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晓莉

作品数:10 被引量:84H指数:5
供职机构: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成像
  • 4篇磁共振
  • 3篇体层摄影
  • 3篇体层摄影术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动脉
  • 2篇血管
  • 2篇血管造影
  • 2篇造影
  • 2篇卵巢
  • 2篇骨折
  • 2篇CTA
  • 1篇动脉斑块
  • 1篇动态增强成像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多平面
  • 1篇多平面重组
  • 1篇多平面重组诊...
  • 1篇胸壁
  • 1篇胸壁结核

机构

  • 10篇重庆市巴南区...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川北医学院附...
  • 1篇重庆市九龙坡...
  • 1篇重庆市中医院

作者

  • 10篇吴晓莉
  • 3篇杨华
  • 3篇朱晓玲
  • 3篇刘鲁
  • 3篇张知贵
  • 3篇何晓荣
  • 2篇刘颖
  • 2篇范晓黎
  • 1篇张志坚
  • 1篇吴宗萍
  • 1篇翟昭华
  • 1篇董国礼
  • 1篇饶刚
  • 1篇何小荣
  • 1篇陈建业

传媒

  • 4篇重庆医学
  • 2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安徽医药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2例胸壁结核的X线及CT诊断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分析总结胸壁结核的X线及CT影像表现,以提高对其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分析经穿刺、手术病理确诊的12例胸壁结核特征。结果胸部X线发现7例;所有病例CT检查均有软组织肿块,凸出于胸壁10例,凸出于胸腔8例,同时凸出于胸壁和胸腔6例;形成脓肿8例;骨质破坏7例,钙化2例,4例伴有肺内结核病灶。CT均能显示病灶的位置、肿块内部结构及周边情况。结论X线摄片是发现胸壁结核的基本手段,CT能清楚了解软组织肿块内部及周边情况,骨质破坏情况,尤其是增强CT对于诊断本病具有决定性作用。
先世伟何小荣吴晓莉
关键词:胸壁结核体层摄影术
急诊栓塞治疗在颅底骨折耳鼻口大出血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急诊栓塞治疗在颅底骨折致耳鼻口大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5年8月期间入住巴南区人民医院的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为外伤后颅底骨折伴耳鼻口大出血保守治疗无效者,均进行双侧颈外动脉造影,确定出血责任动脉后,尽量超选择插管到出血动脉,用明胶海绵颗粒经导管缓慢注入进行栓塞。结果 13例患者中,颌内动脉出血6例,其中4例为蝶腭动脉出血,超选择插管成功后栓塞5例,1例未超选择成功插管后退管至颈外动脉主干进行栓塞治疗;7例未见明显出血动脉,常规在双侧颈外动脉主干舌动脉水平以上进行栓塞,所有患者栓塞后耳鼻口出血均停止,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选择性颈外动脉栓塞治疗及时、安全、有效,可作为颅底骨折耳鼻口大出血的备选处理方法。
先世伟杨华吴晓莉张知贵刘颖刘鲁何晓荣龙方信张志坚
关键词:外伤颅底骨折出血栓塞
卵巢癌的磁共振动态增强诊断被引量:17
2014年
目的探讨1.5T磁共振(MRI)动态增强在卵巢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8例卵巢癌动态增强MRI资料,其中2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1例经超声引导穿刺活检证实。所有病例均行1.5T磁共振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扩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 MRI)。结果浆液性囊腺癌3例病灶表现为囊性肿块,12例表现为囊实性肿块,3例表现为实性肿块。MRI平扫表现:T1WI呈低信号或稍低、等信号,T2WI呈高、略高信号,信号不均匀,DWI呈不均匀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表现为厚薄不均的囊壁及实性部分明显强化。粘液性囊腺癌8例病灶为囊实性肿块,6例表现为实性肿块。MRI平扫表现:T1WI、T2WI信号不均匀,呈混杂信号,DWI呈不均匀高信号,病灶内可有出血。动态增强扫描:囊壁、囊内片状阴影、间隔以及结节较明显强化,实性部分强化明显。未分类的囊腺癌3例病灶表现为囊实性肿块,3例表现为实性肿块;平扫及动态增强表现与粘液性囊腺癌相似。结论 1.5T磁共振动态增强对卵巢癌的诊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吴晓莉先世伟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卵巢癌
CTA靶重建技术在30例颈动脉斑块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靶重建技术在颈动脉斑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行颈动脉CT血管造影(CTA)患者双侧颈动脉窦部进行靶重建,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对图像进行独立分析,并与常规重建方法比较;计算软斑块、硬斑块及混合性斑块的数量;以靶重建为标准,计算常规重建对3种斑块检出的敏感度、准确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靶重建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及密度分辨率均优于常规重建,能更敏感地检出颈动脉窦部斑块(P<0.05),能更清楚地显示细小钙化及混合性斑块的内部情况。结论靶重建技术可以作为颈动脉CTA检查的必要补充。
吴晓莉饶刚杨华何晓荣张知贵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颈部动脉血管造影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胸骨细微骨折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对胸骨细微骨折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16层螺旋CT常规胸部容积扫描诊断的胸骨细微骨折69例,利用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选用多种后处理技术,即多平面重建(MIR)、容积再现法(VR)等重组观察,并与CT横断图像进行比较。结果 69例胸骨细微骨折中,横断骨折为48例(占69.6%),斜行骨折12例(占17.4%),不全性骨折9例(占13.0%)。矢状位MPR图像对胸骨细微骨折显示率为100%,冠状位显示率为84.1%,横断位显示率为62.3%。结论 MSCT的后处理技术图像可以准确地检出胸骨细微骨折,明显优于横断面图像,尤其是矢状位MPR图像可以避免胸骨细微骨折的漏诊。
先世伟朱晓玲吴晓莉何晓荣吴宗萍
关键词:胸骨骨折
16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诊断卵巢癌的价值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薄层增强扫描后多平面重组(MPR)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临床怀疑卵巢癌患者的CT资料(薄层增强扫描),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结果 16层螺旋CT薄层增强扫描检查提示卵巢癌65例,经手术病理检查或穿刺活检证实53例,即真阳性53例,假阳性12例,卵巢癌的16层螺旋CT诊断准确性为81.5%。结论 16层螺旋CT薄层增强扫描后MPR对卵巢癌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吴晓莉先世伟刘鲁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卵巢肿瘤多平面重组
磁共振联合多种功能成像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5
2017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多种功能成像(f MRI)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31例乳腺癌患者的MRI检查资料,在常规扫描基础上,进行多种f MRI:扩散加权成像(DWI)、波谱成像(~1H-MRS)及动态增强成像(DCE-MRI)。结果乳腺癌及腋窝转移淋巴结在DWI上为高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减低,癌肿平均ADC值低于(0.892±0.082)×10^(-3),~1H-MRS常出现明显的复合胆碱(Cho)峰,DCE-MRI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曲线)为流出型或平台型,剪影图能反映癌肿的血供情况。结论乳腺癌在多种f MRI检查中有各自特异性表现,联合应用大大提高了乳腺癌诊断准确性,在临床应用中有很高的价值。
朱晓玲范晓黎吴晓莉方正
关键词:乳腺癌扩散加权成像波谱成像动态增强成像
椎动脉CTA在后循环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评价椎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后循环缺血(PCI)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为PCI的100例患者进行椎动脉CTA检查,对椎动脉的起始、走行、管腔狭窄及周围骨性结构压迫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00例PCI患者椎动脉CTA中椎动脉异常91例,其中椎动脉先天性变异123支;粥样硬化狭窄142段,椎动脉闭塞3段;钩椎关节增生压迫135段。结论 CTA能很好地显示椎动脉管腔及周围情况,对PCI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吴晓莉杨华先世伟刘鲁张知贵
关键词:椎动脉血管造影术缺血
MRI评价子宫肌瘤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术后盆底筋膜改变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MRI评价子宫肌瘤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术(HIFU)后盆底筋膜改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初次行HIFU治疗的283例子宫肌瘤患者的盆腔MRI及临床资料,观察盆腔筋膜水肿情况,记录HIFU治疗总能量、辐照时间。分析患者年龄、肌瘤情况(位置、类型、数量、体积)及HIFU治疗总能量、辐照时间与盆底筋膜改变的相关性。结果共201例(201/283,71.02%)患者HIFU后盆腔筋膜出现水肿,59.71%(169/283)为1度和2度。不同肌瘤位置患者术后盆底筋膜水肿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50,P=0.007)。患者年龄、肌瘤情况(数目、体积)与盆腔筋膜水肿程度无相关性(P均>0.05);HIFU治疗总能量、辐照时间与盆腔筋膜水肿程度呈正相关(rs=0.288、0.317,P均<0.001)。结论采用MRI可评价HIFU治疗子宫肌瘤引起的盆腔筋膜水肿,HIFU辐照时间、治疗总能量、子宫肌瘤位置是引起盆底筋膜水肿的主要影响因素。
张学花翟昭华董国礼陈建业吴晓莉刘颖
关键词: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磁共振成像平滑肌瘤筋膜
嗜酸性膀胱炎的MRI表现被引量:2
2018年
嗜酸性膀胱炎(eosinophilic cystitis,EC)是一种非常少见的变态反应性膀胱炎性病变[1],由Brown[2]和Palubinskas[3]于1960年首次报道。目前国内外对于EC的影像学研究仍较少,主要局限于CT和B超领域[4-5],且多为个案报道及少量病例的临床分析,诊断缺乏特征性,误诊率高[6-9]。对于EC的MRI研究鲜有报道。
朱晓玲沈绪范晓黎吴晓莉方正
关键词:膀胱炎嗜酸粒细胞增多磁共振成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