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东
- 作品数:9 被引量:38H指数:5
- 供职机构:海南农垦总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海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重点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直接数字化低剂量X线机在肺部病变的应用(附200例分析)
- 2004年
- 目的:探讨直接数字化低剂量X线机(LDRD)对肺部病变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00例病例进行直接数字化低剂量胸部X线摄影,加侧位150例,全部图像均经窗宽窗位调节及局部病灶放大、增强、反转后处理后进行分析。结果:200例胸部DR摄影后:肺炎70例;肺癌50例,周围型30例,中央型20例;肺结核50例,伴空洞25例,粟粒性肺结核6例;小结节性病灶(直径<2.0cm)30例。结论:LDRD能清楚显示肺部病变,信息量较丰富,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 林志东冯锦欣黄坚
- 关键词:肺部病变肺结核肺癌肺炎
- AFP含量和寄生血管对中晚期肝癌患者TACE治疗的影响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评价血清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 F P)含量变化和寄生血管存在对中晚期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的影响.方法:临床上病理学、影像学和肿瘤分子标志物检测,确诊163例中晚期肝癌的患者,在行TACE治疗前后用放射酶联免疫法检测患者血清AFP含量变化以及TACE治疗前行供血动脉CT血管造影(computer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了解肝癌的寄生血管供血动脉情况.结果:在163例患者中,有131例AFP阳性,经TACE治疗后,其中82例AFP降低,有效治疗(1年生存以上)率为87.8%(72/82);13例AFP升高,有效治疗率为30.8%(4/13);36例AFP含量没有显著变化,有效治疗率为58.3%(21/36).32例AFP阴性患者的有效治疗率为100%(32/32);分析显示,AFP降低或AFP阴性的患者的有效治疗率均显著性高于AFP升高或不变的患者(P<0.01).CTA成像显示在163例患者中,有56例患者有寄生血管存在(AFP阳性53例,AFP阴性3例),经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对照,吻合率100%.经TACE治疗后,无寄生血管患者有效治疗率为78.5%(84/107),而有寄生血管患者有效治疗率则为41.1%(23/56),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分析AFP含量与寄生血管存在的相关性表明,AFP阳性患者有寄生血管存在率为40.1%(53/131),而AFP阴性患者有寄生血管存在率为9.4%(3/32),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清AFP含量高和有寄生血管供应是导致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效果不良的重要因素;AFP含量升高与肝癌组织寄生血管生成有关;联合AFP含量监测和CTA检查能评价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的价值.
- 何二霞聂忠仕朱明月林海峰王琳林志东谢协驹李孟森
- 关键词:中晚期肝癌甲胎蛋白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
- CT灌注成像结合全肝增强扫描对41例中晚期肝癌患者行TACE疗效的评价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评价CT灌注成像结合全肝增强扫描在中晚期肝癌患者行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疗效的价值。方法 41例中晚期肝癌患者行TACE术后4周再行CT灌注扫描,计算肝血流量、肝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肝动脉分数及表面通透性等参数及基线图像,并于灌注扫描后即行全肝增强扫描。结果根据肝癌行TACE术后基线图像显示碘油在肿瘤区域的沉积形态,观察到在41患者中,碘油完全填充型1例、缺损型或环形10例、簇集型25例及稀少型5例;与肝癌再次行TACE治疗时肝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比较,两者诊断吻合率100%。各灌注参数显示碘油沉积区域肝癌组织血流灌注消失;非碘油沉积区域与正常肝组织比较,肝血流量、肝血容量及平均通过时间等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肝动脉分数及表面通透性等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结果显示,全肝增强扫描可弥补CT灌注成像覆盖范围较小,无法全面了解全肝碘油填充情况的缺点;全肝增强扫描可提供肝癌及子灶大小、形态、密度、强化程度以及扫描范围其他脏器有无异常,是否有腹腔淋巴结转移等详细的临床资料。结论 CT灌注成像结合全肝增强扫描可判断中晚期肝癌患者行TACE疗效,对进一步治疗中晚期肝癌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 何二霞聂忠仕朱明月林海锋王琳张英辉林志东李孟森
- 关键词:中晚期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CT灌注成像
- 肺炎误诊肺结核24例分析被引量:1
- 2002年
- 林志东李祥泽
- 关键词:肺炎肺结核误诊X线检查
- 肝癌肝外血管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的临床应用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肝外供血动脉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的显示能力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64层螺旋CT常规肝脏三期扫描,动脉期采用容积再现(V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三维重建技术,对89例原发性中晚期HCC肝内、外供血动脉的起源及走行行三维重建,并与血管造影结果对比。结果肿瘤巨块型59例,发生肿瘤肝外供血33例;弥漫型21例,发生肝外供血4例;结节型9例,发生肝外供血1例。肿瘤肝外供血动脉有8条途经,共发现肿瘤肝外供血动脉44支,肝动脉起源变异19支。结论 HCC肝外供血动脉较为常见和多变,并与肿瘤类型和部位有关,64层螺旋CT血管三维重建能达到血管造影效果,可减少血管造影次数,减少对比剂用量,减少医患辐射剂量,提高治疗效果。
- 林志东文宠佩符孔王邦浩
- 关键词:64层螺旋CT肝脏肿瘤血管造影术
- 胃右动脉起源变异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意义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探讨胃右动脉起源变异在肝细胞癌介入治疗中的指导意义。方法对72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行64层螺旋CT肝脏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采用容积再现(V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技术,追踪重建显示胃右动脉的起源与肝动脉的关系,并与血管造影结果对比。结果在72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中,VR及MIP清楚显示胃右动脉起源者43例,显示率为59.8%。胃右动脉起源于肝固有动脉19例,肝左动脉17例,胃十二指肠动脉4例,肝右动脉2例,肝总动脉1例。三维重建结果显示与血管造影一致。结论胃右动脉起源变异多发自肝左动脉,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可提供胃右动脉血管影像资料,对介入治疗具有实用意义。
- 林志东文宠佩符孔王邦浩
- 关键词:肝脏肿瘤多层螺旋CT胃右动脉血管造影术
- 肺部真菌病影像学误诊12例分析
- 2007年
- 林志东王邦浩郭萍
- 关键词:误诊
- 原发性空肠腺癌的影像学分析——附1例报道
- 2000年
- 林志东
- 关键词:肠肿瘤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