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程
- 作品数:52 被引量:75H指数:5
- 供职机构: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理论先行:中国当代的文学批评形态
- 2005年
- 王朔批评金庸的事件中,对王朔我的第一感觉不错。不过我这里要谈的是,我觉得这场涉及面甚广的争论中体现了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典型形态,那就是理论先行。
- 邓程
- 关键词:文学批评当代文学现实主义
- 再谈“意象派”与中国诗被引量:2
- 2005年
- 庞德等人曾意识到象征主义是欧洲文学的基础 ,而他们也意识到中国诗恰恰是反象征主义的。但是庞德等人又带着摹仿的概念去理解中国诗 ,同时他们的意象主义也并没有脱离象征主义的范畴。
- 邓程
- 关键词:意象摹仿
- 妙赏唐诗 百年一人——纪念林庚先生
- 2007年
- 近代以前,文学研究主要以两种方式进行,一为文献考订,一为诗文评点(像《文心雕龙》这样的著作不惟空前,而且绝后)。近代以后,从王国维先生开始.古代文学研究才引进西方的研究方法,从而形成了考据、评点、西化研究三足鼎立的研究局面。到了上世纪50~60年代,西化的研究方式占据了绝对优势的地位。考据还因其有现实的需要而若存若亡.评点式的研究则已退化成为“鉴赏”而可有可无了。论者甚至以康德不懂审美却写出了旷代美学巨著而为自己不懂审美辩护。
- 邓程
- 关键词:古代文学研究唐诗《文心雕龙》三足鼎立
- 试论杨万里的创新意识
- 2009年
- 杨万里的诗经历过漫长的学习阶段,最后定型在王安石的半山体。诚斋体主要是半山体的延续和发展。至于杨万里自称无所依傍,只不过是禅宗思维方式在创新意识上的表现罢了。
- 邓程
- 关键词:诚斋体禅宗
- 王国维的“有我”与“无我”
- 2006年
- 古代中国是一个没有宗教传统的国家,这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文化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处理。与西方文化的天人分裂不同,中国文化中自然既不是人化的自然,同时人也没有消失。王国维的“有我”与“无我”是对西方诗的概括,并不符合中国诗的实际。
- 邓程
- 关键词:有我无我
- 试论对偶对古代诗歌语言的解放——兼与伍铁平先生商榷被引量:6
- 2003年
- 通过研究中国古诗特有的现象即名词句的存在,发现对偶在古诗的句子中起着动词的平衡作用,这样动词的地位便削弱了。名词得以摆脱动词以致动词彻底消失的现象也就出现了,这是形成名词句的直接原因。通常认为,古诗的形式如对偶是对诗歌的束缚,实际上,对偶增大了古诗运用语言的自由度,解放了诗歌语言。
- 邓程
- 关键词:名词句对偶
- 论新诗格律不可能实现的原因——兼论诗歌与口语的关系被引量:1
- 2004年
- 20世纪对新诗格律问题的探讨,大致有三种方式:一为坚持自由诗理论,即不要格律;一为试图通过对古典诗歌的研究,发现古今共同的规律,建立古今通用的理论;另外就是直接照搬西方诗歌的格律理论。但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的根本差别,即双音节与单音节的差别,最终促使现代汉语取代了古代汉语,新诗取代了古诗,使新诗固定的格律最终成为不可能。
- 邓程
- 关键词:新诗格律音节节奏建行
- 明清诗歌衰落的根本原因被引量:2
- 2004年
- 明以后诗论有两大派:以禅宗"悟"为中心概念的一派,以李梦阳"法"为中心概念的一派。前者主创新,后者则强调复古。但这两派均没有抓住意象这一中心问题,对"兴"有一种普遍的误解和遗忘,这是明清诗歌衰落的根源。
- 邓程
- 关键词:禅悟意象
- 说“人”——文学语言的精确性和模糊性
- 2016年
- 有时候我们会觉得文学语言真是神鬼莫测。即以语言的使用来说吧,有时我们要求语言要特别精确,也就是用词要准确。比方林庚先生的《说木叶》一文,论说语言要精确,这篇文章在这方面树立了榜样。杜甫名作《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其中"无边落木萧萧下",相信每一个人读到这句诗都会有类似的感觉:"落木",太奇怪了,一查注释,则落木又是落叶的意思。
- 邓程
- 关键词:《菩萨蛮》皇甫松
- 新诗与传统和语言的复杂关系——兼对郑敏先生的回应被引量:2
- 2004年
- 古诗由于兴的存在,形成独特的意象语言系统。这是新诗应该向古诗学习的地方。而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的根本差别,即是双音节与单音节的差别。这样我们可以澄清关于口语、文言、白话的许多误解。郑敏先生从语言的角度探讨了新诗与传统的断裂及其不合理,但郑文依据的是神秘主义的语言观,而在具体论述中体现出的西方的就是正确的方向,其实是一种更彻底的反传统。
- 邓程
- 关键词:新诗文言白话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