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梅
- 作品数:27 被引量:85H指数:6
- 供职机构:遂宁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离心式血浆置换术对治疗妊娠晚期合并高脂血症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离心式血浆置换术在妊娠晚期并发高脂血症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6例妊娠晚期合并高脂血症性重症胰腺炎,在按照我国2013年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离心式血浆置换术进行治疗,分析治疗效果,评价其有效性。结果:采用离心式血浆置换术治疗后,6例患者短时间内三酰甘油、胆固醇、血淀粉酶明显降低,微循环状态得以改善,炎性介质指标白细胞、超敏C-反应蛋白等迅速下降,临床症状明显减轻。结论:离心式血浆置换能快速、选择性的去除血中的病理成分,迅速降低患者体内血脂水平、清除血液中炎性介质、稳定内环境,对治疗妊娠晚期合并高脂血症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 李红梅王远杰刘方久赵丹李思蓉
- 关键词:妊娠晚期
- 输血信息管理系统在临床安全输血管理中的运用被引量:15
- 2015年
- 探讨输血科安全输血质量管理智能化软件系统在临床安全输血管理的重要作用。输血科安全输血质量管理智能化软件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HIS)、实验室信息系统(LIS)、临床合理用血评估与评价系统(TOP-A)共享,以实现临床安全输血管理的信息化。通过信息化管理,实现电子配血的临床应用,优化输血工作流程,减少人工干预,提高临床合理用血率,降低差错事故的发生。输血信息管理系统的运用使工作效率和临床合理用血水平大幅提高,差错发生率明显降低,血液有效利用率得到显著提升,电子配血流程及时发现患者二次血型不一致事件,可有效阻止ABO/Rh D系统不相容血液发放,杜绝输血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临床用血安全。
- 李红梅何江冯宁王远杰
- 关键词:信息管理输血医院信息系统
- 电子交叉配血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探索电子交叉配血技术临床应用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患者二次血型鉴定结果一致,抗筛试验结果阴性,献血者血型鉴定无误,抗筛试验结果阴性,直接由计算机系统为患者选择ABO/RhD血型相容的血液。同时进行传统血清学交叉配血试验,比较两种方法的差异。结果符合电子交叉配血条件患者血样13353份,两种方法配血未见受献血者血液不相容。8751份献血者血液发出输注,未发生ABO/RhD血型不合的输血不良反应。结论电子交叉配血技术不但可提高输血安全性还可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 刘家瑞王远杰李红梅冯宁冯俊程杨晓丽
- 关键词:输血安全血型血液相容性
- 抗体筛查细胞抗原涵盖范围与电子配血技术的安全应用被引量:12
- 2013年
- 目的探讨抗体筛查细胞抗原涵盖范围在保障电子配血技术安全应用中的意义。方法分别对供受血者进行ABO/RhD血型检测以及抗体筛查。患者二次血型鉴定结果一致,抗体筛查结果阴性,按电子配血规则进行电子配血,同时采用凝聚胺法对供受血者进行传统血清学交叉配血平行试验,分析抗体筛查细胞抗原涵盖范围与不规则抗体漏检情况以及对电子配血技术安全应用的影响。结果 22790份患者血样,抗体筛查阳性164例,阳性率0.72%。15740份供血者血样,抗体筛查阳性11例,占0.07%。22540份血样均符合电子配血规则,由计算机实施电子配血未发现ABO/RhD血型不相容。用凝聚胺法进行传统血清学交叉配血平行检测,其中22534份血样配血相容,6份血样凝聚胺法交叉配血主侧不相容,未发现次侧不相容者。6份血样用谱细胞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全为MNS系统抗-Mur,漏检率为0.027%。结论目前临床所用抗体筛查细胞仅为血清学交叉配血而设计,抗体漏检率相对较高,不能充分保障电子配血技术的安全性。建议尽快制定电子配血技术标准,保障其在临床的推广应用。
- 刘家瑞王远杰冯宁李红梅冯俊程
- 关键词:抗体筛查不规则抗体输血安全
- 电子交叉配血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电子交叉配血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严格遵循卫生部颁发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内、外科输血指南)要求,对该院2011年8月至2012年3月临床输血患者进行电子交叉配血。结果经过电子交叉配血接受输血的患者无一例发生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从而提高了输血安全性,保证了临床用血安全。结论电子交叉配血适用于临床输血,安全,可行,值得推广应用。
- 李红梅
- 关键词: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输血血液安全
- 血清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检测在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血清急性时相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CRP)和前白蛋白(PA)在区分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40例感染儿童(细菌感染组及病毒感染组)及20例体检儿童(对照组)血清CRP和PA的含量。结果细菌感染组与对照组比较,CRP分别为72.60±18.22mg/L与5.31±1.86mg/L,PA分别为109.67±41.25mg/L与258.14±62.38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感染组与对照组比较,CRP分别为5.27±1.54mg/L与5.31±1.86/mg/L,PA分别为241.23±53.76/mg/L与258.14±62.38mg/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时,血清中CRP、PA的检测有助于疾病早期的鉴别诊断。
- 李红梅陈小冬
- 关键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前白蛋白急性呼吸道感染
- 两次血型制配合输血管理系统有效阻止不相容血液发放
- 目的 探索两次血型制配合输血管理系统阻止不相容血液发放的作用与意义。方法 对血袋进行血型鉴定和不规则抗体筛查;分别采集患者两次血液标本进行ABO/RhD鉴定,由计算机系统自动进行血型结果比对。如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阴性,血...
- 王远杰刘家瑞李红梅冯宁冯俊程杨晓丽
- 关键词:输血安全血型血液相容性
- 临床不合理用血现象分析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分析临床用血的合理性,更好的推动成分输血。方法:对我院10个主要临床用血科室的用血量及成分输血临床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统计显示成分用血比例均在95%以上,血浆输注率超过50%,出现不合理输注。各科室统计显示除胸外科外,成分用血比例均在97%以上,红细胞悬液(CRCs)+新鲜冰冻血浆(FFP)混合输注有4个科室超过50%,血浆输注有5个科室超过50%,出现不合理输注。结论:不合理输血现象在临床科室中普遍存在,以外科系统尤为突出。不合理输注的类型主要有血浆与红细胞搭配输注、输注血浆补充白蛋白等。
- 李红梅
- 关键词:临床用血成分输血率合理用血安全用血
- 二次血型制配合输血管理系统阻止不相容血液发放的研究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 探讨2次血型制配合输血管理系统阻止不相容血液发放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1年3月至2014年6月于遂宁市中心医院门诊与住院的全部患者血液样本120 962份,以及待发放的悬浮红细胞血袋24 963袋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纳入标准:无破损、漏液,肉眼观察无异常;排除标准:污染.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遂宁市中心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对申请输血及手术备血的患者血液样本的血型鉴定采用2次血型制,分别为初次血型鉴定与再次血型鉴定.同时,对血袋进行血型鉴定及不规则抗体筛查;全部数据输入输血管理系统存档,输血管理系统自动对录入的患者血液样本2次血型信息进行比对;并对血袋血型鉴定结果与血袋血型标签进行比对.患者血液样本2次血型鉴定结果一致,且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呈阴性,同时血袋血型对比结果一致,方可发放血液;否则输血管理系统会阻止血液发放,并发出警告.对患者血液样本血型鉴定错误率与血袋血型鉴定错误率进行统计与校正.患者血液样本2次血型鉴定不一致者再次采集样本检测,区分初次样本错误与再次样本错误.并统计输血安全风险.对血袋血型鉴定不一致者,进行溯源并更正.结果 ①本研究纳入患者血液样本中,初次血型鉴定样本数为93 647份,再次血型鉴定样本数为27 315份.根据初次血型鉴定结果,计算血型鉴定错误率的校正因子为1.39.再次血型鉴定样本与初次血型鉴定结果不一致者为19份,血型鉴定错误率为0.070%,校正后错误率为0.097%.同时,鉴定血袋血型24 963袋,与血袋血型标签不一致者为2袋,血袋血型鉴定错误率为0.008%.②患者血液样本中,再次血型鉴定样本与初次血型鉴定结果不一致的19份血液样本中,初次血样错误为12份,再次血样错误为7份.在12份初次血型鉴定错误的血样中,如果根
- 王远杰刘家瑞李红梅冯宁冯俊程杨晓丽
- 关键词: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血型不合血液安全
- 电子配血技术临床应用中的安全管理
- 目的:对电子交叉配血如何在临床应用中安全管理进行了探讨.方法:制定电子配血SOP,建立并完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对符合条件患者进行电子配血,同时采用传统的血清学交叉配血试验进行平行检测.对输血试验各个环节实施全程质量控制...
- 李红梅王远杰
- 关键词:输血治疗抗体筛查质量管理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