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灏

作品数:20 被引量:61H指数:5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动脉
  • 5篇静脉
  • 4篇细胞
  • 3篇血管
  • 3篇移植物
  • 3篇手术
  • 3篇外科
  • 3篇颈动脉
  • 2篇动静脉
  • 2篇动脉内
  • 2篇动脉内膜
  • 2篇动脉内膜剥脱...
  • 2篇动脉狭窄
  • 2篇血栓
  • 2篇血液
  • 2篇移植物感染
  • 2篇杂交手术
  • 2篇增殖
  • 2篇术后
  • 2篇曲张

机构

  • 19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东省第二人...

作者

  • 19篇刘灏
  • 10篇林智琪
  • 9篇刘正军
  • 8篇万恒
  • 8篇符方勇
  • 5篇黄显莹
  • 4篇刘正军
  • 3篇陆京伯
  • 3篇周忠信
  • 3篇黄水传
  • 2篇叶玲
  • 1篇蔡寨
  • 1篇李川江
  • 1篇黄宗海
  • 1篇陈顺枝
  • 1篇王汉宁
  • 1篇厉周
  • 1篇单兰兰
  • 1篇奈文青
  • 1篇戴萌

传媒

  • 3篇中国普通外科...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物理...
  • 1篇暨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血液净化
  • 1篇国际病毒学杂...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血管外科...
  • 1篇中华血管外科...

年份

  • 2篇2024
  • 4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7例人工血管内瘘移植物感染的处理策略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总结透析用人工血管内瘘移植物感染的处理经验及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血管外科2015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27例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27例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16例。其中前臂人工血管移植物内瘘16例,上臂人工血管移植物内瘘7例,下肢人工血管移植物内瘘4例。人工血管移植物全段感染8例,人工血管移植物全段感染合并吻合口假性动脉瘤3例,人工血管局段感染15例,人工血管局段感染合并窃血综合征1例。处理方案包括:人工血管全部切除+动脉重建术13例,人工血管次全切除2例,人工血管局段切除+移植物旁路术11例,人工血管局段切除+移植物旁路术+流入道动脉近端化1例。结果 27例患者均获得技术上的成功,技术成功率100%,围手术期无患者死亡。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3(12~29)个月。随访期间1例左上臂人工血管移植物内瘘局段感染患者,采用人工血管次全切除术后2个月,再次出现人工血管动脉残端感染吻合口破裂,左侧腋动脉假性动脉瘤形成,采用自体贵要静脉旁路移植术修复左侧腋动脉;1例人工血管移植物内瘘局段感染的患者,接受人工血管局段切除+人工血管移植物旁路术治疗,术后8个月,再次出现人工血管局段感染并闭塞,行人工血管移植物完整切除术。余患者未出现吻合口及肢体缺血相关并发症(移植物全切除)以及移植物再次感染(保留移植物)。结论应根据人工血管移植物内瘘感染的类型采用正确的策略进行治疗,原则上尽可能保留移植物,手术过程中的无菌操作以及后续的穿刺过程无菌技术有助于减少人工血管移植物感染的发生。
万恒刘灏林智琪刘正军
下腔静脉平滑肌瘤病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分析下腔静脉平滑肌瘤病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合理的诊疗措施。方法全组9例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完整切除静脉内平滑肌瘤。结果1例患者死于术中大出血,1例术后16个月出现肿瘤复发,32个月后死于肝功能衰竭。1例患者失访,余患者随诊未发现肿瘤复发迹象,已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结论既往有子宫肌瘤病史者,若出现静脉系统阻塞症状应考虑到累及下腔静脉的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的可能,一旦明确诊断,须尽早、彻底手术治疗。
郭清旭刘灏刘正军
关键词:静脉内平滑肌瘤病下腔静脉子宫肌瘤诊疗措施
鞘氨醇激酶促进胃癌细胞SGC-7901转移和侵袭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鞘氨醇激酶-1(sphingosine kinase 1,SphK1)促进胃癌细胞转移和侵袭的机制。方法使用转染、RNA干扰及Sphk1过表达载体构建的方法分别实现胃癌细胞SGC-7901中SphK1蛋白的过表达、低表达,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SphK1对胃癌细胞转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并利用ELISA检测1-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 1-phosphate,S1P)及其受体水平的变化。结果 SphK1的过表达可显著促进胃癌细胞的转移和侵袭(P<0.05),而SphK1特异性siRNA可轻微降低胃癌细胞的转移和侵袭能力,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SphK1转染细胞S1P表达水平(0.32±0.01)高于对照组(0.24±0.02)(P<0.05),SphK1的过表达可提高S1P的水平,而外源性S1P的添加可通过EDG1促进胃癌细胞的转移和侵袭。结论 SphK1/S1P/EDG1途径在胃癌的转移中有重要的作用,为胃癌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一个可能的新靶点。
史福军黄宗海厉周蔡寨李秀勤彭亮刘灏
关键词:鞘氨醇激酶1-磷酸鞘氨醇胃癌细胞
人工血管内瘘移植物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2022年
目的总结不同类型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VG)感染并探讨其诊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2年1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血管与介入科收治的29例(31条人工血管)AVG移植物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9例,女性20例;年龄(62.5±10.4)岁。采取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方式,手术方式包括移植物完整切除(TGE)+动脉修复和移植物局段切除(PGE)+旁路重建。观察和总结移植物感染情况,治疗情况和随访期情况。采用Kaplan-Meier曲线计算初级通畅率。结果31条人工血管中,28条位于前臂,2条位于上臂,1条位于下肢。从植入到感染的中位时间为6.0(2.0,12.5)个月。合并流入/流出道狭窄的人工血管12条(38.7%),24条(77.4%)人工血管因反复穿刺而感染。29例患者中,2例(2条人工血管)采取单纯保守治疗,1例(1条人工血管)采取抗菌治疗加切开引流,16例(17条人工血管)采用了TGE+动脉修复;10例(11条人工血管)采用了PGE+旁路重建。25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1.5±7.4)个月。随访期内,PGE+旁路重建的人工血管的初级通畅率为40%。1条人工血管因穿刺相关原因再次感染,并再次行PGE+旁路重建手术。结论AVG移植物感染应根据移植物感染的类型来选择处理策略。对于AVG移植物局段感染的患者,PGE+旁路重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万恒刘轶凡刘灏
关键词:移植物感染
抗IFITM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检测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制备抗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1(interferon-induced transmembrane protein 1,IFITM1)的单克隆抗体,为检测IFITM1及进一步研究其在结肠肿瘤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以结肠癌患者的癌组织为材料,提取总RNA,以RT-PCR扩增得到IFITM1 cDNA序列,经EcoRⅠ和HindⅢ双酶切后,克隆入pGEX-4T-3进行原核表达并纯化得IFITM1-GST;以该融合蛋白免疫BALB/c小鼠,淋巴细胞杂交瘤法制备单克隆抗体;采用ELISA、Western-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法以制备的抗体检测结肠癌患者结肠癌组织中的IFITM1。结果:成功构建了IFITM1原核表达载体,获得了IFITM1-GST重组蛋白;制备得到了1株抗IFITM1单克隆抗体,腹水ELISA效价为1:30000,抗体亚类为IgG1,可用于ELISA、Western-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肠癌患者结肠癌组织中的IFITM1。结论:获得了1株可用于ELISA、Western-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法的抗IFITM1单克隆抗体2F-1,为进一步研究IFITM1在结肠肿瘤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实验基础。
刘灏林智琪符方勇周忠信刘正军
关键词:结肠癌单克隆抗体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促进肝细胞增殖的机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明确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对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构建pCDNA4-SIRT1质粒,合成SIRT1的siRNA,转染肝癌HepG2细胞系。XTT法及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蛋白的表达。结果:干扰SIRT1表达均可明显抑制HepG2细胞增殖(P<0.001);干扰SIRT1表达均可明显抑制HepG2细胞S期(P<0.01),而使G1期明显增加(P<0.001);干扰SIRT1表达可明显促进HepG2细胞凋亡(P<0.001);在HepG2细胞中当抑制SIRT1表达时,PTEN的乙酰化水平、磷酸化AKT和PI3K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结论:SIRT1在肝癌细胞系HepG2增殖中起重要作用,同时存在抑制其凋亡的作用,该作用涉及PTEN/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
刘灏李川江王汉宁刘正军
关键词:SIRT1HEPG2肝细胞癌增殖
差异基因表达谱分析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相关基因及可能的信号通路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从Array Express数据库下载基因表达谱数据E-MTAB-2055。该数据包含24例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和24例稳定斑块组织,从中筛选差异基因,并通过富集分析获取与不稳定斑块有关的生物学过程和通路。同时,通过构建差异表达基因的生物网络来寻找与该疾病高度相关的风险模块,并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五对不稳定斑块和斑块旁标本,验证风险模块中部分基因的差异表达。结果不稳定斑块中发生显著性差异表达变化的基因共有439个,其中上调基因为232个,下调基因为207个。涉及到的生物学过程和通路大部分与炎症和免疫应答有关。生物网络和模块分析提示CXCR4、VCL和TYROBP可能在不稳定斑块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CXCR4和TYROBP基因表达情况与芯片数据分析结果一致。结论本研究比较完整地揭示了不稳定斑块差异表达谱特征和所涉及的生物学过程和信号通路,其中TYROBP可能是不稳定斑块发生发展进程中新的致病基因。
奈文青刘灏王媛媛单兰兰傅友吴洪渊丁燕陈顺枝刘正军陈婕戴萌
关键词:不稳定斑块表达谱差异表达基因
杂交技术在治疗TASC D型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总结杂交技术在治疗TASC D型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3年12月间采用杂交技术治疗的22例TASC D型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24条肢体)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髂动脉支架植入术+股总动脉内膜剥脱术(含股深动脉内膜剥脱术)+股深动脉成形术+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治疗患者12例,采用股总动脉内膜剥脱术(含股深动脉内膜剥脱术)+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胫前动脉、胫后动脉球囊扩张术治疗患者4例,采用Fogarty导管取栓术+髂动脉支架植入术+股总动脉内膜剥脱术(含股深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患者6例。结果:所有的患者均获得技术上的成功,围手术期无患者死亡,术后患肢疼痛改善,皮温升高,平均踝肱指数从术前的0.38升至术后的0.75。18例患者获随访3~28个月,2例患者术后发生人工血管旁路血栓形成,1例患者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其余患者未发生人工血管或支架相关并发症。结论:杂交技术微创、安全、有效,是处理TASC D型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的合理选择,尤其适用于无法进行单纯腔内治疗的高危患者。
万恒林智琪刘灏刘正军
关键词:动脉闭塞性疾病外科学下肢杂交手术
间歇性充气加压治疗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现状与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22年
以国内外新版临床指南和共识为基础,结合近年国内外文献,对间歇性充气加压(IPC)治疗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及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总结,介绍了目前IPC快速型和缓慢型两种治疗模式的特点以及优劣。此外,本文还对不同压力治疗方式的依从性、治疗疗效评价和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简要综述,旨在为临床实践中规范应用IPC治疗提供决策依据。
钟伟权卞一啸吴朝键邹志辉罗玮琪廖军锋刘灏
关键词: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下肢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形成
Hybrid技术在复杂主动脉病变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杂交技术在复杂主动脉病变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2012年8月采用Hybrid技术治疗的12例复杂主动脉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主动脉夹层9例,胸腹主动脉瘤3例,手术方式主要为各种人工血管旁路术联合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结果:所有患者均取得技术成功。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出现支架近心端1型内漏,未予处理,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手术期死于严重纵膈内感染,余患者术后康复良好。8例患者随访3个月至2年,均存活良好,未发现内漏及其他并发症。结论:Hybrid技术是治疗复杂主动脉病变一种合理的可选择方案。
万恒林智琪刘灏陆京伯周忠信符方勇叶玲黄显莹刘正军
关键词:杂交手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