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伟

作品数:4 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数值模拟
  • 3篇强对流
  • 3篇值模拟
  • 2篇强对流过程
  • 2篇微物理
  • 2篇微物理过程
  • 2篇物理过程
  • 1篇云凝结核
  • 1篇云物理
  • 1篇数值模拟研究
  • 1篇能见度
  • 1篇凝结核
  • 1篇气溶胶
  • 1篇强对流天气
  • 1篇微物理方案
  • 1篇雹云
  • 1篇WRF
  • 1篇冰雹
  • 1篇冰雹过程
  • 1篇雾霾

机构

  • 4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江苏省气象科...

作者

  • 4篇丁伟
  • 3篇刘晓莉
  • 1篇安俊琳
  • 1篇王惠
  • 1篇付烨

传媒

  • 1篇气象科学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六种微物理方案对湖北一次强对流过程的数值模拟被引量:5
2015年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weather research&forecasting model),选定六种微物理方案(Lin、WSM6、WDM6、Morrison、Milbrandt-Yau、NSSL),对发生在2007年4月15日湖北地区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进行模拟,对比分析了各方案所模拟出的降水差异及成因。结果显示:六种方案模拟出的降水区域均偏西,其中Milbrandt-Yau方案降水偏少,其余五种方案则偏多;不同方案所模拟的云中微物理结构不同,云中冰相过程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降水强度,降水主要来源于大的雹霰粒子下落融化。雹霰粒子半径不同是引起降水差异的主要原因,大粒子含量高,则会产生较强的降水;反之,则降水较少。
丁伟刘晓莉
关键词:数值模拟微物理方案微物理过程
南京不同天气和能见度下云凝结核的观测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利用美国DMT公司生产的云凝结核(Cloud Condensation Nuclei,CCN)计数器(DMTCCNC),对2013年4—12月南京地区CCN进行观测。对不同天气条件下CCN活化谱拟合,霾天C值最高,为13 085 cm-3,雨后C值降至8 054 cm-3,属于大陆性核谱。不同能见度条件下CCN活化谱特征有明显差异,南京地区不同程度霾天CCN数浓度均远高于轻雾天,浓雾时期CCN数浓度显著偏高。CCN数浓度受到气象要素和天气状况、气溶胶源排放等因素影响。南京地区气溶胶凝结核(Condensation Nuclei,CN)数浓度和CCN数浓度的拟合结果显示出较好的相关性。CCN数浓度值:冬季>春季>秋季>夏季,春季CCN数浓度日变化有三峰趋势,夏季基本呈单峰型,秋季、冬季双峰特征突出。气溶胶源排放、环境气象条件和气溶胶理化特性均会影响CCN数浓度的季节变化。
王惠刘晓莉安俊琳丁伟
关键词:云凝结核雾霾能见度气溶胶
湖北两次强对流过程的数值模拟及五种云物理方案对比
湖北省地处中纬度内陆地区,每年春夏之交,强对流天气活动频繁,由于目前对强对流天气的微物理结构缺乏有效的观测手段,需要通过数值模拟来分析强对流云的发生发展过程。本文选取2007年4月15日和2013年5月23日发生在湖北省...
丁伟
关键词:强对流数值模拟微物理过程
文献传递
一次冰雹过程及雹云物理结构的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24
2016年
利用常规高空、地面观测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采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对发生在浙江省的一次冰雹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和数值模拟,从气流、温度结构以及雹云中的各类微观物理量的时空变化分析了此次冰雹过程的宏微观演变特征及形成机制。结果表明,该次强对流天气是在大尺度动力不稳定、热力不稳定的环境场和上干下湿的不稳定层结下发生发展的,边界层中尺度辐合线作为抬升触发机制释放不稳定能量。模式模拟得到的地面累积降水和雷达反射率因子与实况基本符合;模拟的水汽辐合区、能量锋区以及雷达反射率因子高值区接近辐合线。模拟的雹云属多单体风暴,具有明显的合并发展特征;霰(雹胚)通过雪晶的碰冻过程及过冷雨滴冻结产生,后碰并增长转化形成冰雹,冰雹通过碰冻过冷水滴和碰撞收集冰雪晶快速增长,最终降落至地面。其中,雹云内的过冷雨水累积带对霰及雹的产生及增长至关重要。
付烨刘晓莉丁伟
关键词:强对流天气冰雹WRF数值模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