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宏伟

作品数:30 被引量:123H指数:7
供职机构: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承德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承德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动脉
  • 6篇成像
  • 5篇多排螺旋CT
  • 5篇血管
  • 5篇静脉
  • 4篇腔静脉
  • 4篇下腔静脉
  • 4篇颈动脉
  • 3篇动脉狭窄
  • 3篇造影
  • 3篇食管
  • 3篇颈动脉狭窄
  • 3篇CT测量
  • 3篇CT强化
  • 2篇动脉内
  • 2篇动脉内膜
  • 2篇动脉内膜切除...
  • 2篇动脉支架
  • 2篇多期增强扫描
  • 2篇血性

机构

  • 24篇承德医学院附...
  • 1篇承德医学院
  • 1篇承德护理职业...
  • 1篇贵阳医科大学

作者

  • 24篇曹宏伟
  • 11篇王胜林
  • 10篇邢媛媛
  • 8篇仇恒志
  • 7篇万立野
  • 6篇张丹
  • 6篇曹振东
  • 4篇程艳芬
  • 4篇崔志新
  • 4篇吴薇娜
  • 3篇付久园
  • 3篇刘超
  • 3篇白雪冬
  • 3篇景阳
  • 2篇金兆维
  • 2篇陈磊
  • 2篇马飞龙
  • 2篇吕亮
  • 2篇张丹丹
  • 2篇杨植

传媒

  • 9篇河北医学
  • 4篇CT理论与应...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山东医药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标记免疫分析...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影像科学与光...
  • 1篇血管与腔内血...

年份

  • 3篇2024
  • 3篇2022
  • 2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维CT定量及定性参数与纯磨玻璃结节样肺腺癌TOP2A、BASP1、FAM72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2022年
目的:探讨纯磨玻璃结节(pGGN)样肺腺癌的三维CT定量及定性参数与拓扑异构酶2α(TOP2A)、脑酸溶性蛋白1(BASP1)、序列相似家族72成员(FAM72)蛋白表达间的相关性。方法:纳入行手术治疗的164例pGGN样肺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胸部CT扫描,记录结节最长径、结节体积、平均CT值及是否出现分叶征、空泡征、血管集束征、充气支气管征、胸膜牵拉征和瘤肺界面模糊征。肺腺癌组织中的TOP2A、BASP1、FAM72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测定。结果:164例肺腺癌患者中,TOP2A高表达94例(57.3%),低表达70例(42.7%);BASP1高表达88例(53.7%),低表达76例(46.3%);FAM72高表达96例(58.5%),低表达68例(41.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OP2A的表达水平与三维CT定量指标中的结节最长径、结节体积和结节平均CT值相关(P<0.05),与定性指标中的分叶征、血管集束征和充气支气管征有关(P<0.05);BASP1的表达水平与三维CT定量指标中的结节最长径和结节平均CT值有关(P<0.05),与定性指标中的分叶征、血管集束征、充气支气管征和胸膜牵拉征有关(P<0.05);FAM72的表达水平与三维CT定量指标中的结节平均CT值有关(P<0.05),与定性指标中的血管集束征、充气支气管征和胸膜牵拉征有关(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结节最长径、结节平均CT值和血管集束征是肺腺癌TOP2A高表达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结节最长径、结节平均CT值、血管集束征和胸膜牵拉征是BASP1高表达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结节平均CT值、血管集束征和充气支气管征是肺腺癌FAM72高表达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结论:三维CT定量及定性参数与pGGN肺腺癌TOP2A、BASP1、FAM72蛋白表达水平相关,有助于预测患者预后和制定临床治疗方案。
许双燕冯涛曹宏伟曹振东
关键词:肺腺癌
多排螺旋CT直接法与间接法成像用于下腔静脉测量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通过64排螺旋CT直接法成像所得下腔静脉各平面径线、CT值及图像质量与间接法下腔静脉成像进行对比,分析下腔静脉直接法CTP是否存在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直接法下腔静脉成像的患者图像,收集30例腹部增强检查患者静脉期图像,通过GE adw4.6后处理工作站对原始图像进行重建,分别测量下腔静脉右心房入口、第一肝门、肾盂、左右髂总静脉分叉平面的长径及短径并测量CT值,两名具有5年以上影像诊断经验的医师分别对下腔静脉图像质量进行评价。两组结果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分析。结果:下腔静脉右心房入口、第一肝门、肾盂、髂总静脉分叉上方平面的长径及短径,直接法成像分别为(3.02±0.44,2.06±0.32)、(2.29±0.49,1.39±0.52)、(2.46±0.44,1.73±0.45)、(2.30±0.38,1.66±0.46),间接法成像分别为(2.88±0.43,1.95±0.31)、(2.37±0.59,1.17±0.37)、(2.28±0.32,1.63±0.31)、(2.25±0.21,1.47±0.34),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直接法与间接法各平面所测得CT值分别为(232.57±59.45)、(278.10±80.00)、(360.32±92.13)、(466.78±100.71)HU,(122.45±16.10)、(107.10±13.32)、(92.46±12.93)、(88.23±12.62)HU,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直接法远高于间接法;图像质量直接法成像良及以上者占93.3%,远高于间接法成像56.6%。结论:多层螺旋CT直接法下腔静脉成像切实可行且明显优于下腔静脉间接法成像,能够获得更好的图像质量用于诊断下腔静脉疾患。
曹宏伟邢媛媛仇恒志张丹曹振东
关键词:下腔静脉64排螺旋CT
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的MRI表现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总结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IFIS)的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我院确诊的IFIS 84个髋关节(病例组)及正常志愿者髋关节116个(对照组)的MRI图像,通过轴位T1WI序列测量两组人群坐骨股骨间隙(IFS)、股方肌间隙(QFS)、坐骨结节间距,并通过质子加权脂肪抑制序列观察股方肌形态及信号。结果: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表明对照组IFS及QFS((2.36±0.47)cm、(1.58±0.39)cm)明显大于病例组((1.56±0.42)cm、(0.89±0.24)cm),对照组坐骨结节间距((10.51±1.53)cm)小于病例组((11.39±1.01)cm),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髋关节IFS与QFS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813,P <0.05;坐骨结节间距与IFS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r=-0.263,P <0.05。在IFIS患者中,股方肌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形及水肿。所测全部数据中,中青年组IFS、QFS宽度((2.09±0.55)cm,(1.32±0.47)cm)均大于老年组((1.90±0.58)cm,(1.19±0.39)cm),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两组之间坐骨结节间距无显著性差异。结论:IFS和QFS变窄,同时股方肌出现变形、水肿,是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的典型MRI表现。
邢千超王胜林仇恒志白雪冬曹宏伟
关键词:髋部疼痛坐骨股骨
多排螺旋CT直接法下腔静脉CTV成像造影剂注射方案的研究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通过对比不同造影剂注射浓度、延迟扫描时间条件下,多排螺旋CT直接法下腔静脉成像质量的优劣,获得最佳造影剂注射方案。方法:采用西门子64排螺旋CT机对疑诊为下腔静脉疾患的56例患者行直接法CTV检查,随机分为8组。相同液体量(单侧为200m L)、延时扫描时间(30s)、造影剂注射速率(3.5~4.0m L/s)条件下,造影剂浓度分别采用1:2、1:4、1:6、1:9进行直接法下腔静脉CTV成像,比较四组下腔静脉图像质量。相同液体量(单侧为200m L)、造影剂浓度(1:4~1:6)、造影剂注射速率(3.5~4.0m L/s)条件下行直接法下腔静脉CTV成像,双期扫描,四个实验组延时扫描时间第一期分为采用20s、25s、30s、35s,于20s后行第二期延时扫描,比较25s、30s、35s、40s、45s各时期下腔静脉图像质量。对所得原始图像进行后处理,按照四个等级评价各组下腔静脉图像质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四组造影剂浓度1:2、1:4、1:6、1:9所得图像质量不全相同(H=19.727,P<0.001),1:4、1:6组图像质量主要为良及以上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0.510,P=0.475);延时扫描时间25s、30s、35s、40s、45s各期图像质量不全相同(H=22.262,P<0.001),30s^40s期得图像质量主要为良及以上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0.510,P=0.475)。结论:相同液体量(单侧200m L、造影剂注射速率相同(3.5~4.0m L/s)条件下,多排螺旋CT直接法下腔静脉CTV成像,最佳造影剂浓度为1:4~1:6、延时扫描时间为30s^40s,可以满足临床诊断要求。
曹宏伟邢媛媛仇恒志万立野曹振东白雪冬吴薇娜
关键词:下腔静脉多排螺旋CT造影剂
微血管密度、VEGF及受体FLK-1在宫颈癌中的作用及意义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采用Max Vision法免疫组化检测宫颈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其受体FLK- 1在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探讨MVD、VEGF及FLK-1与宫颈癌增殖、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40例宫颈鳞癌(Ib2~IIb期)患者肿瘤组织为研究对象,以癌旁宫颈组织作为对照组(26例)。采用Max Vision法对宫颈癌及癌旁宫颈组织的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对相关组织的MVD、VEGF及FLK-1阳性表达率进行检测,按Orre和Volm等的判断标准进行评价,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宫颈鳞癌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VEGF及FLK-1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宫颈组织,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宫颈鳞癌与对照组间MVD、VEGF及FLK-1的表达和肿瘤的临床分期和病理类型相关;VEGF与受体FLK- 1蛋白表达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VD与宫颈癌的增殖与发展密切相关,VEGF及其受体FLK- 1的高表达在宫颈癌的增殖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程艳芬曹宏伟崔志新万立野
关键词:宫颈癌微血管密度FLK-1
食管癌CD34和VEGF表达与CT强化幅度的关系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VEGF蛋白和CD34蛋白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与CT增强扫描之间的相关性。从而为食管癌的转移机制及临床的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术前对56例患者行CT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测定对照组食管黏膜、食管癌组织中VEGF和CD34的阳性表达信号,并且计算CD34标记的MVD。全部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 CT扫描增强幅度与食管癌黏膜组织中VEGF表达强弱无关;食管癌CT增强幅度与癌组织中的MVD值密切相关。结论 CT多期增强扫描结合微血管密度观察,对于食管癌浸润与转移及其预后的评估具有临床应用价值,也能为临床食管癌的早期诊断及后期治疗疗效的判断提供一些重要的影像学信息。
邢媛媛曹宏伟仇恒志张丹王胜林
关键词:食管鳞状细胞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34
多排螺旋CT直接法与间接法成像用于下腔静脉CT测量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对比多排螺旋CT直接法下腔静脉成像测量径线,与间接法下腔静脉成像测量径线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23~65岁,中位年龄44岁)直接法下腔静脉成像的患者图像,收集30例(男10例,女20例,年龄20~66岁,中位年龄43岁)腹部增强检查患者静脉期图像。通过GE adw4.6后处理工作站对原始图像行MIP、MPR重建,分别测量下腔静脉右心房入口、第一肝门、肾盂、左右髂总静脉分叉上方平面的长径、短径,并测量左肾静脉汇入下腔静脉上方1cm处下腔静脉CT值。结果:下腔静脉右心房入口、第一肝门、肾盂、髂总静脉分叉上方平面的长径及短径,直接法成像分别为(3.02±0.44,2.06±0.32)、(2.29±0.49,1.39±0.52)、(2.46±0.44,1.73±0.45)、(2.30±0.38,1.66±0.46);间接法成像分别为(2.88±0.43,1.95±0.31)、(2.37±0.59,1.17±0.37)、(2.28±0.32,1.63±0.31)、(2.25±0.21,1.47±0.34),两者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直接法左肾静脉汇入下腔静脉上方1 cm处CT值为313.43±50.90HU远高于间接法的95.50±22.17HU。结论:多层螺旋CT直接法下腔静脉成像与间接法下腔静脉成像,下腔静脉的不同层面径线测量无明显差异,直接法成像管腔内造影剂浓度高于间接法,显示下腔静脉更好,测量结果为正确评估下腔静脉疾患提供参考数据。
曹宏伟邢媛媛仇恒志张丹曹振东
关键词:下腔静脉多排螺旋CT
CT测量茎突与扁桃体间距在茎突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张丹邢媛媛吕亮曹宏伟吴薇娜王胜林柳逢春
该项研究属于影像诊断学的临床研究领域。茎突综合征是茎突因其长度过长、或其方位、形态的异常,以及茎突舌骨韧带骨化或者茎突周围炎等原因刺激邻近血管、神经所引起的咽部异物感,咽痛及反射性耳痛、头颈痛和涎液增多等症状的总称。茎突...
关键词:
关键词:茎突综合征影像诊断学
多层螺旋CT心功能检测在冠状动脉搭桥术疗效评价中的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MSCT)对冠心病患者冠脉搭桥术前后左心功能进行检测,并对搭桥术后桥血管内情况进行观察以评价冠脉搭桥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桥血管86支)患者采用Ejection-Fraction软件及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分析冠脉搭桥手术前后左心功能的变化并观察桥血管内斑块形成及再狭窄情况。结果:多层螺旋CT显示8例患者(8.1%)桥血管内血栓形成致再狭窄,2支(2.3%)桥血管完全闭塞;术后患者左心射血分数较术前有显著改善(44.13±8.52VS39.26±7.46,P<0.05)。术后左心功能指数EF的变化率为10.79±7.81;8例患者(共9支)发生桥血管狭窄,EF变化率为为6.87±4.71。结论:多层螺旋CT可以在清晰观察桥血管的同时检测左心功能,从而对冠状动脉搭桥术的疗效进行评估,是一种可靠的检查手段。
程艳芬万立野崔志新王胜林曹宏伟李宝群
关键词:MSCT冠状动脉搭桥术射血分数
MSCTA在颈动脉血管支架植入术前后颈动脉狭窄程度评估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颈动脉血管支架植入术(CAS)前后颈动脉狭窄程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3年11月在我院行CAS治疗的82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术前、术后进行MSCTA检查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比较患者术前、术后颈动脉狭窄程度变化,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评估MSCTA在不同颈动脉狭窄程度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评估中的诊断价值。结果8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其中左、右侧颈内动脉狭窄29例、41例,双侧颈内动脉狭窄12例,CAS治疗血管共94支,手术均成功;MSCTA结果显示,CAS术前94支血管以中、重度为主,占比82.98%,部分血管闭塞,占比13.83%,CAS术后以轻度狭窄为主,占比92.55%,部分患者为中度狭窄,占比7.45%,无重度狭窄和闭塞患者,82例患者CAS治疗前后颈动脉狭窄程度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术前,MSCTA评估轻、中、重度颈动脉狭窄和颈动脉闭塞的灵敏度分别为0.00%、77.08%、90.62%、85.71%,特异度分别为96.80%、90.38%、88.701%、98.75%,准确率分别为96.80%、84.00%、89.36%、96.80%,与DAS结果比较,kappa值分别为0、0.678、0.770、0.870;CAS术后,MSCTA评估轻、中度颈动脉狭窄和颈动脉闭塞的灵敏度分别为92.55%、0.00%,特异度分别为0.00%、92.55%,准确率均为92.55%,与DAS结果比较,kappa值均为0,MSCTA评估重度颈动脉狭窄和颈动脉闭塞结果均与DAS结果一致。结论MSCTA在CAS术前后颈动脉狭窄程度的评估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金兆维王亚利张丹丹胡佳伟曹宏伟
关键词: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颈动脉狭窄程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