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白艳

作品数:10 被引量:48H指数:5
供职机构: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郑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预后
  • 3篇直肠
  • 3篇直肠癌
  • 3篇结直肠
  • 3篇结直肠癌
  • 3篇肠癌
  • 2篇乙型
  • 2篇乙型肝炎
  • 2篇直肠癌患者
  • 2篇替诺福韦
  • 2篇慢性
  • 2篇慢性乙型
  • 2篇慢性乙型肝炎
  • 2篇结直肠癌患者
  • 2篇化疗
  • 2篇基因
  • 2篇基因遗传
  • 2篇基因遗传变异
  • 2篇肝炎
  • 2篇癌患者

机构

  • 10篇郑州市第一人...
  • 2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河南中医药大...

作者

  • 10篇白艳
  • 3篇陈佩
  • 2篇方立峰
  • 2篇郭长青
  • 1篇张娟
  • 1篇裴晓东
  • 1篇王晓霞
  • 1篇贾超

传媒

  • 3篇河南医学研究
  • 2篇中国肿瘤生物...
  • 2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现代药物与临...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缺血性肠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缺血性肠病(IBD)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78例IBD患者(IBD组)的临床资料。随机选取120例非IBD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IBD的临床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BD的危险因素。结果IBD组患者均有腹痛,67例伴有便血,39例伴有腹泻。在接受电子结肠镜检查的75例IBD患者中,病变部位为左半结肠72例(96.0%),右半结肠3例(4.0%)。IBD组年龄≥60岁、吸烟、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近期手术史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近期手术史为IB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IBD早期症状不典型,主要表现为腹痛、血便、腹泻,病变多位于左半结肠。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近期手术史为IB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郑晓永白艳杨雅阁
关键词:缺血性肠病
GSTP1基因遗传变异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接受辅助化疗的复发风险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P-1,GSTP1)基因遗传变异对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术后接受辅助化疗的复发风险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1月到2018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术后接受辅助化疗的195例CRC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后给予5-氟尿嘧啶(5-FU)为基础的辅助化疗,治疗期间在医院评估患者的复发情况,完成固定周期的辅助化疗后通过电话随访获取患者的长期生存数据。采集患者的外周血标本提取DNA进行GSTP1基因分型,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例特征的相关性。另外,收集部分患者接受化疗前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提取RNA,进行GSTP1 m RNA表达分析。Kaplan-Meier生存分析方法进行基因型和预后的单变量分析,并通过多变量Cox风险比例模型进行校正。结果:195例患者的中位无疾病生存期(DFS)为4.8年,中位总生存期(OS)为6.2年。基因多态性分析显示,位于GSTP-1基因编码区域的I105V位点和预后相关。I105V位点在研究人群中的分布频率:AA型135例(69.23%)、AG型56例(28.72%)、GG型4例(2.05%),最小等位基因频率为0.16,该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对基因型患者进行复发风险和预后的分析发现,AA基因型和AG/GG基因型患者的中位DFS分别为5.7年和3.9年(P<0.01),中位OS分别为7.0年和4.5年(P<0.01)。AG/GG基因型对患者的OS具有独立的影响(OR=1.54,P<0.05)。与AA基因型患者比较,I105V位点AG/GG基因型患者PBMC中GSTP1 mRNA表达水平较高(P<0.01)。结论:GSTP1基因I105V位点可能通过介导GSTP1 mRNA表达,进而影响CRC患者术后接受辅助化疗的复发风险及预后。
郑晓永白艳杨雅阁郭长青
关键词:结直肠癌辅助化疗预后
阿帕替尼单药在标准方案治疗失败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单药在标准治疗方案失败晚期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设计,用PASS15软件计算研究所需的样本量,从2017年7月到2018年8月入组标准方案治疗失败的晚期CRC患者52例,给予阿帕替尼起始剂量750 mg或500 mg单药治疗;评估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随访评价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并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研究终点为PFS,次要研究终点为ORR、DCR、OS和安全性。结果:纳入研究的52例CRC患者中45例可以评价疗效及安全性,其均为既往接受过至少2次系统性化疗的晚期CRC患者。疗效: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5例、疾病稳定30例、疾病进展10例,ORR为11.11%、DCR为77.78%;预后:45例患者的中位PFS为3.95个月(95%CI=3.16~4.74),中位OS为10.3个月(95%CI=5.70~14.90);3级以上不良反应:手足综合征6例(13.33%),高血压5例(11.11%),蛋白尿5例(6.67%),转氨酶升高4例(8.89%),腹泻3例(6.67%),疲劳2例(4.44%),出血1例(2.22%)。结论:阿帕替尼单药治疗标准方案失败的晚期CRC患者具有潜在的临床获益,安全性事件总体可控。
郑晓永白艳杨雅阁石大伟郭长青
关键词:结直肠癌疗效安全性
程序性死亡配体1基因遗传变异对术后结直肠癌患者接受5-FU为基础辅助化疗预后的影响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基因遗传变异对术后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接受5-氟尿嘧啶(5-FU)为基础辅助化疗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纳入213例术后接受5-FU为基础辅助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整理患者的基线及接受治疗的预后资料。另外,收集患者外周血及术后部分癌组织标本分别用来进行PD-L1基因标记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分型及PD-L1基因mRNA的表达测定。PD-L1基因的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和其他变量的相关性通过卡方检验或非参检验进行分析。不同基因型患者的PD-L1基因mRNA表达通过非参检验分析,和预后的单变量分析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方法,并通过Cox模型对其他变量进行校正。结果:纳入研究的PD-L1的多态性位点均是经过NCBI数据库查阅在中国人群中突变频率大于10%的三个标记多态性位点(901T>A,-1813G>C和-1349T>A位点)。其中,在预后分析上只发现901T>A位点显著的临床意义。PD-L1基因901T>A位点位于该基因内含子区域,在纳入研究的CRC患者中的分布频率为:TT型148例(69.48%),TC型59例(27.70%),CC型6例(2.82%),最小等位基因频率为0.17,三种基因型分布频率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P=0.967)。各个基因型在患者基线临床资料中分布均衡。在预后比较上,由于CC基因型患者相对较少,将TC和CC型患者合并,在无疾病生存期(DFS)方面:TT基因型和TC/CC基因型患者的中位无疾病生存期(mDFS)分别为4.7年和3.3年,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在总生存期(OS)方面,两种基因型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mOS)分别为6.5年和4.7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经过Cox模型校正OS之后,TC/CC基因型对OS具有独立的影响意义(OR=1.89,P=0.006)。另外,在79例癌组织标本的PD-L1 mRNA表达分析中发现,TC/CC型患者相对于TT基因型患者,癌组织中PD-L1的mRNA表达明显较高,并具有显著的�
白艳郑晓永杨雅阁方立峰
关键词:结直肠癌多态性预后
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替诺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1
2022年
目的探究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21年3月在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就诊治疗的122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1例。对照组口服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1片/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复方鳖甲软肝片,4片/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和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6.72%)高于对照组(86.88%),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明显降低,同组比较具有差异(P<0.05);并且治疗组ALT、AST、TBIL水平较对照组更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层黏连蛋白(LN)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同组比较有差异(P<0.05);并且治疗组HA、PCⅢ、LN水平均较对照组更低,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丙二醛(MDA)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同组比较有差异(P<0.05),并且治疗组IL-6、hs-CRP、MDA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明显,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肝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值得临床上借鉴。
郑晓永白艳张娟
关键词:复方鳖甲软肝片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总胆红素
小肠出血的诊断方法及病因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小肠出血的诊断方法及病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7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37例小肠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各检查方法在小肠出血的检查中阳性率分别为:术中内镜100%,结肠镜11.8%,多层螺旋CT扫描(MSCT)8.8%,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69.2%.胶囊内镜71.4%,气钡双重造影21.4%,小肠镜46.7%。37例小肠出血患者中33例检查结果阳性,其中小肠肿瘤10例(27.0%),血管病变10例(27.0%),炎症性肠病5例(13.5%),憩室7例(18.9%),小肠钩虫1例(2.7%);原因不明4例(10.8%)。结论小肠出血病因多样,检查缺乏特异性,根据出血的缓急可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胶囊内镜、DSA、小肠镜检查的检出率较高。小肠出血肿瘤、血管畸形最为多见。
白艳郑晓永方立峰裴晓东陈佩
关键词:小肠出血病因
对胃溃疡患者采用消化内镜联合四联药物疗法对其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对于胃溃疡患者使用内镜下治疗联合四联药物对患者临床疗效的相关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12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并明确诊断为"胃溃疡伴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总计80例,随机分为A组与B组,分别给予四联药物治疗与在相同的基础上给予内镜下的干预治疗,疗程为4周,评价指标包括抗菌与病灶改善情况、并发症的发生及满意度评价。结果 A组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清除率为87.5%,B组患者清除率为9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研究对象胃镜下的病灶直视治疗效果评价结果显示B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纯药物治疗的效果;A组内患者再次出血的风险显著高于B组,剩余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率无显著性组间差异;B组患者的诊疗满意度评价显著优于A组。结论本研究结果初步证实通过内镜下干预联合四种抗菌药物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治疗的效果,有效避免再次出血的风险,同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
白艳郑晓永杨雅阁
关键词:胃溃疡胃镜四联药物幽门螺旋杆菌
结肠腺瘤发生的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探讨结肠腺瘤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02例结肠腺瘤患者,并随机选取15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记录相关高危因素,应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肠腺瘤相关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癌症家族史、高脂血症、喜食红肉为独立危险因素,喜食果蔬为保护性因素。结论对于年龄≥60岁的男性,具有癌症家族史、高脂血症、喜食红肉的人群,改善生活方式、多食新鲜的水果蔬菜、定期检查电子结肠镜,可早期发现结肠腺瘤,减少结肠癌的发生。
白艳郑晓永杨雅阁张嫣王晓霞
关键词:结肠腺瘤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在胃癌预后中的价值以及与肿瘤免疫的相关性
2024年
目的探讨胃癌中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 alpha,PDGFRB)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并分析它和肿瘤免疫的相关性,为胃癌免疫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在公共数据库中下载胃癌患者的基因表达谱数据集、突变数据和相关临床信息进行后续分析。本研究首先比较了PDGFRB在不同肿瘤中的表达和预后情况。同时,还探究了PDGFRB和免疫检查点、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al load,TMB)以及免疫微环境之间的关系,并用这些特征构建了列线图。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探索PDGFRB高低表达组显著富集的通路,并用TIDE算法评价PDGFRB高低表达组对免疫治疗的反应。结果PDGFRB在胃癌患者中高表达,并且可以作为胃癌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PDGFRB高表达组具有较低的TMB,较高的免疫评分和基质评分,以及较高的免疫检查点表达量。产生IgA的肠道免疫网络等信号通路在PDGFRB高表达组显著富集。PDGFRB高表达组可能对免疫治疗的反应更好。结论PDGFRB可作为潜在的分子标志物来预测胃癌的预后情况并为胃癌的免疫治疗提供新思路。
白艳彭梦乐陈佩郑晓永
关键词:胃癌预后肿瘤免疫
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联合胸腺法新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观察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联合胸腺法新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CH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各49例。单一组接受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治疗,联合组在单一组基础上接受胸腺法新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载体转阴率[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转阴率、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转阴率]、治疗前后肝功能[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肝纤维化指标[Ⅳ型胶原蛋白(C-Ⅳ)、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蛋白(PCⅢ)]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单一组和联合组治疗前AST、ALT、TBIL、C-Ⅳ、HA和PCⅢ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高于单一组(P<0.05),AST、ALT、TBIL、C-Ⅳ、HA、PCⅢ水平低于单一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联合胸腺法新治疗CHB效果确切,可促进HBV-DNA、HBeAg转阴,改善患者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且治疗安全性高。
李秋霞贾超白艳陈佩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胸腺法新肝功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