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明
- 作品数:29 被引量:47H指数:4
- 供职机构:襄樊学院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从审丑走向审美——《日光流年》中通感的叙事功能被引量:4
- 2009年
- 《日光流年》①中,阎连科擅长以通感方式体验事物。他的许多有关三姓村的记忆都被通感体验所唤醒。通感本是审美色彩很强的一种修辞手法,在《日光流年》中首先被发展为一种独特的观照世界的隐喻性思维方式。
- 肖莉高志明
- 关键词:通感叙事功能审丑审美魔幻色彩
- 诸葛亮——文化符号与审美重塑
- 2008年
- 诸葛亮由一个普通的历史人物演进为古今忠臣的代表和智慧的化身,其人性色彩逐渐褪去,文化符号逐渐彰显。民族审美心理对诸葛亮的重塑使得"诸葛亮"由专有人名变成了特定的文化符号。这也是"诸葛亮"具有超时空的生命力和渗透性的关键。
- 高志明
- 关键词:文化符号民族精神
- 谈TG学派和行为主义在“语言获得”研究中的互补性
- 2009年
- 语言获得分为语言能力的获得与言语能力的获得。行为主义和普遍语法理论笼统地谈语言获得,而没有注意到这二者之间的区别。在语言获得研究中,应区分语言能力的获得与言语能力的获得,探索行为主义和普遍语法理论在语言获得研究中的互补性,为语言获得研究和教学寻找一条较好的途径。
- 高志明马婷婷
- 关键词:行为主义语言获得
- 《史记》语言的四字格结构被引量:3
- 2006年
- 《史记》中四字格结构类型广泛,主要有主谓格、动宾格、向心格、并并格、四并格、后补格、虚字格、象声格、叠字格等九种。这些四字格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是构成《史记》民族化、大众化语体风格的重要成因。
- 高志明
- 关键词:《史记》艺术价值
- 比喻耗损与激活机制被引量:4
- 2007年
- 比喻耗损是比喻文本在传播和接受过程中因多次使用而呈现出的老化与耗损形态。其实质是比喻性的耗损。主要有词语(组)耗损、句法结构耗损、语境耗损、语体耗损等四种形态。它们与比喻贵在创新的原则相悖,必须针对这四种耗损建立相应的激活机制,重新赋予比喻鲜活的表现力。
- 高志明
- 关键词:比喻
- 《史记》语音修辞例谈
- 2009年
- 司马迁在写作《史记》中,为配合抒发强烈的主体情感而在语音修辞上下过功夫。它主要表现为《史记》语言形式上的节奏、韵律与太史公主体思想情感之间的同构关系。
- 高志明
- 关键词:《史记》司马迁修辞音韵美
- 后出转精 合于教学——评萧国政主编《现代语言学名著导读》被引量:1
- 2010年
- 20世纪是语言学的世纪。自索绪尔开创的现代语言学摆脱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等传统语言学的束缚后,现代语言学的发展突飞猛进,大家辈出,名作纷呈,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在当代,语言学在人类知识体系中的地位更显得重要,诚如著名语言学家冯志伟先生在《现代语言学名著导读》(以下简称《导读》)序言中所论:“语言学的重要性完全可以与物理学媲美,它们将成为未来世界举足轻重的双璧。”
- 高志明
- 关键词:现代语言学导读名著历史比较语言学主编教学传统语言学
- 通感:语义、语法及修辞阐释被引量:1
- 2009年
- 作为一种语言现象,通感的生成得到了语义学和语法学众多研究成果的支持。广义修辞学理论显示:语义及语法层面的通感研究仍有可深化的空间,似可在对通感技巧解释的基础上,补之以修辞诗学和修辞哲学阐释,从功能上拓展通感的阐释深度与广度。
- 高志明
- 关键词:通感语义阐释语法阐释修辞阐释
- 从“诗言志”到“史言志”——《史记》文学发生论
- 2006年
- 司马迁在《史记》中发愤抒情,为中华民族写心。他自觉将“诗言志”的艺术观念移植到《史记》中,完成了从“诗言志”到“史言志”的转变。这正是《史记》文学性得以产生的根本。
- 高志明
- 关键词:《史记》《诗经》
- 通感研究
- 在多学科背景下对新时期以来的通感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评述,力图为后续的通感研究作必要的学术观察和学术准备。参照接受修辞学的基本观:修辞活动是在表达者和接受者之间互动的言语审美活动,作为学理依据,界定通感:通感是在言语活动中...
- 高志明
- 关键词:通感接受修辞话语特征语篇功能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