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缪菁

作品数:7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文学
  • 3篇身份
  • 2篇人文学
  • 2篇身份焦虑
  • 2篇身份认同
  • 2篇华人文学
  • 1篇批评论
  • 1篇族裔
  • 1篇悖论
  • 1篇悖论性
  • 1篇文化
  • 1篇文化身份
  • 1篇文化身份认同
  • 1篇脉络
  • 1篇美华文学
  • 1篇华文文学
  • 1篇化身
  • 1篇发展脉络
  • 1篇方法论
  • 1篇方法论意义

机构

  • 6篇兰州大学
  • 2篇俄亥俄州立大...

作者

  • 6篇缪菁
  • 3篇张进

传媒

  • 1篇理论学刊
  • 1篇甘肃社会科学
  • 1篇学术论坛
  • 1篇广西民族大学...
  • 1篇湖北函授大学...

年份

  • 4篇2015
  • 2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论华文文学的命名历程与主体发展脉络
2014年
华文文学在表达与传播华人文化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当前学术界对华文文学的命名却有多种,这种名称的多样性正好反映出了华文文学命名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导致这一学科至今仍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中。本文主要首先梳理了华文文学的命名历程,并对其进行了再定义。在此基础上,理清了华文文学的主体发展脉络。旨在为华文文学学科的稳定发展提供现实依据。
缪菁
关键词:华文文学发展脉络
当代华人文学中的身份焦虑问题研究
身份问题是当代华人文学研究的重要主题之一。华人文学作家因其特殊的离散族裔身份,对此表现出集中的关注。他们将多元文化碰撞交流过程中的复杂情感体验以及外化细致的生活观察融入创作,跨越时间、空间的界限,多层次、多角度地表达了对...
缪菁
关键词:华人文学身份焦虑身份认同
文献传递
离散批评与文化身份认同的持续性策略——以美国华人文学为中心被引量:2
2014年
运用离散族裔视角解读移民文学不仅为认识移民离散群体的文化构成及其身份认同的方式、特点与走向提供了新的理论视野,同时对检验离散族裔批评理论也是富有价值的实践。以离散理论研究美国华人文学,梳理美国华人群体文化身份认同的变迁历程与多样的实现方式,从中可见固定单一纯粹的族裔身份是不存在的,可持续流动视角下的族裔身份认同才是当今全球化时代多族裔社会融合发展的科学策略。
缪菁
关键词:族裔身份认同美华文学
文学“后批评”论被引量:5
2015年
"后批评"是随着文艺研究领域有关"后理论"和"理论之后"问题讨论而逐渐凸显为一个新的理论批评话题的,至今还是一个尚未得到充分论证的术语,但它对文学批评活动的批判反思和批评者自身批评行为的重新定位,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意义和现实针对性,预示着新世纪文学批评的新趋势。"后批评"是对传统的"文学批评"和后现代以来的"元批评"的批判反思,强化了文学批评的悖论性、述行性和化域批判功能。
张进缪菁
关键词:悖论性
元文化的观念内涵及其方法论意义被引量:1
2015年
中国当下的文化现实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文化解释范式对其作出说明,域外文化研究领域新近出现的元文化观念具有重要的范式参照意义。元文化作为文化的文化的反思性,作为选择性文化的构成性,以及作为流通性文化的阐连性,其中所蕴含的方法论因子,对于丰裕文化时代的文化现实具有巨大的解释潜力。
张进缪菁
论华人文学中身份焦虑之成因被引量:1
2015年
关于"身份"的焦虑困扰着一代代在美华人,曾使之失语、沉默,甚至形成了"沉默的中国人"的群体形象。美国华人文学多层面展现了几代华人的身份焦虑及其复杂成因,涉及历史变革、文化冲突、语言差异、生存困境、情感归属等诸多因素。这已成为美华作家持续关注与表现的一个重要文学主题,它道出了被过滤的历史真相以及人们为了获得生存权利所面对的无奈选择,作为对"单一化"呈现的反抗,打破了西方人眼中源于民族劣根性与缺陷性的华人身份形象。同时,美华文学也增进了人们对于身份焦虑本身的认识,有利于更好地面对这一问题并最终完成身份建构。
缪菁张进
关键词:华人文学身份焦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