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
- 作品数:36 被引量:133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政治法律艺术历史地理更多>>
- “诸众”还是“人民”?——从《大同世界》看西方左翼内部关于革命主体的论争被引量:2
- 2016年
- 国内学界已经熟知斯拉沃热·齐泽克、阿兰·巴迪乌等人针对迈克尔·哈特、安东尼奥·奈格里合著的《帝国》一书所做出的批判。然而,《帝国》三部曲的后两部《诸众》《大同世界》却没有引起国内学界足够的重视。在《大同世界》一书中,哈特和奈格里针对齐泽克、巴迪乌等人关于诸众能否成为革命主体以及诸众斗争的方向性等问题提出的质疑,做出了严肃回应。哈特、奈格里认为,"诸众"是在"非物质劳动"中逐渐生成的不同于"人民"的革命主体。诸众自发地形成革命的组织与纪律,不再依靠外部力量的领导,进而持续地对"帝国"发起冲击。这场论争为我们理解20世纪中国革命经验以及当下政党政治的困境提供了新的思路,因而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李静
- 关键词:人民非物质劳动生命政治
- 国乐大师刘天华与北京大学音乐教育被引量:1
- 2009年
- 刘天华先生是五四时期杰出的音乐教育家、革新家,也是我国近代史上优秀的民族音乐作曲家和民族音乐的奠基人之一。在北大的六年中,他在国乐研究、创作、演奏、教学等方面取得了出色的成果,为后人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经验,为整个民族音乐及其音乐教育谱写了新的篇章。他对我国近代民族音乐的历史贡献是多方面的,包括音乐教育、音乐创作、乐器改良、音乐思想以及传统音乐的继承与发扬等。研究先生的学术思想、历史功绩,有助于加深对他的认识和理解,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民族音乐的光荣传统。
- 李静
- 关键词:民族音乐音乐教育音乐传习所
- 萧友梅与北大音乐传习所被引量:2
- 2004年
- 萧友梅先生是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最早出国学习音乐而且时间最长的学生 ,同时也是第一位在国外获得博士学位的音乐家。他一生致力于音乐教育事业 ,创办了我国第一个专业音乐教育机构———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 ;编写了我国最早的一批专业音乐教材 ;创作了我国最早的一批学校歌曲 ;最早将西方音乐理论及技法引进中国 ,并作了比较全面、系统的介绍 ;创建了我国近代音乐史上第一支完全由中国人组成的西式管弦乐队 ;在专业音乐创作方面 ,他是中国最早涉足西方军乐合奏、管弦乐合奏曲、艺术歌曲创作的作曲家 ;在音乐理论研究方面 ,他最早开展中西音乐的比较研究。他是我国近现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奠基人 ,专业音乐创作的先行者 ,音乐理论研究的探索者 ,专业音乐的拓荒者 ,为发展中国近现代音乐文化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 李静
- 关键词:萧友梅音乐教育北大音乐传习所管弦乐队音乐创作
- 中国个人所得税法改革价值体系的构建
- 2004年
- 一、问题的提出2003年10月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任务、指导思想、原则以及各项具体措施,成为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部署的纲领性文件。
- 李静
- 关键词:经济体制社会主义个人所得税法
- 民国国歌《卿云歌》的诞生与争论被引量:8
- 2007年
- 民国初期政治与文化的混乱状态,导致民国国歌《卿云歌》的诞生几经波折。本文首先梳理《卿云歌》成为民国国歌的历史过程,然后一一分析其谱制过程中引发的重要争论,包括:民国国歌应该表达什么样的立国精神?国歌的品性究竟是应该“激昂尚武”还是应该“中正平和”?国歌的歌词究竟应该采用“文言”还是“白话”?国歌的曲调是应该具有民族特色,还是应该采用西洋曲风?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些争论的分析,考察晚清到民国初期,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国家转变过程中的政治、文化形态与社会心理。
- 李静
- 关键词:国家主义尚武白话西乐
- “上城”的困境——读解“陈奂生系列小说”中的启蒙神话被引量:3
- 2017年
- 1991年,高晓声将其1979年以来陆续发表的7篇以陈奂生为主人公的系列小说——《“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陈奂生转业》《陈奂生包产》《陈奂生战术》《种田大户》及《陈奂生出国》——结集为《陈奂生上城出国记》出版。这一系列小说历时12年完成,集中描写了陈奂生这一浮沉于改革大潮中的农民形象。他作为小说中的唯一主角,经历了人民公社、包产到户及改革开放等共和国历史上的若干重大事件。以结集成书为标志,这批小说也成为一部相对完整与丰富的“个人生命史”,以主人公的个体命运反映了从毛泽东时代到“新时期”的巨大历史变迁。
- 李静
- 关键词:《陈奂生上城》系列小说神话读解历史变迁
- 重审当代文学中的“制度”与“人”——洪子诚教授访谈录被引量:7
- 2017年
- 李浴洋、李静(以下简称李):洪老师.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访谈。不久之前的2017年3月11日.北京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刚刚召开了“洪子诚《材料与注释》研讨会”。这已经是您的《材料与注释》(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出版之后学界举行的第二场研讨会了。我们的问题.自然也就首先想同绕您的这部新著展开。在3月11日的研讨会上.与会代表提及最多的话题便是《材料与注释》在著述体例上的特点。即您在《自序》中说到的,“(本书)尝试以材料编排为主要方式的文学史叙述的可能性.尽量让材料本身说话,同绕某一时间、问题,提取不同人,和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情境下的叙述。让它们形成参照、对话的关系.以展现‘历史’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 洪子诚李浴洋李静
- 关键词:当代文学访谈录文学史叙述
- 《材料与注释》:“历史化”的技艺与经验被引量:1
- 2017年
- 通常认为,洪子诚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在1999年的出版是中国当代文学学科开始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此书最引人注目之处.便在于其“文学制度与文学生产”的研究视角。在其后出版的《问题与方法——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讲稿》《文学与历史叙述》《当代文学的概念》等多部著作中.洪子诚的这一思路得到不断深化。
- 李静
- 关键词:《中国当代文学史》历史化当代文学史研究注释文学学科
- 文学如何介入现实——论刘继明《人境》的思想姿态与书写方式
- 2017年
- 在小说《人境》的后记中,刘继明坦言自己如同跑到终点的马拉松队员,因为他完成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而他之所以说这部作品重要,主要缘由有二:首先,小说历时十余年创作而成,是他对于当代中国诸多社会问题及时代变迁长期观察与思考的结晶,可谓一份个人对于时代的“思想总结”;其次,《人境》真正践行了他的文学理念,是其寻找文学位置、激活文学功能的一次重要尝试,堪称一场文学介入现实的“写作实验”。概而言之,这是一部在其创作生涯中具有界碑意义的作品。
- 李静
- 关键词:文学理念创作生涯社会问题文学功能
- 北大的美育传统与音乐教育被引量:6
- 2001年
- 蔡元培先生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率先施行美育 ,他认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和重要内容。因此 ,他非常重视艺术教育 ,不仅口笔宣传 ,而且躬身实践。北大早期音乐教育 ,正是在蔡元培先生亲自领导、关心和支持下发展起来的。从音乐会到音乐传习所 ,从同乐会上的演说词到《音乐杂志》的发刊词 ,这其中既有他的理论思想 ,又有具体实践。他开创了中国近代专业音乐教育事业 ,确立了中西兼容的音乐教育体制。从宏观上、科学与艺术并重上、美育上来发展音乐 ,以达到音乐美育的效果。他的美育思想影响了几代人。美育是北大的传统。
- 李静
- 关键词:美育音乐音乐教育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