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第8周末,Yale-Brown强迫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大体评定量表总分与治疗前比较,齐拉西酮组较安慰剂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安慰剂相比齐拉西酮组不良反应程度较轻微,患者均可耐受。结论小剂量齐拉西酮可作为抗抑郁剂的增效剂治疗难治性强迫症。
- 王素芬黄婷范文澜刘国清
- 关键词:齐拉西酮增效剂难治性强迫症
- 奥氮平联用盐酸曲唑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讨论奥氮平联用抗抑郁剂缓解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为奥氮平联用曲唑酮,对照组为但用奥氮平组,比较两组阴性症状及一般症状的减分率。结果研究组阴性症状及一般症状的减分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抗抑郁剂曲唑酮联用奥氮平可比单用奥氮平有效改善阴性症状,对病人生活质量的提高更有帮助。
- 王素芬王琼秀李小玲刘国清易全民范文澜
- 关键词:抗抑郁剂曲唑酮奥氮平阴性症状
- 情感宣泄法对后疫情时期南充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应对方式及干预满意度的影响
- 2022年
- 目的探究情感宣泄法对后疫情时期南充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应对方式及干预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完全随机抽样法,于2021年1月-2022年4月选取南充市2所普通中学、2所县级中学及2所大学共390名青少年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195)和对照组(n=195)。研究组接受情感宣泄法干预,对照组进行自我调节放松,不接受其他干预,两组均干预3个月。于干预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评定青少年应对方式,并于干预后采用自编满意度问卷评定青少年对本次干预的满意度。结果干预后,研究组SCL-90总评分低于对照组(t=68.312,P<0.01),SCSQ积极应对因子评分高于对照组(t=30.488,P<0.01),消极应对因子评分低于对照组(t=46.562,P<0.01);研究组干预满意者190人(98.96%),对照组175人(89.74%),两组干预满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21,P<0.01)。结论情感宣泄法可能有助于改善后疫情时期南充市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应对方式,青少年对情感宣泄法的干预满意度较高。
- 王素芬丁阳阳李薇
- 关键词:心理健康状况满意度青少年
- 电针与认知行为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研究电针、认知行为心理治疗与二者联合在抗抑郁药物治疗基础上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疗效的差别。方法对65名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追踪观察1年,治疗前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在抗抑郁药物治疗基础上,一组接受电针治疗(简称电针组);一组接受认知行为治疗(简称心理组);一组接受电针联合认知行为治疗(简称电针心理治疗组)。对3组治疗前与后2、4、8周以及半年,1年各进行1次疼痛症状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测评,以及1年后复发率的对比。结果电针及电针联合认知行为治疗组2周、4周时的疗效优于认知行为治疗组(P<0.05);1年时,认知行为治疗组与电针认知行为治疗组疗效相当,但明显优于电针治疗组(P<0.05);且二者复发率较电针治疗组低(P<0.05)。结论在抗抑郁药物治疗基础上配合电针治疗能快速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及焦虑抑郁情绪,而配合认知行为治疗能纠正患者的不良认知,从而减少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复发;故电针配合认知行为治疗是对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更为有效的治疗方式。
- 王素芬王琼秀李小玲刘国清易全民范文澜
- 关键词:电针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