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江伟
- 作品数:19 被引量:143H指数:4
- 供职机构:江西省委党校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 民众集体行动的警察回应——西方学界研究的回顾与反思被引量:1
- 2018年
- 民众集体行动的警察回应是警察治安管理的重要议题。系统梳理西方学界有关警察回应民众集体行动的方式变迁、影响因素及其回应效果的研究文献,可以发现,争议远大于共识。学者们尽管对于西方国家警察回应的风格与类型取得了较为一致的看法,但对于影响警察回应的因素却存在威胁模型、弱者模型、威胁与弱者交织模型和警察机构模型等四种竞争性解释观点,对于警察回应的效果也存在两者关系为正相关、负相关、U型曲线关系与倒U型曲线关系等四种相互冲突甚至矛盾的结论。然而,正是这种研究的多样化与非结论性,应更有助于启发对于我国民众集体行动与警察回应之间互动关系的科学研究。
- 王江伟
- 关键词:集体行动社会冲突
-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以江西省董家镇“红色合伙人”为例被引量:9
- 2018年
- 创新农村基层治理,重点要解决好产业发展和乡村治理两大难题。农村产业发展和有效治理,需要调动农村的内生发展动力,尤其要发挥好基层党委和政府的作用。江西省董家镇"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模式充分调动了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有助于实现基层党建的延伸、优化村级治理、引领农业产业发展,同时又有利于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是基层党建创新、乡村治理创新和农业产业发展创新三者的有机融合,也是协同治理创新的体现。从对基层治理创新的个案分析中,也反映出基层治理创新的普遍性问题,需要注意对基层治理创新的单向性问题、持续性问题和扩散性问题予以关注。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要特别注重农村基层治理创新,加强对基层治理创新实践的研究。
- 王江伟
- 公民表达权视角下群体性事件的法律治理被引量:3
- 2014年
- 以法治方式治理国内日益频发的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社会的普遍共识。从群体性事件作为民众以非规范化方式公开表达诉求的面向观之,其法律治理需要兼顾保障公民表达权利与规范无序行为两个维度。民众以集体联合的"群体性行动"方式进行公开表达有其特定的正面功能,然却极易造成社会失序。因此,应充分发挥我国《集会游行示威法》对保障公民表达权和规范公民集体行动的作用,适度放开公民表达权利行使的许可限制,将公民的集体诉求表达纳入规范和可控的法治轨道。
- 王江伟
- 关键词:公民表达权群体性事件法律治理
- “无主体性”村庄选举及其结构解释——基于江西P村选举观察的探索性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现有文献对于村庄选举的研究多是在假定村民主动参与了选举投票的前提下解释村民选举行为的差异或者村庄选举的地区性差异。基于江西P村选举观察发现,村民对选举并不关心,大量选民未参与选举投票,选举主体在选举中"集体失语",选举沦为村干部们的"独角戏",呈现出"无主体性"村庄选举现象。村庄的权力结构固化、利益结构分化以及社会结构退化等结构性因素是导致该现象出现的原因,但村庄选举与这些结构性因素的具体关联还有待于进一步使用大样本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其对于村级治理的影响也需要持续地跟踪观察和研究。
- 王江伟
- 关键词:村庄选举主体性政治参与
- 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价值观认同状况及引导对策——基于江西省的实证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探究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价值观认同状况,需要进行科学的实证分析。以往相关研究总体讨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价值观的偏多,对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价值观研究较少;理论研究较多,实证研究偏少。本文基于江西省的实证研究发现,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价值观状况呈现出如下特点:具有强烈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拥护现有政治制度;对国家层面的价值诉求整体满意,对民主和文明的认可度有待提升;认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观,呼唤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友善、诚信和创新意识强,但敬业和奉献精神稍显不足。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价值观受到个人、社会、西方价值观和互联网及新媒体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价值观的健康发展,需要健全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价值观的多元引导机制,加强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价值观的形塑与内化,营造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 王江伟
- 关键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价值观企业家精神
- 威权体制下的环境抗争与政府回应——台湾经验的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分析台湾20世纪80年代至2000年第一次政党轮替前这一威权体制时期下的环境抗争与政府回应的阶段性变化表明:1980年至1987年的环境抗争主要以自力救济为主,使用围堵和身体暴力等较为传统的抗争手法,这一时期政府对环境抗争的回应采取了较为克制和容忍的态度,因而环境抗争也较能取得成功;解严后,环境抗争进入一个爆发期,集会游行成为这一时期主要的抗争形式,政府也一改过去对环境抗争的容忍态度而转向强力压制。但压制的效果却是使环境抗争进一步反弹上升;在1992年以后,政府更依赖于法律来处理环境纠纷和因应环境问题,逐渐形成地方化和例行化的抗议处理风格,环境抗争亦走向温和化和常态化,发生暴力的可能性也大为降低。台湾经验对于大陆的启示在于:一方面在面对环境抗争时应当尽快建立制度化和法制化的因应方式;另一方面应认识到包括环境抗争在内的社会力本身也可以成为制度和法治发展的动力。
- 王江伟
- 关键词:环境抗争威权体制社会秩序政府回应
- 农村民主管理的村民评价——五省60村的跟踪研究(1999—2011)被引量:8
- 2014年
- 在中国农村,村民对村务管理不同面向的评价并不一致,绝大多数村民对村党支部书记在农村权力结构中的支配地位一直持肯定态度,多数村民对村务参与的评价较低,半数村民对村务公开信息持怀疑态度,但大多数村民对村务管理的绩效持肯定评价。进一步的回归分析表明,家庭经济状况越好和政治效能感越高的村民,对于村务参与、村务公开和村务管理绩效的评价也越高,这验证了有关经济发展与民主政治发展关系和政治效能感的主流理论;传统文化因素的影响力在衰减,但与村民对村务管理绩效的评价却呈现显著的负向相关性。因此,在当下中国乡村,传统政治文化对农村民主政治的阻力正在减弱,而随着村民家庭经济状况的好转与政治效能感的提升,民主自治在农村具有极大的动力空间。
- 肖唐镖王江伟
- 关键词:村民自治村务管理管理绩效传统文化
- 法律应对群体性事件的治理失灵及其对策--基于'乌坎事件'的典型案例分析
- 法学界主要从群体性纠纷解决、行政法治和宪法公民权三种研究视角,就如何预防和化解群体性事件提出对策建议。然而这些研究更多的是从应然层面探讨制度设计,而少有基于经验材料分析我国法律在应对群体性事件中的"治理失灵&q...
- 王江伟
- 关键词:群体性事件法律治理
- 群体性事件的法律治理失灵及其对策——基于“乌坎事件”典型案例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法学界主要从群体性纠纷解决、行政法治和宪法公民权三种研究视角,就如何预防和化解群体性事件提出对策建议。基于"乌坎事件"这一典型案例的分析表明,权力运行监督的法律失效、维护权益救济的法律失灵、法律维稳的工具主义是导致目前法律治理群体性事件失灵的主要原因,应从树立应对群体性事件的法律思维、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出台可操作性的现场处置法律规程三个方面预防和化解群体性事件。
- 王江伟
- 关键词:群体性事件法律治理
- 中国社区治理创新的特征、动因与绩效——基于“中国社区治理创新成果”的多案例分析被引量:28
- 2017年
- 城乡社区治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实践中亦有大量社区治理创新的探索,然而对于我国社区治理创新的整体性图景,学界探讨的不多。基于对民政部组织评选出的2013至2015年三届共55项"中国社区治理创新成果"的多案例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社区治理创新呈现"东部强,中西部弱"和城乡社区不平衡的空间分布格局;社区治理创新主体以区县级政府组织为主;党和政府的倡导推动、社区治理问题倒逼驱动以及回应基层群众的需求是催生社区治理创新的主要动因。社区治理创新的领域主要集中在社区治理体制创新、社区公众参与创新和社区公共服务创新上,社区治理创新的方式呈现出探索性创新、累积性创新和学习性创新三种形态。这些社区治理创新成果,为推进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鲜活的样板。但今后仍然应着力提升中西部地区和农村社区的治理创新能力,社区治理创新的可持续性也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 王江伟
- 关键词:社会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