琚俊科
- 作品数:8 被引量:23H指数:4
- 供职机构:安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2例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与恩替卡韦联合对乙型肝炎E抗原(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谷丙转氨酶(ALT)复常率及HBe Ag转阴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安阳市第五人民医院2014年2月—2016年4月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3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组,对照组51例予以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研究组52例予以聚乙二醇干扰素与恩替卡韦联合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1年。比较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2组肝功能指标[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统计2组临床效果及治疗6个月后、1年后HBe Ag转阴率、ALT复常率。结果研究组治疗1年后血清AST、TBIL、ALT水平低于对照组,ALB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秩和检验,研究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6个月后、1年后HBe Ag转阴率、ALT复常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予以聚乙二醇干扰素与恩替卡韦联合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其肝功能,提高HBe Ag转阴率、ALT复常率。
- 琚俊科
- 关键词:聚乙二醇干扰素恩替卡韦慢性乙型肝炎HBEAG阳性
- 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疗效观察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比较拉米夫定(LAM)初始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16例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LAM+ADV)41例、LAM组37例、ADV组38例,所有病例均采取综合治疗,抗病毒药物均按照常规剂量口服(LAM 100 mg/d、ADV 10 mg/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48周观察其肝功能、HBVM、HBV DNA的变化以及预后。结果在HBV DNA阴转率方面,联合组明显优于LAM组和ADV组(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明显优于单用拉米夫定或阿德福韦酯。
- 徐江海张国柄翁俊华琚俊科
- 关键词: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疗效
- 替诺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对ALT复常率与HBeAg转阴率的影响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替诺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ALT)复常率与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转阴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安阳市第五人民医院8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43例。观察组给予替诺福韦酯治疗,对照组予以恩替卡韦治疗,均持续治疗12个月。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12个月结束时ALT水平及生存质量评分(WHOQOL-SF36),统计两组治疗12个月结束时ALT复常率与HBV DNA、HBeAg转阴率,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ALT水平、WHOQOL-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LT水平低于对照组,WHOQOL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观察组ALT复常率及HBV DNA、HBeAg转阴率分别为97.67%(42/43)、95.35%(41/43)、37.21%(16/43),均高于对照组的81.40%(35/43)、81.40%(35/43)、16.28%(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98%(3/43)与对照组9.30%(4/4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替诺福韦酯治疗疗效显著,可提高患者ALT复常率与HBeAg转阴率,促进肝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较高。
- 琚俊科刘朝阳李娟徐江海李红广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替诺福韦酯乙型肝炎E抗原
- FibroScan在普通人群中筛查慢性肝病的价值
- 徐江海翁俊华张国柄琚俊科
- 文献传递
- 滇西南山地农耕区小兽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及与寄生蚤关系
- 2022年
- 云南西南部山区广泛存在家鼠型鼠疫疫源地,为了解该区域山地农耕区小兽类物种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特征及其与寄生蚤之间关系,本文以滇西南的耿马、临沧、陇川、龙陵、盈江、梁河、腾冲和云龙8县(市)为调查研究的空间范围,对各县(市)多个乡镇的农耕区进行小兽及寄生蚤类的调查取样,所获小兽和蚤类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后,就当地小兽物种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特征及其与蚤类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显示:(1)共捕获小兽7科19属35种共2890只,采获小兽体表寄生蚤6科16属27种共2840只。两者科、属和种不同阶元丰富度之间对比后可以看出,宿主小兽科、属和种的丰富度均较寄生蚤类的丰富度高一些,他们之间的差距并随着科、属至种的分类阶元变小而呈现逐步增大的趋势。(2)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条件的差异,各县(市)样区小兽的物种丰富度明显不同,其中,最高为临沧24种,其次腾冲和云龙各20种,最低为耿马仅8种。此外,各县(市)小兽的优势种及其相对多度也不尽相同,其中,黄胸鼠是耿马(69.51%)、陇川(52.18%)、龙陵(43.36%)和梁河(34.03%)的优势种;斑胸鼠(53.21%)、滇绒鼠(20.48%)、锡金小鼠(23.10%)、屋顶鼠(30.29%)分别为盈江、临沧、腾冲和云龙数量上的优势种;而其余物种的多度相对较少或很少。(3)小兽物种丰富度(γ多样性)总体的变化趋势呈现了随海拔的升高而逐步降低的分布特征。(4)小兽的Cody指数(β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增加呈现逐步升高的趋势,最高点位于海拔C~D带(2000~2500 m)。而Sorenson指数随海拔增高呈逐步降低的分布格局,最高点位于A~B带(800~1500 m)。它显示了高寒层(海拔2500 m以上)暖温带气候类型农耕区小兽群落、物种和区系的组成发生了较大变化。(5)小兽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α多样性)以临沧、腾冲和云龙3县市较高,多样性指数分
- 琚俊科琚俊科龚正达高子厚龚正达高子厚段兴德冯锡光段兴德冯锡光
- 关键词:小型兽类生态优势度蚤类滇西南
- 滇西南山地农耕区蚤类物种多样性空间分布特征与鼠疫关系被引量:2
- 2021年
- 为调查和分析云南西南部山地农耕区蚤类物种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特征及其与人间鼠疫的关系,本文以云南西南部家鼠鼠疫疫源地中的耿马、临沧、陇川、龙陵、盈江、梁河、腾冲和云龙8县市为调查研究的空间范围,对各县市多个乡镇农耕区进行小型兽类及寄生蚤类的调查取样,所获蚤类数据进行群落组织水平的测定和统计学处理,就当地蚤类物种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与人间鼠疫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显示,(1)共捕获小型兽类2890只,隶属于7科19属35种;共采集宿主寄生蚤类2840只,隶属于6科16属27种。其中,印鼠客蚤(44.26%)和缓慢细蚤(20.39%)为数量上的优势种,偏远古蚤(8.56%)、长形病蚤(7.71%)和泸水栉眼蚤(6.76%)3蚤种数量相对较多,为当地的优势种,而其余的蚤种数量都相对较少;(2)蚤类水平分布和海拔分布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均可聚为3类,它们整体反映了各调查样区或取样地点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和气候环境条件对农耕区蚤类群落和物种的组成、分布具有重要影响;(3)蚤类的Cody指数(β-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增加呈先逐步降低,后再升高的趋势,Sorenson指数随海拔增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单峰分布格局,它们整体反映了滇西南山地农耕区蚤类群落和物种的组成与区系分布在2000~2500 m较高海拔的区域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4)蚤类的物种丰富度(γ-多样性)沿海拔梯度带变化规律总体呈现了随海拔升高呈先增高后降低的偏单峰分布格局,最大峰值出现在海拔1500~2000 m间,即在云南3类不同气候温层农耕区中,以中暖层气候农耕区蚤类物种丰富度最高;(5)蚤类的物种多样性指数(α-多样性)以腾冲市最高(1.9178),其他依次为梁河(1.6425)、云龙(1.6391)、陇川(1.5071)、龙陵(1.4948)、盈江(1.4778)、临沧(0.9402),而最低为耿马(0.2753);(6)蚤类的物种多样性、丰富度、均匀度、生态优�
- 琚俊科琚俊科龚正达高子厚龚正达高子厚段兴德冯锡光段兴德冯锡光
- 关键词:蚤类物种多样性生态优势度人间鼠疫
- 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
- 2013年
- 目的观察应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共计213例,在应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前以及治疗后每3个月检测甲状腺功能及甲状腺抗体水平,观察甲状腺功能异常情况。结果 213例患者累计甲状腺功能异常60例,占28.17%;其中治疗前甲状腺功能异常19例,占8.92%,治疗后甲状腺功能异常41例,占19.25%,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综合治疗后均完成抗病毒疗程。结论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可引起甲状腺功能异常,其中以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常见,经治疗后不影响继续抗病毒治疗。
- 徐江海琚俊科张国柄翁俊华
- 关键词:干扰素甲状腺功能异常
- 替诺福韦酯与拉米夫定联合依非韦伦治疗HIV感染47例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探讨替诺福韦酯与拉米夫定联合依非韦伦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1月安阳市第五人民医院94例HIV感染患者,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47例。对照组予以齐多夫定+拉米夫定+依非韦伦治疗,实验组予以替诺福韦酯+拉米夫定+依非韦伦治疗。治疗1年后,统计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2年,统计对比两组HIV RNA转阴率。结果治疗1年后,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89.36%)与对照组(82.9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51%)较对照组(25.53%)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HIV RNA转阴率(91.49%)明显较对照组(74.6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HIV患者予以替诺福韦酯+拉米夫定+依非韦伦治疗,不良反应较少,且可进一步提高患者HIV转阴率,效果显著。
- 琚俊科刘朝阳李威王章云李红广
- 关键词:HIV感染替诺福韦酯拉米夫定依非韦伦