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波
- 作品数:16 被引量:31H指数:4
- 供职机构:四川传媒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农业科学更多>>
- 从八德园到摩耶精舍——论张大千独特的爱国表现
- 2016年
- 中国画职业画家张大千,昔人对其爱国主义的论述,多从其绘画的题材立论,以绘画的内容和形式为论据及从穿着打扮的角度切入为最常见。那么,张大千从"八德园"到"环荜庵"再到"摩耶精舍",花巨资且一丝不苟地亲自参与营建,这种做法与他的爱国主义情结到底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呢?基于此,首先通过对country与state的含义之辩,探讨了张大千的"国家观念"的能指与所指——即表现为country;其次运用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把住宅作为媒介,分析了张大千精心营造三座园林的意义,正是基于他对自己从小形成的传统的country的"国家观念"的笃信与眷恋!最终认为虽然张大千20世纪50年代以后长期滞居海外,但他始终以营造中国古典园林的独特方式表达着他对祖国深深的热爱!
- 唐波
- 关键词:爱国主义住宅媒介
- 主体的飞升与本体的转捩——唐宋画论中逸的品鉴地位与其绘画主体的内在关系研究
- 2016年
- 逸品(格)作为品鉴标准进入绘画领域后,自然涉及到对其绘画主体和本体两个方面的认知。关于唐宋时期逸品(格)品鉴地位的研究,以往论者大多从唐朝绘画重再现,宋代绘画重表现(宋尚意)绘画本体角度入手,而很少从社会学的角度展开对主体的分析。
- 唐波
- 关键词:品鉴逸品逸气人格美逸格
- 讹传之美——论南朝与唐朝书法史中王献之形象异变的始末
- 2014年
- 讹传之美,岂不谬哉?成语[以讹传讹],是指把本来就不正确的话又错误地传出去,结果越传越错。
- 唐波
- 关键词:王献之书法史唐朝南朝
- 《圣朝名画评》中“逸品”的缺位与考辨被引量:1
- 2017年
- "逸品"作为中国画学中的一个经典理论,产生于唐,成熟于宋。该理论在宋代重要的画学著述《圣朝名画评》中则缺位。这引起了四库馆臣的注意,但他们指出的理由却很简单,甚至有些牵强。本文对此进行考辨后发现,由于刘道醇深受宋学荡涤,致使《圣朝名画评》具有浓重的宋学色彩。作为汉唐之学背景下所诞生的"逸品"观,其具有的"天人论"与"出世论"等内涵,正好是宋学所批判的,这正是该书中"逸品"缺位的原因所在。
- 唐波
- 关键词:逸品
- 刘道醇《圣朝名画评》中“逸品”缺位的反思与考辨被引量:1
- 2017年
- "逸品"作为中国画学思想中的一个经典理论,始于唐朝,成熟于宋朝。《圣朝名画评》作为北宋一本十分重要的画学著作该理论则缺位,这尽管引起了四库馆臣的注意,但《提要》指出的理却由过于简单、甚至牵强。基于对该问题的反思与考辨后发现,由于刘道醇受到宋学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双重洗礼,致使《圣朝名画评》具有浓重的宋学色彩。作为汉唐之学背景下所产生的唐代画学中的"逸品观"所具有的"天人论"与"出世论"又正好是宋学批判的对象与内容,这正是刘道醇在其书的品第中不使用"逸品"的钤键与原因所在。
- 唐波
- 关键词:逸品画学
- 唐代画论典籍中“逸品”初出考辨
- 2015年
- 自北宋文人画兴起后,绘画品鉴的最高审美标准由“神口”转向“逸品”。从此,“逸品”便在绘画审美领域出现近千年(徽宗时短暂除外)。
- 唐波钟家奎
- 关键词:逸品考辨典籍画论审美标准文人画
- 唐宋书画典籍中“逸品”的品鉴位置归宿考辨被引量:3
- 2016年
- "逸品"一词独立用来作为文艺的分品出现于初唐,随后它与书画品鉴中的"九品"及"三品"的分品体系都曾组合使用过,并围绕着这两大主干分品体系上下波动,内外摆动。李嗣真作为弱冠明经的通儒之仕,他认为凡事"德成而上,艺成而下",在《书后品》中用"逸品"来品鉴书法史中开宗立派之人,将"逸品"位列"九品"之上。朱景玄视自己为绘画正史的作者,在《唐朝名画录》中,他秉持"不见者不录,见者必书"的态度,用"逸品"来概括格外有不拘常法的绘画者,使"逸品"游离在"新九品"之外。黄休复作为鬻丹养亲之士,记录品鉴蜀地僧舍道居壁画实属业余爱好,在《益州名画录》中,他基于"得意忘象"的写作宗旨,又将"逸格"置于"四格"之首。
- 唐波
- 关键词:逸品
- 被历史遗漏的邓椿的“逸品”画学思想被引量:4
- 2016年
- 邓椿在《画继》中主要表达了他对朱景玄将"逸品(格)"放在三品之末的不满;对黄休复首推"逸格"之举表示赞赏;对徽宗皇帝专尚法度,乃以神逸妙能为次,又保持了中立;似乎并没有提出新的见解。事实上,邓椿在《画继》中完成了将朱景玄、黄休复"逸品(格)"绘画主体身份的"逸士"、"处士"一类人格向"文士"身份的伟大转变,并得出了划时代的著名的"画者,文之极"画学结论,从而推动了绘画中"文人的主体身份——不求形似的本体追求——逸品的品鉴标准——第一品的品鉴地位"四位一体的统一。由此,结束了此前"逸品(格)"内涵和品鉴地位不稳定的时代,为元明清的"逸品观"提供真正的理论依据。
- 唐波
- 关键词:画学逸品传神论
- 《本朝画评》和《圣朝名画评》两书的关系考辨
- 2017年
- 据考证《本朝画评》原为一本集编丛书,由刘道醇编纂、符嘉应撰序。该丛书包含了刘道醇撰的《丁巳画录》、《五代名画录》、《圣朝名画评》和《五代名画补遗》四书。《本朝画评》作为一本集编丛书,在流传过程中,又极有可能各自分离,这便是导致今人误将《本朝画评》视为《圣朝名画评》以及历代著录中《圣朝名画评》和《五代名画补遗》的著录情况较为混乱的真正原因,此糊涂账应始于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
- 唐波
- 张大千中西艺术观点研究
- 2016年
- 张大千对绘画理论的论述虽零散。但我们依然能从其只言片语中找出一条明显的线索。在面对中西方艺术比较时,张大千存在明显的矛盾性。他一方面试图通过中西艺术“意境、功力与技巧”的一致性来改变中国画面对西方艺术的弱势现状:同时他又强调中国画“非写实性”传统远远高于西方机械临摹现实的绘画体系:这种矛盾性也体现在他对中国画科学性的论证上。
- 周芳利唐波
- 关键词:中西方艺术观点绘画理论艺术比较中西艺术绘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