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荣东

作品数:10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广元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疗效
  • 3篇蛋白
  • 3篇脑出血
  • 3篇出血
  • 2篇蛋白酶
  • 2篇血清
  • 2篇酸酶
  • 2篇透明质酸
  • 2篇透明质酸酶
  • 2篇内注射
  • 2篇鞘内
  • 2篇鞘内注射
  • 2篇鞘内注射治疗
  • 2篇注射
  • 2篇注射治疗
  • 2篇锥颅
  • 2篇锥颅穿刺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脑梗死患者

机构

  • 10篇广元市中心医...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峨眉山市人民...

作者

  • 10篇杨荣东
  • 5篇李静梅
  • 3篇张明娟
  • 2篇严建东
  • 2篇何国英
  • 1篇周东
  • 1篇杨小华
  • 1篇李庆
  • 1篇李桂兰
  • 1篇魏建蓉

传媒

  • 2篇四川医学
  • 2篇西部医学
  • 1篇临床荟萃
  • 1篇川北医学院学...
  • 1篇中国中医药现...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5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脊液置换联合透明质酸酶、a-糜蛋白酶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脊髓膜炎完全性截瘫疗效观察附一例报告
目的观察脑脊液置换联合透明质酸酶、a-糜蛋白酶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脊髓膜炎完全性截瘫的临床疗效。方法报导一例采用脑脊液置换联合透明质酸酶、a-糜蛋白酶鞘内注射治疗的结核性脑脊髓膜炎临床疗效,同时复习相关文献。
杨荣东
文献传递
颈内动脉球囊闭塞试验(BOT)和可脱性球囊永久性闭塞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对于Mata's试验(颈动脉压迫试验)阴性的颈内动脉宽颈动脉瘤、梭形动脉瘤、巨大动脉瘤(GA)、海绵窦动脉瘤、海绵窦瘘(CCF)、前循环供血肿瘤等患者行颈内动脉球囊闭塞试验(BOT),评估其安全性;BOT阴性者行颈内动脉可脱性球囊永久性闭塞治疗,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3例颈内动脉(ICA)上述患者,应用可脱性球囊暂时性闭塞ICA,作BOT,36例BOT阴性患者行永久性闭塞ICA,观察其脑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BOT的阴性率为83.7%。随访3~6个月统计,与BOT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3%。可脱性球囊永久性闭塞ICA后脑缺血的发病率为2.8%。结论 BOT是检测患者是否耐受ICA闭塞安全有效的方法,颈内动脉可脱性球囊永久性闭塞是治疗颈内动脉宽颈动脉瘤、梭形动脉瘤、巨大动脉瘤(GA)、海绵窦动脉瘤、海绵窦瘘(CCF)、前循环供血肿瘤的有效方法。
杨荣东李庆张明娟
关键词:颈内动脉可脱性球囊
2型糖尿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患者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与年龄、病程、临床症状等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 应用肌电图仪检测126例确诊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并设为观察组:将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非糖尿病患者)97例的MCV进行对比分析,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MCV数据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同时比较MCV与年龄、病程、临床症状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症状者差异更显著(P《0.01).年龄越大、病程越长,MCV的减慢越明显.下肢MCV减慢较上肢更为明显,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MCV检测可以作为早期诊断2型搪尿病周围神经病的依据;糖尿病患者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就可以出现MCV改变下肢MCV的减慢较上肢明显;糖尿病患者年龄越大、病程延长,MCV减慢越明显.
杨荣东张明娟魏建蓉李桂兰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简易锥颅穿刺血肿或脑室引流术与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对比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对比简易锥颅穿刺血肿或脑室引流术与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206例具有手术指征的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锥颅组100例于神经内科采取简易锥颅穿刺血肿或脑室引流术治疗,开颅组106例于神经外科行开颅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血肿<60ml,术前GCS>7分者采用简易锥颅穿刺血肿引流术或脑室引流术的病死率低于和预后优良率高于开颅手术组(P<0.05)。其重要的并发症有肺部感染、急性肾功能衰竭和消化道出血,本研究显示其并发症锥颅组明显低于开颅组,其中肺部感染锥颅组发生率(11%)低于开颅组(60%,P<0.05)。结论简易锥颅穿刺血肿引流术或脑室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不但疗效确切,而且有效减少了手术并发症,或避免了已有并发疾病的加重,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和预后优良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邓有琦李静梅杨小华严建东杨荣东左翃何国英
关键词:脑室引流术高血压性脑出血
依达拉奉右崁醇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2023年
分析依达拉奉右崁醇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通过纳入2021年12月至2023年1月就诊于广元市中心医院的ACOP患者80例,收集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药物高压氧组和高压氧组,观察并探究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高压氧治疗急ACOP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并通过亚组分析探讨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疗效。高压氧组给予以大型高压氧舱治疗为基础的常规治疗,药物高压氧组增加了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进行干预,干预时间2周。比较两组的疗效、头部CT或MRI异常表现、安全性。结果 药物高压氧组疗效高于高压氧组,P<0.05。两组安全性相似,P>0.05。药物高压氧组血清酶学(CK、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脑利钠肽前体、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优于高压氧组,P<0.05。高压氧组发生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15例,且药物高压氧组8例为,P<0.05。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中2组治疗前的神经功能缺损得分无显著差异,P>0.05。药物高压氧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治疗结束时较高压氧组更低,P<0.05。结论 依达拉奉右崁醇配合高压氧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有效,并能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神经功能有改善作用,安全性较高,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杨荣东郭鹏李静梅宗欣邓有琦
关键词:高压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疗效安全性
锥颅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和脑室出血9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锥颅穿刺引流结合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和脑室出血的临床疗效、适应症、禁忌症及其独特优点。方法共收集经此方法治疗的98例病人,应用自制锥颅穿刺工具穿刺血肿和侧脑室,抽吸、引流、尿激酶溶解血肿和脑室出血。结果生存87例,死亡11例,生存率88.8%,死亡率11.2%。结论锥颅穿刺引流结合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和脑室出血快速、简便、创伤小、恢复快、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杨荣东张明娟何国英左翃严建东李静梅邓有琦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锥颅穿刺尿激酶大脑半球
奥扎格雷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与疗效的影响
2010年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含量的影响,并观察其疗效。方法:10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脑梗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奥扎格雷钠治疗,治疗前及2周后测定CRP水平变化,并对神经功能缺损进行标准评分。结果:治疗后2周观察组CRP水平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能降低ACI患者血清CRP水平,有利于减轻炎症反应,提高ACI患者临床疗效。
杨荣东
关键词:奥扎格雷钠C反应蛋白急性脑梗死
脑脊液置换联合透明质酸酶、α-糜蛋白酶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脊髓膜炎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观察脑脊液置换联合透明质酸酶、α-糜蛋白酶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脊髓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结核性脑脊髓膜炎患者44例分为两组:对照组:正规抗结核组30例;观察组:正规抗结核治疗+脑脊液置换联合透明质酸酶、α-糜蛋门酶鞘内注射14例。对观察指标疗效采用卡方检验(α=0.05)。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疗效明显提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10例,好转3例,总有效率92.86%,对照组治愈8例,好转18例,总有效率86.67%,两组的临床疗效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联合透明质酸酶、α-蛋白酶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脊髓膜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杨荣东
关键词:脑脊液置换透明质酸酶Α-糜蛋白酶鞘内注射
依达拉奉对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和可溶性P-选择素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VCAM-1)和可溶性P-选择素(sP-selection)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神经内科2013-08—2014-08收治的48例脑梗死老年患者(依达拉奉组)和2012-08—2013-08收治的52例脑梗死老年患者(常规组)的临床及治疗后的随访资料,2组均采用常规疗法,依达拉奉组加用依达拉奉静滴,30mg/次,2次/d,连用14d,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相关实验室指标。结果 2组炎性因子TNF-α、IL-6、CRP、IL-8、IL-1β、ET、氧化应激产物SOD、MDA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依达拉奉组较常规组改善更加显著(P<0.05)。2组NIHSS、BI指数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依达拉奉组较常规组改善更加显著(P<0.05)。治疗后2组sVCAM-1、sP-selection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依达拉奉组较常规组降低更加显著(P<0.05)。依达拉奉组显效率70.83%,显著高于常规组的46.15%(P<0.05);有效率87.50%,高于常规组的80.7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患者能够显著降低sVCAM-1、sP-selection水平,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李静梅杨荣东
关键词:依达拉奉脑梗死可溶性P-选择素
脑出血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脑出血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出血,发病率为每年60~80/10万,该病病死率,致残率高[1-3]。引起脑出血的原因主要有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硬化、血管畸形、血液系统疾病等。分析脑出血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对于及时诊断,防治脑出血以及改善其预后,降低病死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回顾分析了广元市人民医院552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邓有琦李静梅杨荣东周东
关键词:脑出血病死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