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维平

作品数:13 被引量:28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政治法律

主题

  • 6篇刑事
  • 3篇诉讼
  • 3篇判决
  • 3篇裁量
  • 2篇刑事诉讼
  • 2篇视域
  • 2篇诉讼法
  • 2篇明知
  • 2篇可接受性
  • 2篇故意
  • 2篇裁量权
  • 2篇裁判
  • 1篇刑罚
  • 1篇刑罚裁量
  • 1篇刑法
  • 1篇刑法客观主义
  • 1篇刑事裁判
  • 1篇刑事裁判文书
  • 1篇刑事和解
  • 1篇刑事推定

机构

  • 13篇北京市第一中...
  • 3篇中国政法大学
  • 1篇湘潭大学
  • 1篇中南财经政法...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13篇周维平
  • 1篇刘静坤
  • 1篇邵新

传媒

  • 3篇人民司法
  • 2篇法律适用
  • 1篇广西政法管理...
  • 1篇中国应用法学
  • 1篇上海政法学院...
  • 1篇证据科学
  • 1篇中国审判
  • 1篇法治社会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2
  • 3篇200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证视域下“明知”事实的认定模式及规则构建被引量:4
2023年
立足于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和增强判决可接受性立场,应从论证视域下重新审视法官对“明知”事实的认定模式,并重新构建论证规则,以最大限度寻求共识并实现认定结果的可接受性。法官对“明知”事实的论证在过程中应体现法官与作为常人的“我”、作为诉讼参与人的“你”和作为社会公众的“他们”的对话,在内容上应包含前提论证、结果论证与“反-反驳”论证,在目标上应实现对“明知”事实的证成、对反驳主张的证否及对公众质疑的说服。
周维平
关键词:自由裁量权可接受性
刑事二审和解基本规律研究——以某中级法院相关案例为样本的实证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本文以博弈论为基本方法,以理性人为基本假定,重点分析被告人、被害人及法官在刑事和解中各自的策略选择,构建二人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及三人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以分析刑事和解博弈中的优势策略均衡,探讨刑事二审和解的内在原动力与外在推动力。同时重点剖析建立在利益博弈基础上的刑事二审和解所导致的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契合与冲突。文章最后提出有效规制刑事二审和解的初步方案,进而确保和解工作能够合法、适度、渐进和多元发展。
刘静坤周维平
关键词:刑事和解博弈论
法医DNA证据的诉讼法视野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目前我国法庭对于检察机关提交的法医DNA证据,基本上"照单全收",视之为"铁证",法庭极少组织对该证据进行质证,辩护方也难以对该证据进行有力的反驳。但在实践中,因为法医DNA鉴定结论而导致错案的报道却时常出现在报端。如何从诉讼程序上避免法医DNA证据运用的失败?文章以诉讼的视角,从程序上考察法医DNA证据在刑事诉讼中运用的全过程,探讨确保法医DNA证据可靠的程序保障之路。
周维平
关键词:刑事诉讼
“程序主导”与“审判中心”的关系厘定——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运行中的政治力学分析被引量:4
2023年
在多方力量推动下,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近两年取得了长足发展,案件适用率和量刑建议采纳率都有了较大幅度提升,但制度运行中“程序主导”与“审判中心”的关系也逐渐引起关注。从政治力学角度看,二者关系既有协调的一面,也有失调的一面,集中体现在量刑程序的检察院建议和法院裁决上,并演变为起诉权与裁判权的关系,进而引发诉讼职权、诉讼结构及检法关系等诸多理论问题。“程序主导”与“审判中心”关系的失调,主要源于检察机关将主导作用从审前扩展至全程、从程序延伸至实体,导致“程序主导”与司法责任制、证明标准、诉讼结构及量刑逻辑的关系失衡。着眼该项制度的行稳致远,短期应检视调整司法政策,明确界定“程序主导”边界,长期有必要推动二元诉讼模式的构建。
周维平周维平
关键词:审判中心
诉讼法视野中的法医DNA证据研究被引量:10
2009年
作为一种科学证据,法医DNA证据在凶杀、性犯罪等案件的审判中被广泛运用。但是该证据能否最终被法庭采纳,取决于其提取、保管、送检以及鉴定过程中是否受到一系列严格的诉讼程序加以规范,并经过庭审的质证,从而最终通过法庭的审查判断。而庭审质证能否有效进行,又与警察、鉴定人出庭作证以及交叉询问制度的真正确立息息相关。
周维平
关键词:DNA证据诉讼程序可采性质证
事实推定的具体适用被引量:1
2022年
【裁判要旨】作为一种替代性司法证明方法,刑事推定一旦适用,则意味着证明责任向被告人转移,且存在事实失真风险。因此在适用条件上,一般应以必要性为前提,且以法律或司法解释规定为限;在适用程序上,应说明推定启动的原因,并给予被告人反驳的机会;在文书说理上,判决书应详细记载反驳的事实和理由,并阐释裁断的形成过程,为上诉复审奠定条件。
周维平陈淼璐
关键词:司法证明事实推定刑事推定司法解释判决书裁判要旨
跟车尾随过杆偷逃车辆通行费的性质被引量:1
2020年
【裁判要旨】对行为人在收费公路出口人工通道处,多次采取跟车尾随过杆方式偷逃车辆通行费行为的性质认定,应坚持刑法客观主义立场,基于从客观到主观的分析进路,从现场通道的具体设置、收费人员的当场反应、行为人的逃费方式及逃费过程入手,综合现场客观证据细节和被告人的供述内容,准确判断行为人的主观故意。在此基拙上,坚持罪刑法定原则,紧扣刑法条文,借助历史解释,准确认定行为性质,最终实现主观与客观的一致、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周维平廖清顺
关键词:主观故意车辆通行费收费人员刑法客观主义过杆
被害方谅解与刑罚裁量之关联性初探
由于目前在刑事案件的审判中只是依靠法官的自由裁量来解决,而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实施又会有一定的差异。本文就被害方谅解与刑罚裁量关联性的正当性、风险性、实体法、程序法等方面的差异进行了详细地分析。
周维平
关键词:刑事诉讼刑罚裁量
论刑事裁判文书事实说理“三环九步法”被引量:2
2021年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和规范裁判文书释法说理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事实说理是刑事裁判文书说理的重要类型。从裁判过程看,事实说理是对事实裁判逻辑的体现及对事实裁判行为的记录,而事实裁判逻辑体现为程序逻辑、证据逻辑及建构逻辑,事实裁判行为则是法院对控辩双方之间的庭审证据争议、定案根据争议及判决事实争议作出裁判的活动。因此事实说理应在从立案到宣判的不同诉讼阶段中,重点围绕上述三个环节展开,并在每个环节依次完成记载具体争议、评判控辩主张及表述法院观点三个步骤。“三环九步法”既是刑事裁判文书对事实建构逻辑方法的映射,也是对审判实践经验的总结,亦将助推前述指导意见落地见效。
周维平邵新
关键词:刑事裁判文书
判决宣告前数罪并罚的适用规则 以刘国庆故意伤害案为例
2020年
基本案情被告人刘国庆先后所犯两罪及处理过程如下:2018年6月26日,刘国庆伙同他人在天津市河东区先后盗窃苹果手机2部,经鉴定其价值共计8500元。2018年10月13日,刘国庆在北京市海淀区清河力度家园的房间内,因情感纠纷与被害人于海亮发生冲突,持菜刀将于海亮头面部、手部、腿部等砍伤。2018年10月15日,刘国庆就其所犯故意伤害罪向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以下简称“海淀公安分局”)投案,并于当日被刑事拘留。
周维平相阳
关键词: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案数罪并罚处理过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