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姗

作品数:6 被引量:215H指数:6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小麦
  • 3篇胁迫
  • 3篇秸秆
  • 2篇氮量
  • 2篇施氮
  • 2篇施氮量
  • 2篇晚播
  • 2篇晚播小麦
  • 2篇秸秆还田
  • 2篇还田
  • 2篇高温
  • 2篇高温胁迫
  • 2篇
  • 1篇氮平衡
  • 1篇对花
  • 1篇养分
  • 1篇养分平衡
  • 1篇叶绿
  • 1篇叶绿素
  • 1篇幼苗

机构

  • 6篇南京农业大学
  • 4篇江苏省农业科...
  • 4篇农业部农业生...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6篇张姗
  • 5篇戴廷波
  • 4篇石祖梁
  • 2篇顾克军
  • 2篇田中伟
  • 2篇姜东
  • 2篇杨四军
  • 2篇邵宇航
  • 1篇张传辉
  • 1篇王飞
  • 1篇常志州
  • 1篇邱凌
  • 1篇张磊
  • 1篇李梦雅
  • 1篇方放

传媒

  • 2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黄淮海地区农作物秸秆资源分布及利用结构分析被引量:95
2015年
为推动区域农作物秸秆全量化利用,以黄淮海地区5省市为研究对象,对各类农作物秸秆进行了统计分析,计算了5省市农作物秸秆资源量、秸秆资源密度、人均秸秆资源占有量,明确了秸秆资源分布及利用现状,初步分析了秸秆全量化利用的潜势。结果表明:黄淮海5省市农作物秸秆资源理论数量达到2.4×108 t,可收集量达到2.1×108 t。秸秆综合利用率达76%,其中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能源化、原料化利用分别占已利用量的49.0%、31.6%、4.4%、8.8%、6.2%。秸秆资源密度和人均秸秆资源占有量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通过分析黄淮海各省(市)秸秆潜在利用途径,预测竞争性秸秆利用需求量为1.5×108 t,分别为肥料化6.7×107 t、饲料化5.7×107 t、基料化1.1×107 t、原料化1.8×107 t,秸秆资源可能源化利用量则为8.80×107 t。在已有利用结构基础上,黄淮海地区秸秆实现全量化利用的总体趋势表现为“两个增加”、“一个减少”、“两个调节”,即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分别增加2.5×106和6.3×106 t,饲料化利用减少4.8×105 t,肥料化利用调节范围为?2.2×107~7.2×107 t,能源化利用调节范围为0~7.2×107 t。并提出“区域统筹,整体推进”,建立长效运行机制的工作思路。
方放李想石祖梁王飞常志州张姗孙仁华宝哲邱凌
关键词:农作物秸秆肥料黄淮海地区
盐旱复合胁迫对小麦幼苗生长和水分吸收的影响被引量:38
2017年
为明确盐害、干旱及盐旱复合胁迫对小麦幼苗生长和水分吸收的影响,从而为盐害和干旱胁迫下栽培调控提供理论依据。以2个抗旱性不同的小麦品种(扬麦16和耐旱型洛旱7号)为材料,采用水培试验,以NaCl和PEG模拟盐旱复合胁迫,研究了盐旱复合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根系形态、光合特性及水分吸收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盐、旱及复合胁迫下小麦幼苗的生物量、叶面积、总根长与根系表面积、叶绿素荧光和净光合速率均显著下降,但是复合胁迫处理的降幅却显著低于单一胁迫。盐旱复合胁迫下根系水导速率和根系伤流液强度显著大于单一胁迫,从而提高了小麦幼苗叶片水势和相对含水量。盐胁迫下小麦幼苗Na^+/K^+显著大于复合胁迫,但复合胁迫下ABA含量却显著小于单一的盐害和干旱胁迫。因此,盐旱复合胁迫可以通过增强根系水分吸收及降低根叶中ABA含量以维持较高光合能力,这是盐旱复合胁迫提高小麦适应性的重要原因。洛旱7号和扬麦16对盐及盐旱复合胁迫的响应基本一致,但在干旱胁迫下洛旱7号表现出明显的耐性。
翁亚伟张磊张姗田中伟靳雪莹李梦雅余钟毓姜东戴廷波
关键词:小麦光合作用水分吸收
施镁对花后高温胁迫下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和籽粒灌浆的影响被引量:10
2017年
为明确镁对小麦花后高温胁迫的缓解效应,采用人工气候室模拟增温的方法,研究了灌浆期高温胁迫(昼/夜32/22℃)下施镁(0、10和20kg·hm^(-2))对小麦花后干物质积累转运的影响及其与籽粒灌浆的关系。结果表明,灌浆期高温胁迫显著降低了小麦籽粒的灌浆速率、粒重和产量,施用镁肥提高了小麦籽粒灌浆速率和产量。高温胁迫降低了小麦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花前干物质转运量、转运率和收获指数,施镁对花后干物质积累和转运量及收获指数有显著正效应。高温胁迫下施镁提高了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及在籽粒中的分配比例,从而提高了灌浆速率和粒重。孕穗期施镁能有效缓解花后高温胁迫对小麦植株的伤害,有助于籽粒灌浆和产量的形成。
张姗邵宇航石祖梁田中伟姜东戴廷波
关键词:小麦高温胁迫灌浆速率
施氮和秸秆还田对晚播小麦养分平衡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48
2015年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水稻秸秆还田和施氮量对晚播小麦产量、养分积累、秸秆养分释放及养分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秸秆还田并配施适当的施氮量有利于提高晚播小麦籽粒产量.晚播小麦全生育期的干物质、氮、磷、钾积累量均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增加,相同施氮量(270 kg N·hm-2)下,秸秆还田处理的干物质、磷、钾积累高于不还田处理,氮积累则呈相反趋势.随着施氮量增加,秸秆腐解和养分释放率增加,且拔节后秸秆养分释放量占总释放量的比例降低;随生育进程的推进,秸秆的干物质、磷、钾释放量呈倒"N"型变化趋势,而氮释放量则呈"V"型变化趋势.计算养分表观平衡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并增加施氮量,养分总盈余量显著升高;在获得较高产量的施氮条件下,氮、钾素显著盈余,磷素投入较为合理.晚播小麦实行秸秆还田后,可适当增加氮肥用量至257 kg·hm-2,并减少钾肥投入.
张姗石祖梁杨四军顾克军戴廷波王飞李想孙仁华
关键词:施氮量秸秆还田晚播小麦养分平衡
高温胁迫下镁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2
2018年
为了解施镁对小麦后期高温胁迫的缓解效应,采用盆栽试验方法,以自然条件为对照(昼夜温度分别为26和16℃),研究了灌浆期花后14~20d和花后21~27d高温胁迫(昼夜温度分别为32和22℃)下,施镁(20kg·hm-2)对小麦产量和旗叶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显著降低了小麦产量,且以花后21~27d高温胁迫影响最大;施镁能显著增加穗粒数、千粒重和籽粒产量。高温胁迫降低了旗叶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光化学效率(Fv/Fm)和实际光量子产量(ΦPSⅡ),各指标均以花后21~27d高温处理降幅最大,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则表现出相反趋势;相同温度处理下,施镁则显著提高了旗叶叶绿素含量、Pn、Gs、Tr、Fv/Fm、ΦPSⅡ,表明镁素施用能有效缓解花后高温对叶片光合能力的伤害,有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和产量的形成。
邵宇航石祖梁张姗贾涛王飞戴廷波
关键词:高温胁迫叶绿素光合能力
秸秆还田下晚播稻茬麦适宜施氮量研究被引量:16
2015年
研究了前茬水稻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不同施氮水平(0、90、180、270和360 kg·hm^-2)对晚播小麦土壤矿质氮积累、秸秆氮释放、氮素平衡特征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肥施用提高了越冬期0-30 cm土壤矿质氮量,追施氮肥提高了开花期0-15 cm土壤矿质氮量。施氮量高于180 kg·hm^-2时会造成小麦成熟后土壤矿质氮量的显著增加。氮平衡分析结果表明,小麦全生育期氮素净矿化量为48 kg·hm^-2;随施氮水平的增加,秸秆氮释放量、植株氮积累量、土壤矿质氮残留量和氮表观损失量均随之增加;N90、N180、N270和N360处理氮表观损失率分别为27.9%、37.6%、43.2%和47.6%;N90处理损失量以播种至越冬期最高,其余处理均以开花至成熟期最高。适量增施氮肥有利于提高籽粒产量,但施氮量若超过180 kg·hm^-2,增产效果则不显著。综合考虑,水稻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氮肥施用量为180 kg·hm^-2有利于兼顾晚播小麦生产和生态效益。
石祖梁张姗孙仁华张传辉戴廷波顾克军杨四军
关键词:秸秆还田晚播小麦氮平衡施氮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