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旭红
- 作品数:10 被引量:71H指数:6
-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BNP水平与凝血功能的相关性分析及意义探讨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研究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cor pulmonale,AECCP)患者血清脑钠肽(BNP)水平与凝血功能变化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可能机制和临床意义。方法调查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140例AECCP住院患者血清BNP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时间(TT)的水平,与30例正常人比较,分析AECCP患者BNP水平与凝血功能的量变关系。结果 AECCP患者BNP,PT,Fbg,TT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均P<0.01);死亡组患者BNP水平明显高于生存组(P<0.01);BNP对死亡风险预计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78(95%可信区间为0.567-0.789;P<0.01),以BNP=500 ng/L为死亡预计界点,敏感度为58%,特异性为67%;BNP与PT,aPTT水平呈正相关(分别为r=0.0.229,P<0.01和r=0.193,P<0.05),与Fbg水平呈负相关(r=-0.282,P<0.01)。结论易栓和出血倾向状态通常同时存在于AECCP患者当中,凝血功能紊乱与心衰程度密切相关,血清BNP水平可作为判断AECCP患者预后的指标。
- 罗辉遇李奕华胡燕怡詹丽璇伍尚伟杨文娟周旭红任海红黄淑妍宫雅南陈飞鹏许博裳
- 关键词:慢性肺心病凝血机制脑钠肽
- 不同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原发性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5
- 2014年
-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原发性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22例ITP患者,利妥昔单抗剂量为100 mg/周,连用4周;B组:24例ITP患者,利妥昔单抗剂量为375 mg/m2,每周1次,连用4周。比较2组疗效、不良反应、血小板计数、血小板特异性抗体、IFN-γ、IL-12及IL-10的水平。结果 A组、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2.73%、70.83%,2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B组药物治疗后不良反应均比较轻微,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后血小板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为P<0.001),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后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01),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后IL-10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01),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后IL-12、IFN-γ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01),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原发性ITP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安全性好,成本较低。
- 刘凌周旭红庞缨
-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利妥昔单抗
- 血浆PAI-1和TAFI的变化对STEM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的预测价值
-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静脉溶栓前、后2小时内血浆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l-1)的含量,探讨两者的变化是否对溶栓后血管再通具有预测价值。方法 2007年1月至20...
- 林珮仪陈晓辉江慧琳陈洁茹周旭红冯莹
- 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凝血状态与动脉血气的相关性及预后影响分析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研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AECCP)患者血液凝固状态与动脉血气的相关性及其对预后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对AECCP住院患者血小板计数(Pi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Irr)、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的水平和动脉血酸碱度(pH)、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实际碳酸氢根(nco;)作回顾性分析,并与30例正常人比较,探讨AECCP患者血液凝固状态与动脉血气的量变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患者PT、APTr、Fib、Tr水平高于正常人(P〈0.001);呼吸衰竭发生率为72.3%,其中I型呼吸衰竭19.O%,低于Ⅱ型呼吸衰竭(53.3%)(P〈0.001);酸血症发生率为37.9%,高于碱血症(10.8%)(P〈0.001);死亡组pH、Plt水平低于生存组(P〈0.05);PaC02、HC03-水平高于生存组(P〈O.01,P〈0.05);pH、Ph预计患者生存机会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41(95% CI:0.536—0.745;P〈0.01)和0.620(95%CI:0.523-0.718;P〈0.05);PaCO,、HC03-预计死亡风险的ROC曲线AUC分别为0.634(95% CI:0.534—0.734;P〈0.01)和0.625(95%CI:0.524~0.727;P〈0.05)。ptt与Pll水平呈正相关,与PaCO2、HC03-水平呈负相关;Plt与Fib呈正相关,与胛呈负相关。结论易栓状态、出血倾向、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通常同时存在于AECCP患者当中;凝血功能紊乱和呼吸功能障碍严重程度密切相关;Plt、pH、PaCO2、HCO3-水平可作为判断AECCP患者预后的指标。
- 罗辉遇李奕华胡燕怡詹丽璇伍尚伟杨文娟周旭红任海红黄淑妍宫雅南陈飞鹏许博裳徐米清
- 关键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凝血机制动脉血气预后
- 获得性血友病A 2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探讨获得性血友病A(AHA)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25例获得性血友病A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治经过与疗效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5例患者中,男13例,女12例;年龄53.28±19.78岁;11例发病前无基础疾病及明确诱因,病程3 d^2年。临床表现除基础疾病表现外,均有不同程度的皮肤瘀斑、肌肉肿胀疼痛、牙龈渗血、血尿、血便、腹腔血肿等出血表现;实验室检查为重要的依据,表现为aPTT延长,为94.9±20.9秒,血浆混合试验aPTT不能被正常血浆纠正,FⅧ:C降低为4.5±6.7%,FⅧ抑制物滴度在22.4±24.3 Bu;以上病例治疗根据出血情况及基础疾病与全身状况,予止血、消除抗体措施,获得完全缓解19例,部分缓解5例,死亡1例。其中5例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的患者均获得完全缓解。获缓解的24例,按FⅧ抑制物滴度水平分为3组,其与出血的严重程度、aPTT、FⅧ:C、获得部分缓解的时间等因素进行分析,显示并无明确的相关性。上述病例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好转,FⅧ活性升高至50%时间为23.8±13.3 d,FⅧ活性恢复正常时间为86.2±76.8 d;FⅧ抑制物滴度减少50%的时间28±16.7 d,FⅧ抑制物滴度≤0.6 Bu或转阴时间156±230.5 d。结论以上病例经及早诊断、及时补充凝血因子与应用免疫抑制药物后,出血症状可明显减轻,病情缓解,但要FⅧ抗体转阴则需较长时间治疗及结合其他疗法,利妥昔单抗联合免疫治疗已取得较好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 谢玮冯莹庞缨叶絮应逸周旭红
- 关键词:获得性血友病A
- miR-181a靶向抑制ATM表达促进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增殖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研究microRNA181a(miR-181a)在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方法:采用miR-181a小分子类似物转染人AML细胞系HL-60细胞,采用CCK-8计数法检测miR-181a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结合文献分析预测miR-181a潜在的靶基因,通过双荧光报告实验在HL-60细胞内以及白血病患者体内多方面对靶基因进行验证。结果:miR-181a能显著促进人HL-60细胞恶性增殖(P<0.05);在线软件预测发现,抑癌基因ATM可能是白血病细胞miR-181a潜在的靶基因;双荧光报告实验结果表明,miR-181a能显著地抑制含3'-UTR的ATM报告基因活性,荧光素酶活性下降56.8%(P<0.01),而对含3'-UTR突变位点的ATM报告基因载体没有抑制作用。在HL-60细胞中过表达miR-181a,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可以显著抑制内源性ATM的表达(P<0.01),而在白血病患者中miR-181a的表达增高,与ATM的表达呈负相关(r=-0.766)。结论:miR-181a通过抑制抑癌基因ATM表达以促进人AML细胞恶性增殖,从而在AML发病中起着类似"癌基因"的作用。
- 华佳叶冯莹庞缨周旭红徐兵颜慕霞
- 关键词:靶基因ATM髓系白血病
- RITA对TP53突变人套细胞淋巴瘤细胞株的作用及调控机制研究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研究RITA对TP53突变的人套细胞淋巴瘤细胞株Mino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方法:体外培养Mino细胞,不同浓度(0-16μmol/L) RITA作用于Mino细胞24、48、72 h后,采用CCK-8法检测RITA对Mino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0-8μmol/L浓度RITA作用于Mino细胞48 h,采用Annexin V/PI流式细胞术检测RITA对Mino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蛋白BCL-2、Caspase-3、Cleaved Caspase-3、PARP、MDM2、P53的表达。结果:RITA能显著抑制TP53突变细胞株Mino增殖,经0.5、1、2、4、8、16μmol/L的RITA作用Mino细胞48 h后,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2±5.6)%、(14.9±4.9)%、(41.7±5.0)%、(61.8±2.4)%、(70.2±2.8)%和(70.8±2.4)%,随着RITA作用浓度的增加,抑制率也增加(r=0.767)。Mino细胞经4μmol/L的RITA作用24、48和72 h后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25.2±3.8)%、(61.8±2.4)%和(87.0±0.7)%,随着RITA作用时间增加,抑制率亦增加(r=0.978)。细胞凋亡检测结果显示,Mino细胞经0、2、4、8μmol/L的RITA作用48 h后的凋亡率分别为(5.4±0.4)%、(15.3±0.6)%、(38.7±1.7)%和(50.8±1.1)%,随着RITA作用浓度增加,诱导Mino细胞凋亡的作用增强(r=0.96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随着RITA浓度的增加,BCL-2蛋白表达下降(r=0.932),出现PARP切割和Caspase-3激活,而MDM2、P53蛋白表达无变化。结论:P53小分子RITA对套细胞淋巴瘤TP53突变细胞株Mino有显著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依赖于Caspase途径,而与P53通路无关。
- 华佳叶周旭红王焱徐兵
- 关键词:套细胞淋巴瘤凋亡
- 内源性途径因子假性极度缺乏引起致命性出血病例报道和文献回顾
- 2023年
- 目的介绍1例罕见的高滴度FⅨ抑制物引起的多内在途径因子严重缺乏及致命性出血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治疗经验及病因分析。方法1例30岁男性患者,因难治性出血而出现进行性腹胀、血尿、休克、缺氧、急性肾衰竭和肝功能衰竭。采集患者及其父母的柠檬酸抗凝血样本,在自动凝血仪上进行APTT、PT、凝血因子活性和稀释Russell蛇毒试验检测。采用改良的Bethesda法检测因子抑制物。FⅨ基因分析采用直接基因测序。收集患者的家族史和医疗史。检索PubMed数据库中关于类似凝血病的报告,对血友病中类似凝血功能障碍的文献进行了回顾和分析。结果患者经过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补充凝血因子、重组活化人凝血因子Ⅶ和免疫抑制治疗得以挽救。入院时,患者所有内途径因子水平均接近于0。可以检测到抗FⅧ和FⅨ的高滴度抑制物水平。清除抑制物后,除FⅨ低于正常水平的1%外,其他内因子水平均恢复正常。患者FⅨ基因纯合子外显子2和3缺失,母亲为杂合子携带者。结论这是一个罕见的重度血友病B(HB)伴高滴度抑制物导致致命性缺血和多器官衰竭的病例。在一个HB病例中检测严重的多种内途径因子缺乏和FⅧ和FⅨ抑制物并存从未报道过。探讨了确定抑制物类型的方法。F9基因的大片段缺失是其严重HB和对抑制物易感性的分子基础。
- 崔代政周旭红叶絮
- 关键词:出血多器官衰竭抑制物基因分析
- 44例获得性血友病A的病因、临床表现及诊疗的探讨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获得性血友病A(AH-A)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效果,为临床对AH-A疾病诊断、治疗及预后并发症的评估提供依据。方法本院选择于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接受治疗的AH-A患者44例作为观察对象,对其病因、临床表现、诊治及实验室检查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发现40.91%的AH-A患者无明确病因,其余引发AH-A的基础病因主要包括风湿性疾病、产后并发症及术后大出血等,所占比例依次为15.91%、9.09%及9.09%。AH-A疾病的临床表征主要包括皮肤瘀斑、软组织血肿、肌肉血肿、失血性贫血及腹腔血肿等,所占比例依次为93.18%、72.73%、52.27%、25.0%及20.45%。治疗后的a PTT与FⅧ:Ab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42,P=0.016;t=5.427,P=0.004);治疗后FⅧ:C的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81,P=0.028)。Ⅷ抑制物的水平高低与FⅧ:C及a PTT长短、出血严重性无直线相关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患者的病症、年龄、并发症、a PTT、FⅧ:C及FⅧ:Ab等指标综合评估之后制定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可以大幅度地降低AH-A的病情恶化,降低AH-A病死率,对于AH-A疾病的临床管理和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 刘凌冯莹谢玮庞缨叶絮周旭红
- 关键词:获得性血友病A病因
- 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炎症与凝血状态的相关性及预后影响分析被引量:13
- 2015年
- 目的:研究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AECCP)患者炎症与血液凝固状态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及预后影响。方法: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141例AECCP患者血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补体成分3(C3)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1Tr)的水平,并与30例正常人比较,研究患者炎症与血液凝固状态的量变关系及其预后影响。结果:患者WBC、NEUT、hs—CRP、PT、APrr、FIB、TT高于正常人(均P〈0.001),c3低于正常人(P〈0.001);WBC、NEuT与nB呈正相关(分别为r=0.196和r:0.199,均P〈0.05);hs£RP与A盯r、FIB呈正相关(分别为r=0.234,P〈0.01和r=0.466.P〈0.001);C3与FIB呈正相关(r=0.466,P〈0.001),与PT、A即r、1Tr呈负相关(分别为r=-0.258,P〈0.01;r=-0.279,P〈0.01和r=-0.168,P〈0.05)。死亡组WBC、NEUT高于生存组(均P〈0.01);WBC、NEUT预计死亡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6(95%c,0.552—0.780;P〈0.01)和0.695(95%C,0.558-0.801;P=0.001)。结论:炎症与凝血功能紊乱通常同时存在于AECCP患者当中.两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WBC、NEUT可作为判断患者预后的指标.
- 罗辉遇李奕华胡燕怡詹丽璇伍尚伟杨文娟周旭红任海红黄淑妍宫雅南陈飞鹏许博裳徐米清
- 关键词:慢性肺心病凝血机制炎症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