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刚
- 作品数:5 被引量:6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温度停循环的脑损伤评估及机制研究
- 2014年
- 目的深低温停循环(deep hypothermic circulatory arrest,DHCA)应用于主动脉弓和复杂先心病手术,停循环为手术提供无血视野,降温到一定程度以保护脏器。DHCA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较高,而不同程度的低温停循环对脑造成的影响与机制目前还未完全明确。方法 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深低温停循环组(15-20℃)、中低温停循环组(20-25℃)、浅低温停循环组(25-30℃)和假手术组,术后收集血样、脑组织,并分离海马组织。HE染色后评估神经元损伤情况。免疫组化观察各组HIF-1α的表达与分布。Elisa法测定血浆S100β浓度。Western blot检测各组海马组织凋亡相关蛋白Casepase3、Bax和Bcl-2表达量。结果 HE染色观察3组低温停循环组海马CA1区均有损伤表现,但组间无明显差异。HIF-1α阳性表达率、Casepase3、Bax和Bcl-2表达量,以及血浆S100β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不同程度的低温后停循环带来大鼠脑组织损伤,但严重程度并不和温度呈线性关系,这表明低温对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有着较为复杂的机制。
- 孙燕华郭莎莎韩晓菲杜英杰刘刚刘晋萍吉冰洋
- 关键词:深低温停循环脑损伤不同温度HIF-1A凋亡
- 用双工位血液凝固自动测定仪测定血小板第4因子活性
- 1991年
- 血小板第4因子(简称PF4),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抗肝素因子,也是血小板激活的主要标志之一.本文主要介绍采用我所研制的“双工位血液凝固自动测定仪”测定PF4活性,报告如下.
- 苏可乐刘刚岳世韬
- 关键词:血液凝固测定仪血小板
- 新型无血预充大鼠深低温停循环模型的建立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在于建立温度可控的大鼠深低温停循环(DHCA)模型,为研究DHCA相关器官损伤及保护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共15只SD雄性大鼠,分为两组:DHCA组(18℃~20℃,n=8),常温体外循环组(n=7)。七氟烷诱导麻醉,颈静脉置入自制多孔静脉引流管为静脉引流端,左侧股动脉体表分支24 G套管针穿刺监测血压,鼠尾动脉20 G套管针穿刺为动脉灌注端。DHCA组体外循环开始后常温维持5 min后开始降温,30 min降至目标温度后停循环30 min,复温30 min至35℃以上停机,停机后呼吸机维持20 min。常温体外循环组大鼠维持常温体外循环。各组均分别于术前,术中15 min,复温后20 min,停机前,术后48 h,术后14 d,术后30 d七个时间点抽取血气分析,记录各时间点血气值,并于术中实时监测记录动脉压及心率。结果 DHCA组有1只大鼠死亡,其余14只大鼠均顺利完成实验过程,并于术后30 d麻醉状态下处死取材。术中血糖随时间的推延逐渐上升,且在复温至停机期间DHCA组升高较常温体外循环组更明显(P〈0.05)。术中及术后两组乳酸水平均明显上升,且在停循环后DHCA组较常温体外循环组上升更为明显(P〈0.05),术后15 d时两组乳酸水平均明显回落。结论本实验成功采用将大鼠全身血液引出的方法,诱导心脏停跳,模型温度及麻醉深度精确可控,成功建立了DHCA模型,成功率高,术后存活率高,简便易行,可用于研究DHCA对大脑及其他脏器的影响,同时使DHCA后对大鼠神经功能评价的研究成为可能。
- 曾庆东李勇男周玉姣孙燕华刘铭月刘刚吉冰洋
- 关键词:深低温停循环体外循环动物模型
- 迷你体外循环技术在心脏外科中应用的荟萃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尽管迷你体外循环(MECC)技术住欧洲的临床使用已经超过十年,与常规体外循环相比其在临床上的优势仍仔在一定争议,就此问题我们针对过往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大规模的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探讨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和在未来体外循环中应用的前最。方法我们对PubMed,EMBASE和CochraneLibrary数据库进行了相关文献的检索。使用Stata12.0软件进行了合并效应量的计算,并通过敏感性分析和meta回归进行了异质性来源的分析。进行累计性分析,观察合并效应量随时间的变化;观察漏斗图,并对研究进行Begg’s和Egger’s检验,以评估文献是否仔在发表偏倚。结果通过数据库检索共纳入41项研究,共计3202名进行心脏手术的成年患者.MECC可以显著降低输血牢(RR,0.5;95%CI,0.30.84;P=0.009;12=68.6%),房颤率(RR,0.7I;95%CI,0.580.86;P=O.001;12=0%),和心梗率(RR,0.458;95%CI.0.260.806;P=0.007;12=0%)。此外,MECC组的出血量、新鲜冰冻血浆输注量、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输注量、ICU时间和肌钙蛋白T均娃著低于常规体外循环组。Meta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在术区左窒射血分数较低或有较高欧洲心脏手术风险评分的患者中,MECC的优势更为明显。结论MECC可以保护血液,减少血制品的输入,并能降低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Mela回归分析的结果提示我们术前状况较差的患者,MECC降低输血率的优势更为明显。
- 吉冰洋孙燕华刘刚孙鹏郭莎莎龙村王古岩郑哲
- 关键词:体外循环
- 新型闭式体外循环系统临床应用初探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构建一种新型闭式体外循环系统,并对其安全性及有效性评价。方法选取16例接受体外循环辅助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闭式体外循环组(n=8,采用闭式体外循环)和常规体外循环组(n=8,采用常规体外循环)。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血常规及血液生化指标等临床数据。分别于术前(T0)、体外循环开始后30min(T1)、主动脉开放后15min(T2)、术后4小时(T3)、术后24小时(T4)留取动脉血样本。于Tl、T2时间点检测动脉血气;所有时间点血液标本均检测游离血红蛋白,并检测白介素-6,血浆凝血酶原片段-2,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和血小板因子-4。结果所有纳入研究患者,术中均未发生体外循环事故,动脉血气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体外循环期间动脉血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水平均在正常范围之内,且组间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围术期血红蛋白、白细胞及血小板数量,谷丙转氨酶、尿素氮、肌酐水平变化组间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游离血红蛋白数值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检验,组间比较,F=1.513,P=0.239,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炎性因子检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成功构建一种安全有效新型闭式体外循环系统。
- 曾庆东刘刚李勇男孙燕华刘铭月吉冰洋
- 关键词:体外循环闭式系统心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